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生成性问题教学实施策略浅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21713233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课堂生成性问题教学实施策略浅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课堂生成性问题教学实施策略浅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课堂生成性问题教学实施策略浅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课堂生成性问题教学实施策略浅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课堂生成性问题教学实施策略浅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课堂生成性问题教学实施策略浅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课堂生成性问题教学实施策略浅谈随着新课程的铺开,传统的由教师包办式教学模式的劣势越发明显,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过于注重教师的预设,一切尽在教师掌握,学生的思维没有放开,缺乏意外,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过程体验度低下。从学习的本质来看,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已知探索未知再走向已知的过程,这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因此一路上必然有质疑和问题的生成。当下对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研究是比较热的话题,但是大多停留在对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笔者认为不管是预设还是生成,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引导学生,才能生成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处理生成性资源,才能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必须重视的教学策略,本文

2、选取从教师的角度对生成性教学的实施策略加以论述,望能对教学实践起到指导作用。一、创设情境,促进问题生成虽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但是学习的效率如何提升?笔者认为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应从学生的现有水平为起点,预设一些问题将学生带入考古探究的情境之中,才能保证问题的生成具有指向性,引导教学活动有计划、有目的的施展。案例1:笔者在和学生一起探究必修二专题五“蒸汽”的力量这一课时,笔者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虚拟人物威廉一天的工作与生活为线索演绎工业革命,过程比较清晰,通过历史情境的多元呈现,再配以各种学习活动带领着学生实现穿越,来到正在发生工业革命时的英国。通过情境的创设,

3、将教学的重点内容自然地生成:1.借助于多媒体图画的展现,很自然地生成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和条件;2.通过提供的文字史料,自然地生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3.借助于声像情境(大国崛起),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世界市场的形成。从教学效果上来看,本节课通过虚拟历史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逐个突破教学重点,学生在顺着情境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同时历史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地强化。二、质疑启思,提升生成质量“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代陆九渊一语道破了质疑对于学习的价值,从学生的整体素质来看,质疑能力是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质疑就是学生不是一味的麻木接受式学习,而是对教师和教材呈现的知识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

4、选择性接受,是学生形成历史思辨能力的不可或缺的素养。从历史学科特点来看,注重人文情怀与理性思考是历史学科的思维特点,从历史事件来看是过去完成时,因此对于认识历史具有多元化,只有始终坚持批判性思维才能更接近历史史实。引导学生质疑,是有价值问题生成的关键,回顾我们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实际,由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学生始终处在被教师追问的被动学习状态,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营造开放、互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批判,通过质疑生成问题,引发进一步积极的思维活动,有时还能发现教材中的不足,实现知识创新。三、拓展延伸,深化生成效果历史是广阔的,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注重

5、生成空间的广阔性,应把握好如下几个联系实现历史教学的高效性:(1)历史学科知识内部的融通与整合;(2)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3)历史事件与学生身心之间的联系;(4)课堂生成的开掘与利用。但是,一节课就只有45 分钟,可以容纳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如何解决这一教学矛盾呢?笔者认为我们不应该将生成性教学封闭于一节课的范围内,应适当地拓展,扩展学生的探究空间,将生成性教学延伸到课外,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例如,笔者在和学生学完必修二专题二中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一课后,从民国社会经济史中摘抄了一段构成了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对所给材料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请结合材料和课堂所学知识,自己选择角度,说

6、出自己对民族工业影响的看法。笔者教学中采用这样一种做法目的在于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间,激发学生对未知历史事件进行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又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所学内容的价值,实现课堂学习和课后思考的有机结合,学生在课后的思考中有新的生成,同时自己的情感价值观的进一步提升,通过在课后的问题拓展,进一步深化了课堂生成的效果。总的来说,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注重生成,生成性教学模式是在传统预设式教学模式下的优化,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历史学科特点,在预设、质疑、生成、探究的一系列过程中盘活历史,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当然,限于本人的理论水平,对于生成性教学的认识、表现形态及其价值的认识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是有一点笔者很肯定,要想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形成生成性的教学思维,撰写本文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软件测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