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文献翻译中文-洗衣机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2158111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英文文献翻译中文-洗衣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英文文献翻译中文-洗衣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英文文献翻译中文-洗衣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英文文献翻译中文-洗衣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英文文献翻译中文-洗衣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英文文献翻译中文-洗衣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洗衣机来看一下涡流式全自动洗衣机的构造。这种洗衣机有各种各样的型号,其基本构造如图4.4所示。 洗衣机之所以能兼具洗条和脱水的功能,是因为它有一个双层水槽。在积满水进行“洗条”和“漂洗”时,振动机旋转,产生水流。脱水时,只有内槽快速旋转,将衣服中的水甩出。 最近渐渐流行的“离心式洗衣机”不是振动机旋转,而是内槽旋转。当内槽旋转时,该作用力使衣服贴近内层。由于水和洗条剂会从内槽的空洞向外甩出,因此能快速从衣服中穿透,用这种冲击力去除污后。这种机器的另一个好处是由于在水中衣物不会缠绕,因此不必担心衣物扭曲,变形或坏掉。 下面看一看不同类型的洗衣机! 也许很多人认为洗衣机中的水是在以同样方式旋转。事

2、实上洗衣机的水流方式也有多种类型。 涡流式 这种类型洗衣机利用振动机的旋转产生涡流,从而祛除污后。有的新型洗衣机能使涡流上下反复旋转,从而使污后更容易祛除! 搅拌式 这种洗衣机在底部有一个看起来像螺旋桨的带有叶片的轴,它会反复地反方向转动,将水搅动起来,然后水的作用力将衣物中的污后祛除。它具有使衣服不易缠绕,并能均匀清洗的优点。 滚筒式 在开有许多小孔的圆筒中,有突出的板子。外围的滚筒旋转时,板子将衣物抬起,下落是时的冲力将污后祛除。 离心力式 就像我们前边所说的那样,旋转的内槽将水和洗条剂从内槽壁推出。从内槽向外甩出的力叫做“离心力”,这也是“离心力”这个名字的来源。这种洗衣机由于是内槽旋转

3、,因此水会从内槽猛地向外部喷射,然后又会回到内槽中,不断地循环往复。正是这种循环清洁了衣物! 1930年,在日本,人们第一次开始使用洗衣机。不过,当时的售价还很高,并没有普及到一般家庭。 在以前的洗衣机中,安装了现在看起来有些可笑的部件。机器有两根滚轴,夹住洗条衣物,把水挤出来。由于采用的是手动旋转把手后滚轴转动的构造,所以需要相当大的力气,不过在当时它还是非常便利,此后,这种滚轴式脱水机大约被使用了长达30年之久,一直到离心式脱水机出现为止。 1953年,涡流式洗衣机的原形分流式洗衣机在日本上市销售。这种洗衣机就像现在所见的涡流式洗衣机的哥哥。由于这些洗衣机的价格低廉,使用洗衣机的家庭渐渐多

4、起来。1968年,全自动式洗衣机登场,此后洗衣机变得愈加方便了。 洗衣机有许多种类。你们家里用的洗衣机属于哪一种类型呢? 全自动式 全自动式洗衣机通过双层的水槽接连进行洗条,漂洗,脱水。你需要做的就是将洗条剂和衣物放入洗衣机,之后洗衣机会自动进行清洗。还有一种可以烘干衣物的新型的全自动洗衣机。 双缸式 这种洗衣机进行洗条的部分与脱水的部分分离。虽然脱水时需要将衣物取出更换地方,但却具有洗条与脱水能同时进行的好处。 滚筒式 滚筒式洗衣机的特点是用水量较少,洗衣店使用的多是滚筒式的。许多欧洲家庭中也使用这种类型的洗衣机。 让我们制造出世界上最好的洗衣机! 我们应该很感激科学家发明出全自动洗衣机,因

