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阶段汇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阶段汇报.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阶段汇报 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我们课题组从2014年9月开始到现在经过2年多的研究,课题从2014年5月份申报到10月份立项,课题组的成员为了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能顺利有序地按计划进行,进行了多次交流和沟通,翻阅了大量有关课题操作有效性方面的资料,借鉴了成功的做法,又结合我校学生课堂上的实际情况把握自己的研究目标,几次精心修改课题开题报告后,与2014年11月28日,成功召开了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论证会。会后,课题组成员按开题报告的预案有章可循的开展工作,坚持理论与
2、实践相结合,认真组织,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后,深入研讨,及时梳理。主要采取了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在2年多的研究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现汇报如下: 一、完善课题制度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本课题研究自立项以来,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为确保课题工作的实效性,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给每位课题组成员明确目标,落实了责任。校长、副校长(课题负责人)及时对研究过程进行指导、检查。同时,学校还制定了严格的课题管理制度。课题组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人员召开会议,会期进行专门人员的检查,检查后有反馈记录,及时督促研究正常进行。学校领导也为本课题研究提供良好
3、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学校的录播室室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案例资料,实验班级学生也能积极配合课题的问卷调查与访谈,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学习相关理论,提高课题研究能力 在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学习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有关操作部分重要的知识点,还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阅读了傅道春的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零克宁的运用数学学具,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丁浩清和宗占明的在学具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张晓娟重视学具操作 优化课堂教学、彭瑛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有动手操作能力等数学名师有关数学教学尤其是数学课堂操作教学方面的文章,以求深入理解数学课堂操作有效教学,同时我还从网上下载与课题相关
4、的一些教学案例和研究论文,通过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以有效指导课题实践。 三、改进课题研究方法,并严格落实在课题研究中 1.课题组教师以教材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为内容,编制实践操作教学问卷,在我校低、中、高各段抽查6个班进行“操作教学现状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操作活动的教学现状;并进行阶段性的跟踪调查、了解、分析课堂操作有效性实践的教学实施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发展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2.课题组成员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鉴别、整理与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有效性的教学,广泛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特别是适合本课题研究的先
5、进理论和经验。比较全面地了小学数学学具操作的研究成果,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掌握相关理论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努力提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3.在研究中充分开展问卷调查,确定研究思路。我校数学组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充分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有部分孩子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而爷爷奶奶对孩子过度宠爱,不忍心让孩子自己动手;是家长的工作多数很辛苦,对孩子关注比较少,孩子动手动手操作随意性大,不规范。是家长怕麻烦,与其让孩子慢慢学,不如自己替他做。表现在学习中,往往是口能说的出,手却写不上,手
6、的能力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效果不佳。为此,把“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作为本学期课题来研究,探索设计操作活动的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有深远意义。 四、针对问题,采取的措施 2015年我们研究措施及重点: 1.建立和完善机制,为课题研究高效运行保驾护航。为了更好地保障课题研究能高效有序地推进,学校建立了本课题研究的工作管理网络,制定了课题研究制度,同时,我们从总课题中分设出数个子课题让每位教师写在教学计划中,放在教案前,确保每个教师都能围绕主课题开展富有个性化地研究,坚持反思性教学、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学日记、网络教研五条科研途径,并形成读书、竞赛、评比
7、、发布等系列机制。 2.强化师资培训,促进教研结合,提升课题研究的实效。有效性教学涉及的范围、因素很广,需要作全面系统的学习。这是提升课题品质的关键。为此,学校认真做好课题信息的收集和传播工作,抓好各类进修和培训。在学习培训的过程中,坚持专题培训与全面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个人学习与研讨交流相结合,以“学习反思实践创新”为基本模式。具体操作:(1)加强科研队伍的建设,我们继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课题组老师们尽可能地创设学习提高的机会,充分发挥课题组骨干教师的作用进行理论讲座,帮助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拓宽视野,扬长避短,不断成长。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市、区教科室组织
8、的课题、科研等业务培训,以提高教育研究水平。培训活动时,要求课题组全体教师人人参与。(2)开展一次课题组教师观摩课展示。本学期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上交一份课例,以课例的展示来进行磨课研课。实施过程中,先是理论学习,然后以“课例”为主,组织课堂观摩达到“一课多议”,共上研讨课7节(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赛课活动中展示)。(3)每月开展一次教师论坛。围绕课题研究、继续教育等话题,定每期的中心发言人,每位老师所听所学所悟,先是组内交流,让教师当学习首席官,来交流学习体会或者专题研讨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4)每月一次课题研究教学经验总结。我们定于每月月末周三进行月度总结。要求参与课题的教
