从《俗世奇人》管探冯骥才津味小说的语言风格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21805317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俗世奇人》管探冯骥才津味小说的语言风格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俗世奇人》管探冯骥才津味小说的语言风格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俗世奇人》管探冯骥才津味小说的语言风格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俗世奇人》管探冯骥才津味小说的语言风格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俗世奇人》管探冯骥才津味小说的语言风格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俗世奇人》管探冯骥才津味小说的语言风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俗世奇人》管探冯骥才津味小说的语言风格(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俗世奇人管探冯骥才津味小说的语言风格河南省叶县昆阳中学 刘国林 (邮编:467200 ) 内容摘要:俗世奇人是冯骥才文化小说的最后一个系列,能够体现冯骥才先生成熟的艺术风格。本文以俗世奇人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了冯骥才津味小说的语言风格:1、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2、凝练传神,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度;3、 着笔画意,善于勾勒人物独特的肖像;4、活泼幽默,富于相声艺术之特色。关键词:冯骥才 语言风格 本色朴素 凝练传神 着笔画意 活泼幽默冯骥才,当代文坛较为高产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俗世奇人

2、,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其作品注重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冯骥才先生的作品以小说为主。冯骥才的小说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被称为“津味小说家”。俗世奇人是其文化小说的最后一个系列,能够体现冯骥才先生成熟的艺术风格。要研究冯骥才先生作品的艺术风格,俗世奇人就不能错过。冯骥才“

3、津味小说”的语言特色鲜明,耐人品味。笔者才疏学浅,不敢妄谈“研究”,只是对冯骥才先生津味小说的语言颇感兴趣,希望能够倾吐出来,以期与大家一起分享。下面笔者就以俗世奇人为例,浅探一下冯骥才的语言风格,只不过是“管中窥豹”罢了。一、 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冯骥才先生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就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天津的地方方言驾轻就熟,其作品善于用口语来讲故事,使用天津方言的用词和表达方式。比如:“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好嘴杨巴);“它抽冷子蹦出几句”(死鸟);“话虽有点玄,能耐不掺假”(蓝眼)。天津人常把“好象”一词说成“赛”,把“什么”一词说成“嘛”,小说中就

4、有许多这样的句子,如:“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刷子李);“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赛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嘛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姓嘛叫嘛”(酒婆);“他对鸟儿们的事全懂,无论嘛鸟,经他那双小胖手一摆弄,毛儿鲜亮,活蹦乱跳,嗓子个个赛得过在天福茶园里那个唱落子的一毛旦”(死鸟)。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诸如把“傲气”说成“牛”、把“办法”说成“辙”、把“放下”说成“撂”、把“失败”或“出丑”说成“栽”这些词语吸取了口语和方言中的精华,彰显了地方文化的特点和魅力。我们读冯骥才的小说,感受那独特的津味方言,就像到天津卫去采风,顺便品

5、尝正宗的“狗不理”包子,实在是别有风味。 二、凝练传神,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度 冯骥才先生认为,“中国人十分讲究文字的功力,尤重单个的方块字的运用,决不是一写一大片。故而我修改的遍数很多。”(俗世奇人题外话)由此可见,冯骥才作品的语言是经过反复提炼的,有着超强的表现力度。俗世奇人里有两篇文章被收编进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一篇是泥人张,一篇是好嘴杨巴,感受语言强烈的表现力是教材要求的学习目标之一。以泥人张为例,如“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语言运用夸张手法,极具造型能力,突出了“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高出同行中人,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

6、象,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如果换成“技艺高超,众人莫能望其项背” ,文字就过于平板,其表达效果就差多了。又如,“海张五那边还再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两个“找”字写得实在妙绝,海张五拿泥人张取笑“找乐”,泥人张便“找到”海张五“找乐”时的丑态,并捏进了泥人中。尤其是第二个“找”字,表现了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也表现了海张五自作自受的可笑。如果换成“捏、揉、做”等字眼,就只有泥人张一方的行为,就看不出他的“被迫还击”和“机智应对”了。再如,泥人张捏好海张五头像后,“他把这泥团叭地一戳”,一个“戳”字,展现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和不屑,简洁传

