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茶树病虫害及其综合治理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21KB
约4页
文档ID:521707034
茶树病虫害及其综合治理_第1页
1/4

茶树病虫害及其综合治理我国是茶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我国茶文化 博大精深,茶叶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保健饮料,亦是重要的传统出口创汇农产品但 茶树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时时刻刻面临着病虫的危害,最终导致茶农的经济损失因 此,了解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天敌,掌握综合治理的有效方法,成为了夺取茶叶优质高 产的关键点1茶树病虫害发生基本情况1.1我国茶树病虫害发生总体情况 我国幅员辽阔,茶区分布广泛,各地气候适宜, 环境多样,因此病虫种类繁多,区系复杂据调查,全世界约有1000多种茶树害虫, 我国有400多种,造成经济损失的有50~60种这些害虫以昆虫为主,少数为螨类茶 树病害近100种,常见的病害约30多种,害虫约40多种从全国茶树病虫害的发生情 况来看,茶树害虫的种类随地理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我国四大茶区茶树害虫种数呈现出 华南茶区〉江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北茶区的趋势其在全国各名茶区都有较为严重的害 虫种类茶树病害则以华南茶区和西南茶区的较为严重,病害种类较多;北方茶区如陕 西、山东等省份则情况较轻,病害种类较少1.2茶树主要芽叶、茎、根病害 茶叶芽叶病害主要有茶白星病、茶饼病、茶芽枯 病等。

其中茶白星病、茶饼病以高山茶区发生较为严重;茶芽枯病则在浙江、湖南等省 份为常见病害成叶和老叶以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煤病为主要病害,全国各地 都有这些病害发生主要的茎病有在江南及南方茶区发生较为普遍的红锈藻病;老茶园 中常见的地衣、苔薛、膏药病以及在局部地区茶园发生的茶胴枯病、茶枝木腐病根病 主要分为根腐病类和茶苗根结线虫病在南方茶区根腐病类以茶红根腐病和茶褐根腐病 为主,华东和北方茶区以茶苗白绢病和紫纹羽病为主茶苗根结线虫病在全国范围内的 茶区中都普遍发生且较为严重1.3茶树主要害虫种类① 叶蝉类,如小绿叶蝉,在全国为范围的名茶区内都有发生② 螨类,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其中茶跗线螨在西南茶区以及江南茶区局部发生严 重③ 黑刺粉虱,其在江南茶区以及华南茶区部分地区发生严重④ 蚧类,西南茶区以角蜡蚧和茶牡蛎蚧普遍发生;长白蚧和椰圆蚧在江南茶区发生⑤ 蓟马类,在华南和西南茶区为主要害虫之一⑥ 尺蠖类,油桐尺蠖在华南、西南、江南等茶区都有发生;云尺蠖在西南茶区发生 严重;茶尺蠖则在江南茶区发生⑦ 毒蛾类,有茶毛虫,在各地均有发生;茶黑毒蛾在浙江省发生十分严重⑧ 卷叶蛾类,其中的茶小卷叶蛾在江南地区发生严重,茶卷叶蛾以南方茶区发生严 重。

⑨ 象甲类,以茶丽纹象甲(又名茶叶象甲)为主,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 湖南、湖北、广东、云南、山东等省⑩其他的还有刺蛾类、蚜虫、蛀干害虫、地下害 虫如大蟋蟀和白蚁等2茶树病害的发生2.1茶树病害的基础知识茶树在其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若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或 是遭受了某些生物体的侵害,它正常的生长发育就会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生理和形态上 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这时茶树的状态则被称为茶树病害任何一种茶树病害的发生都是 由三个因素统一的结果一一寄主、病原和环境茶树病害的病原有两类一是生理病害, 这是由于茶树所处的不良环境因素以及土壤或空气中存在某些有害物质所引起的,又称 非侵染性病害;二是由某些生物侵染所引起的病害,成为侵染性病害前者无传染性, 而后者的病原在适宜条件下能够进行繁衍、传播,从而使茶树病害蔓延并扩散开来2.2茶树病害的发生生态茶树新梢是茶树的经济收益部位茶树区别于其他作物 的一点是它是一种一年多收的植物春茶期间茶树采摘间隔时间短,一般3至5天采收 一次,许多潜育期较长的叶病在未完成潜育期的情况下即被采摘下来,因此茶叶嫩梢的 病害种类一般较少在茶叶新梢中和叶片生化成分中,含有对真菌和病毒有较强抑制作 用的茶多酚类化合物和生物碱,这些化合物往往含量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阻止了茶 树上病害的发生。