9、师将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切合行之;教学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是否达到课题研究预期等。在反思中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养成对教学、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 为了强化了课题组教师精心设计操作活动的意识,能把握好教材,较好的应用教材中动手操作的教学资源,把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2016年我们做了研究调整,开展了以下活动: 1.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布置任务,明确具体研究内容。继续加强课题理论的学习,搜集课题的信息,提高研究水平。开展课题研究的导师讲座,对实验教师进行专业的引领。一方面加强有关学科教学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强
10、化有关融合理论的学习,力求在两者之间找到融合点,使课堂操作更好的融合到数学课堂中;加强个人研究的计划性,提高课题成员的个人研究意识。强化教师精心设计操作活动的意识,引导教师把握好教材,应用好教材中动手操作的教学资源。把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2.要求研究教师结合解决的4个问题选一个主题每学期(2016年共两学期)完成“五个一”:每学期结合主题有准备理论学习分享一次;每学期设计上一节研讨课(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每月案例剖析一次(有4个主题);每学期研究成果小结(或论文);每学期研讨简报一份;课题组要组织人员对实验课进行评议。 3.学校的教科研活动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深化校本教
11、研制度,课题组研究教师要将课题研究“五个一”同各类优质课竞赛、优秀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的评选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参与。通过精心设计操作活动的教学设计,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时间,促使学生主动获取基本知识、基本计能、基本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使每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动脑、动口、动手,最终实现学会学习。课题组成员及时整理研究资料,将过程性的资料刻录成光盘及时上交收集研究资料,以便总结方法。 4.重点解决的问题。A结合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怎样确定有效的操作内容。B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有目的、有程序地操作。C怎样要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有效结合。D操作学具要做到适时、适量、适度。 五
12、、课题研究成果(一) 师生的变化 1.通过课题研究,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教师基本能做到在备课室首先就想到课堂操作设计。并在设计操作时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设计出合理而又实用的动手操作的环节。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2.通过课题研究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学生被动学习由主动学习所代替了,原来学习无趣,整天哈欠连天没有精神的现象被精力旺盛,每次操作都有跃跃欲试的冲动行为所代替了,学生对数学课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在课堂上,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欲望更强烈了,多数学生性情活波好动,乐于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再也不是部分同
13、学的表演课了,虽有少部分的学生被动参与教学活动,但这些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也都愿意跟着教师按部就班地参与课堂操作教学活动中,整个课堂都成了学生的讨论问题,探究问题的课堂。初步形成有效的教学情境的一个模式。3.通过课题研究,数学教学的方式转变了,以往那种以嘴为主,以课件为辅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了以学生实践操作,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导点拨的教学模式。教师由一名权威的知识传播者,变成了实践操作中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倾听学生发言表演的观众。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二)课堂上收获 以课堂为核心,立足课标,扎实开展实践研究。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实践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必须明确自
14、己“为何而动”,懂得该“如何而动”,这些都有待于教师合理地设计操作活动。只有合理设计操作活动,才能促进操作的有效性,在实践研究中,我们课题组从此下手,在集体备课中重点突破设计操作活动,收获感悟如下: 1.认真钻研教材。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活动方式等问题有全盘的考虑。“教什么?何时教?怎么教?如何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等等。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然后才能在忠于教材和尊重教材的前提下,研究相关的学习策略,设计各种新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学得轻松、有效。2.精心选择实践活动材料。数学是研究事物
15、的数和形的,而不是物体的外部特征和属性。因此,选择操作材料的标准,首先要是看操作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活动,是否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再去考虑它的生活化、趣味性和开放性。如果教师过多的考虑后者,学具可能就会变成“玩具”,事与愿违,起了消极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实践活动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到材料的大小颜色等因素,在研究材料特点的基础上,精心选择、提供那些与揭示数学概念、数学道理有关的,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材料,让学生放手实践。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给每组提供两套实验材料。一套空心的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另一套是空心的底高都
16、不等的圆柱与圆锥。然后让学生借助水和沙子等材料,利用这些材料分组实验,探究圆锥与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3.深挖操作材料的思维容量。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不是动手操作而是数学思维。所有的动手操作都是实现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载体。在40分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所能利用操作材料的种类和时间是有限的,在精选操作材料的前提下,必须深挖每一种操作材料的价值,让它最大限度的为发展学生思维服务。同一个环节,同一种教具,但课堂效果却大不相同。教学中只有操作是不够的,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指导、优化,充分发挥材料作用,使动手操作与数学思维紧密联系,具有足够的含金量,这才能达到动手操作的真正目的。 4.把握好学生操作的时机。在认知的生长处,让学生动手操作。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