7、神,实在是无可更易的字眼。语言生动凝练,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度,这在俗世奇人的其它篇章表现得也很充分。例如,苏七块中描写苏七块苏医生给人接骨的句子:“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瞧病的动作是简单的“一触”,治病的动作是麻利的“翻飞”,两个动作相映相衬,配合句中的比喻、夸张,凸现了苏大夫医术的精湛,令人啧啧称奇。作品中类似的生动而精准的表述多了去了,在此就不作一一的赘述。三、着笔画意,善于勾勒人物独特的肖像冯骥才先生不仅是一位作家,而且是一位画家,其文学作品中亦往往渗透着画意。这在俗世奇人中亦有

8、所表现,除了不时地向我们展示一幅幅充满民族风情的风俗画之外,更着重于用写意的笔法描绘人物的外貌。主要人物出场大多有一番外貌描写,为这些“俗世奇人”们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像。如,在苏七块中对苏大夫苏金散的描绘:“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这里的肖像描画,线条清晰,色彩鲜明,勾勒出一张精明干练的奇人奇貌,为下文写人物精湛的医术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再如,青云楼主中对“青云楼主”的刻画:“此君脸窄身簿,皮黄肉干,胳膊大腿又细又长,远瞧赛几根竹竿子上凉着的一张豆皮。”这里没有作具体细致的工笔描绘,却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巧妙地运用夸

9、张和比拟的手法,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的典型特征,宛如一幅简笔漫画,使人过目不忘。诸如此类的肖像描写,在俗世奇人中俯拾即是,不一而足,如对李金鏊、冯五爷、酒婆、小达子等人物的刻画,一个个都是栩栩如生,入木三分,体现了冯骥才先生作家兼画家所特有的艺术造诣。 四、活泼幽默,富有单口相声之特色 天津人的个性和地域特点孕育了津味相声文化,马三立就是津味相声的一面旗帜。酷爱民间艺术的冯骥才先生从小就生活在天津,对相声艺术推崇有嘉。受津味相声文化的影响,其作品活泼幽默,情趣盎然,大有单口相声之风味。相声艺术讲究“现挂”,俗世奇人里也不乏这种信手拈来的幽默。比如“这酒馆只卖一种酒,使山芋干造的,价钱贱,酒味大

10、。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酒婆)这里写“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就是为了表现 “酒味大”而“现挂”的情节。 背头杨中有“这天傍晚,背头杨打老龙头的西学堂听完时事演讲回家。下边憋了一泡尿,她急着往家赶,愈急愈憋不住。简直赛江河翻浪,要决口子。她见道边有间茅厕,便一头钻进去。”这段话生动传神、风趣幽默,而“简直赛江河翻浪,要决口子”也可以看作是作者的“现挂”。这随口而来的幽默,简直令人喷饭。此外,作品中也不乏“贯口”和“包袱儿”。比如,“到了需要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的时候,就更指着杨巴那张好嘴了”(好嘴杨巴)这里的成语

11、连用,不是很类似相声里的“贯口”吗?酒婆里有这样的句子:“这酒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赛镪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借用了相声语言短小精粹、节奏感强的特点,尤其是“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 ,中间连顿号也不加,一气呵成,可以看作是相声艺术中的“急贯口”。刷子李中有“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令人忍俊不禁,其实,这就是相声艺术中的“抖包袱儿”。以上是笔者对冯骥才先生“津味小说”的一些粗浅认识,挂一漏万。但即使“管中窥豹”,亦能“可见一斑”。从对俗世奇人的赏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冯骥才先生“津味小说”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示了津门文化地域群体性格中迷人的民族精神,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本色朴素,幽默传神,寓庄于谐,雅俗共赏。参考文献: 1冯骥才.俗世奇人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6 2张瀛.冯骥才小说的语言特色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3刘增利等.教材知识详解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235-236、2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水利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