决定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不同品 种的茶树对各种病害的抗病性存在差异充分利用茶树的变异性以及抗病性遗传物种, 对茶树病害的防治至关重要病原特性也是影响茶树病害发生程度的重要生态因素之一 繁殖能力强的病原常使茶树生长环境中有充沛的病原数量不同的病原侵入寄主的途径 以及偏嗜的寄主组织不同又由于不同病原特有的发育性和寄生性,它们潜入寄主后的 潜育期也不同,发育适温也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使病原在不同自然环境的地理分布以 及发病时间不同所以掌握这些规律可以有效的帮助人们控制茶树病害的发生,求得更高的经济效益2.3茶树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传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可分为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 三个时期病原先是处于寄主体外的复杂环境中,但病原一旦与茶树接触后,就可以经 过一定途径侵入茶树体内,与其建立寄生关系病原的侵入途径有直接穿透寄主表皮角 质层的直接侵入,有通过如气孔、水孔、皮孔、蜜腺、柱头等自然孔侵入的自然孔侵入, 还有通过植物表面伤口如虫伤、斑伤、冻伤、日灼伤、机械伤等侵入的伤口侵入病原 的侵染是不易的,侵入前期必须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才能达成侵染,是侵染过程中最为薄 弱的一环因此,侵入前期是防治茶树病虫害的有利时机,是保证茶树质量的重要时期。

病原物成功侵入寄主后,就会经历在寄主体内吸收营养、不断扩张蔓延的时期此时期 也是寄主在对抗病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病原物以获取营养为首要任务有的病原物在 寄主体内扩展只局限在侵入点附近;有的则从侵入点向各个方向蔓延开来甚至祸及全株, 这类病原物引起的病害潜育期较长影响潜育期长短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病原物的 生长发育对温度一般均有其最适范围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病原生长的就快,潜育期就 短但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以限制其发育,造成潜育期的延长或终止除此之外,外界 的湿度和寄主的抗性也对病原潜育期的长短有影响发病期到来后,病原物在寄主感染 部位不断产生繁殖体,形成各种特征性病症此阶段,控制它的发生和发展对延缓病害 的流行蔓延和减小其受害范围起着积极作用2.4病害的侵染循环 病害的侵染性循环是病害防治研究的中心问题病害的侵染 性循环可以分为病原物的越冬或约夏、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以及病原物的传播三类了 解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形态和场所,对减轻下一生长季节病害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而有 的植物在一个生长季节里只遭受病害的初侵染,有的则在初侵染后还有多次再侵染过程 发生对于前者,只要集中力量消灭初侵染源或防止其发生,病害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对于后者,除了消灭初侵染外,应根据情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再侵染次数发生多的还 应相应增加防治次数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有通过风力传播、雨水传播、昆虫和其他生物 传播和人为传播但一种病原的传播方式决不是单一的,常常是一种病害有多种传播方 式因此,弄清传播方式再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更高效的控制和防治病害的发生和蔓延3茶树病害的综合治理3.1农业技术防治① 合理种植合理种植包括合理密植、品种搭配、茶园间种等首先应避免大面积 单一栽培在种植密度上亦不宜过密或过疏茶园间种的同时也应考虑是否有与其他植 物的共同害虫② 适时中耕除草③ 适时深耕培土深耕培土可将深藏土中的越冬害虫暴露于地面,使其失去良好的 生存环境或使越冬的蛹无法羽化出土④ 及时采摘⑤ 清洁茶园3.2物理技术防治① 人工捕杀或摘除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规模或零星状难以采取其他方法之时② 灯光诱杀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害虫具有趋光性,一般以白炽灯、黑光荧光灯、日 光灯为光源,适用于无风、无雨、无明月的夜晚③ 食饵诱杀④ 色板诱杀这种方法是利用害虫对某种颜色光趋性的原理集中对害虫进行诱杀的 ④异性诱杀3.3化学技术防治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必须明确必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低 水溶性的化学农药,明确防治的茶树虫害种类并学会合理地轮用或混用农药。

目前,已 被禁止的农药有滴滴涕、六六六、对硫磷、甲基1605、克百威、氧化乐果、来福灵及其 混剂等掌握正确的喷施方法也极为重要其中包括合理确定剂量及稀释倍数,选用合 适的器械及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3.4生物技术防治① 利用天敌以虫治虫② 使用生物农药防治 其中可使用的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核型 多角体病毒总之,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今天,发展绿色优质茶叶成为了当今 茶农的不二选择所以,对茶树害虫的基本情况及其发生和防治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 才能增加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从容面对市场化的挑战在科技飞速发展、世事不断变化 的今天,也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让你在迷雾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