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经典原文5《坛经》两则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经典原文5《坛经》两则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坛经两则禅宗南宗始祖慧能慧能(638713),亦作“惠能”。唐僧人,禅宗南宗创始人,被推为禅宗六祖。本姓卢。世居范阳(治今河北涿州),生在南海(今广州市)新兴。据说是个不识字的樵夫。因听人诵读金刚经有悟,决心学佛出家。慧能于公元672年到湖北黄梅参拜弘忍大师学法。弘忍为慧能讲经并且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慧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慧能作为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饱含着的哲理和智慧,至今仍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慧能被授为六代祖师后,在南华
2、寺,传教说法长达37年之久。其间,韶州刺史韦璩曾邀请慧能到韶州大梵寺讲经,其言行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坛经。坛经是“具有中国特色”佛教禅宗的代表性经典,是中国至今佛典中唯一的“经”。它全面阐述了六祖慧能“识心见性”“顿悟成佛”的禅学思想,它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坛经不仅是一部中国佛教特有名著,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品之一,以其深远影响,对世界文化也做出了贡献。坛经有五大特点:简明化。高度浓缩了佛教宗旨与修行方法,直截了当地提倡个人反省自觉,顿悟成佛。中国化。六祖是中国禅宗真正意义上的开山祖师,前五代尚不具备此意义。普及化。坛经是唐代白话语录体,文风不像其他大经深奥晦
3、涩,故适合大众学修。革命化。禅宗一反印度外在形式的佛陀崇拜风格,而取佛陀教化的精神实质,崇尚吾人对自己心性觉悟,可谓一场认识上的革命。实践化。坛经立意在现实可行,将最重要的真实道场安置于个人的“念头”,可谓方便至极。1慧能受法讲慧能从禅宗五祖弘忍那儿接受禅法的故事。弘忍在外人不知的情况下向慧能传授佛法并交给他信物,交代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安排他从速离开。实际是弘忍安排接班人的过程。2南能北秀说的是弘忍之后,禅宗分为南北两派。慧能接受五祖衣钵,传教岭南,故称南能;神秀在弘忍死后,应武则天之征入长安,传教于北方,故称北秀。“南能北秀”实际是同一禅宗的两个流派。慧能受法南能北秀 对应学生用书P40诵
4、读慧能受法,完成以下各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说金刚经(讲解)(2)慧能一闻,言下便悟(听)(顿时)(3)便传顿法及衣(顿悟法门)(4)衣将为信禀(信物,凭信)(5)以心传心(凭借、靠)(6)汝即须速去(离开)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五祖夜至三更,唤慧能堂内。译文:五祖弘忍和尚夜里到了三更天的时候,把慧能召唤到佛堂里。句式: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唤慧能于堂内”。(2)汝为六代祖。译文:你就是六代祖师了。句式:判断句,“为”表判断。3怎样理解“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这句话?明确要让禅法学习者对禅法内心自悟:把握禅理不拘于文字,修习禅性不拘于形式,重点是“修心”,关
5、键在于知道“心即是佛”。这是弘忍教给慧能的传授禅法的方法。它强调了修心自悟的重要性,当然最重要的是专心。4请结合慧能受法一节,说说五祖弘忍大师的形象特点。明确(1)行事谨慎,办事稳妥。“夜至三更,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一句,传神地写出五祖弘忍大师行事谨慎与稳妥的特点。(2)语重心长,寄寓厚望。“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简短的话语背后,使人仿佛可以想到弘忍大师传授衣钵时的语重心长及其对弟子光大本门的殷切期望。(3)关心弟子,谋事周全。授完衣钵后,为防不测,立即把传授衣钵后的危险性直言相告,并敦促弟子火速离开。其关切之情溢于言表,谋事的周全也由此可见一斑。诵读南能
6、北秀,完成以下各题。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未知根本事由(原因、根源)(2)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名词作动词,担任住持)(3)法即一宗(宗派)(4)法无顿渐(顿悟和渐悟)(5)人有利钝(敏捷与迟钝)6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何以渐顿?译文:为什么有渐悟和顿悟的区别?句式: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被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渐顿”。(2)见迟即渐,见疾即顿。译文:悟性慢的就是渐悟,悟性快的就是顿悟。句式:判断句,以“即”作判断标志。7请结合学习,谈谈对“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的理解。明确法是一样的法,学法者却是不一样的人。一样的知识,一样的老师
7、,但会有不一样的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有快慢之别。但不管“渐”还是“顿”,都需要日常的积累,持久的专心。8南能北秀一文对“世人尽传”的“南能北秀”一说,提出了怎样的看法?理由是什么?明确文章首先指出这是“未知根本事由”的表现。在作者看来,实际上并无南北派别的差异。其理由是:(1)虽然南北地域不同,实际上他们是师承一致的,都是弘忍所传的禅法。(2)在对人的心性的认识上,他们是一致的,即都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变的真性,而众生因迷妄颠倒不能觉悟。(3)而从悟道方式上看,虽然侧重点不同,却是互为补充的。由于人的领悟能力有迟有疾,领悟力差的可以通过渐修使其慢慢领悟,而领悟力强的则可以引导其瞬间领悟。实际上
8、,法本身并没有顿渐之分,因为人的觉悟都是刹那之间的事情,只是因为人的根器利钝不同,觉悟之前的过程和方式才有了不同。 对应学生用书P107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说:讲解B若住此间,有人害汝 住:居住C法即一宗 宗:宗派D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见:见性,即悟性解析:住:停留。答案:B2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五祖夜至三更B自古传法,气如悬丝C未知根本事由 D因此便立南北解析:D项中的“南北”与现代汉语中的“南北”含义不同,这里的“南北”指的是禅宗的“南宗”和“北宗”。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
9、.D.解析:D项,连词,况且。A项,介词,因为;副词,趁机。B项,介词,表凭借;连词,表并列,可译为“而”“又”“并且”等。C项,名词,见性;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见录,记得我。答案:D4下列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何以渐顿 B大王来何操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解析:D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答案:D5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其夜受法,人尽不知。译文:_(2)自古传法,气如悬丝!译文:_(3)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译文:_答案:(1)那天夜里传授佛法,别人都不知道。(2)自古传授法器,都是很危险的事情,就像生命悬在发丝
10、上一样。(3)佛法本身没有顿和渐的区别,但是因为人的根器有敏捷和迟钝的区别,所以才有了渐、顿之别。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7题。慧能受法五祖夜至三更,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慧能一闻,言下便悟。其夜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法及衣:“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五祖言:“慧能!自古传法,气如悬丝!若住此间,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南能北秀世人尽传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且秀禅师,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溪山住。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何以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顿渐,人有
11、利钝,故名渐顿。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文字说的是慧能受衣、法时的情景和弘忍的教诲。B弘忍大师想把衣钵传授给慧能,又怕别人害他,所以选择在三更时分,把慧能唤到佛堂中,秘授金刚经。C第二段文字指出虽然南北地域不同,实际上南能和北秀的师承是一致的,都是弘忍所传的禅法,但在对于人的心性的认识上,二者略有不同。D“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这“法即一种”所说的“法”,就是众生本具有的自性清净心。解析:“但在对于人的心性的认识上,二者略有不同”错。在对于人的心性的认识上,他们是一致的,即都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变的真性。答案:C7第一段文字是怎样表现慧
12、能对佛理的精深领悟和天资聪颖的?答:_参考答案:(1)“慧能一闻,言下便悟”说明慧能天资聪颖,对佛理能精深领悟。(2)“其夜受法,人尽不知”说明慧能受弘忍青睐,从侧面表现慧能天资聪颖。(3)“若住此间,有人害汝”一句说明慧能超群绝伦,易受人嫉妒,衬托慧能精通佛法,天资聪颖。(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慧能拜师慧能慈父,本官范阳,左降迁流岭南,作新州百姓。慧能幼少,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忽有一客买柴,遂令慧能送至于官店。客将柴去,慧能得钱。却向门前,忽见一客读金刚经,慧能一闻,心明便悟。乃问客曰:“从何处来持此经典?”客答曰:“我于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见今在彼,门人有千余众。我于彼听见大师劝道俗,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慧能闻说,宿业有缘,便即辞亲,往黄梅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弘忍和尚问慧能曰:“汝何方人,来此山礼拜吾?汝今向吾边复求何物?”慧能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