5、为它使洗衣服变成一件容易的事。 科学家仍在努力寻找方法使洗衣机的使用更加便利。另外,科学家们还正在努力,寻找更好的洗条衣物的方法和制造更耐用的洗衣机。现在洗衣机具有烘干功能,所以你甚至洗后不用进行挂晒,因为它可以自动烘干衣物!太神奇了! 目前科学家正在想方设法减少洗衣时的用水量。其原因是我们必须珍惜水资源,保护我们的环境。 你认为未来的洗衣机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如果能有可以洗条,烘干,折叠衣物或是能在人穿着衣服时进行洗条的洗衣机的话,该有多方便啊!记住。,如果第一台洗衣机对旧时代的人们是一个梦想的话,那么对未来洗衣机的种种设想就很可能会变为现实。 让我们想一想。为什么冰箱会制冷呢?如果先了解一

6、下“汽化热”这个词的意思,就会明白它的秘密了。 打针的时候,护士会在注射前用含有酒精的棉球檫拭你的手腕处,这会使你的手腕处有冰凉的感觉。那是因为液态的酒精在转变成气体时(汽化过程)将手腕皮肤的热量带走的缘故。这种热就叫做“汽化热”。 在炎热的夏天,往院子里洒上水就能变得凉快,也是因为汽化热作用。水带走了地面和空气中的热量,变成了水蒸气。 冰箱制冷利用的就是这种汽化热的交换作用。通过汽热化将食品的热量带走,从而使它变冷,并将热量排出。这就是冰箱的基本原理。汽化热是怎样产生的呢? 冰箱的内部构造如图4.5所示。 如果沿着单向的箭头,就可以了解气体是以怎样的流向发生变化的。靠近压缩机的箭头和其它的箭

7、头描述了气体循环的情况。其各自的作用如下: 压缩机:对气体加压,使它变为液体。 冷却器:将热量排到冰箱外部。蒸发器:减压,将液体还原为气态。这时被带走的汽化热上冰箱冷却。 那么,冰箱是如何进行汽化热交换的呢? 如仔细观察冰箱后部,会发现许多上下环绕的管子。实际上,冰箱除了门以外的部分,都遍部有充入气体的管子。这些管子里充满气体,当加压时会变成液体,减压时又会变成气体。在从液体转变为气体的同时,发生带走汽化热的交换作用。冰箱反复地进行着这种交换流程。 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冷却管内才开始使用替代氟利昂。但是由于发现以前使用的“替代氟利昂”对地球环境不利,所以转而使用其他气体来代替。目前许多公司

8、正在进一步开展“无氟冰箱”的制造,以更利于环境保护。 微波炉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微波技术广泛应用在雷达设备上,因此这一技术也得到了提高。战后科学家们用这些知识发明了第一台微波炉。事实上正式由于这一历史原因,微波炉起初被叫做“雷达烤箱”。在那段时间,由于微波炉体积庞大,只有餐馆和一些其他的行业使用。 20世纪60年代,日本制造出第一台家用微波炉,但在当时只有富裕家庭才能买的起。而如今在许多国家人们都能买的起微波炉了。 有了微波炉,加热剩饭菜会变的十分简单。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了解使用微波炉所带来的便利,微波炉逐渐得到了推广。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微波炉是如何发展的。

9、微波炉是使用一种被叫做微波的电磁波(所以称微波炉)加热食物的。这种微波类似海洋中的水波。可以在1秒钟内振动高达24亿5千次。大多数食物中都含有水分。当水分子在经微波照射后会以非常快的速度振动。因此将微波照射到食物上后,食物中的水分子会通过振动相互碰撞,相互摩擦。摩擦产生的热叫摩擦热,而它使食物变热了。如果用火加热食物,会从外避开始逐渐变热,要加热至内部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而微波炉通过微波可以很快从食物内部开始加热。 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微波炉的内部构造,看到图4.8中右上部的东西了吗?它就是微波炉内部被称作“磁控管”的装置。加热食物所用的微波,就是在这里产生的。发出的微波,通过波导管送入内部。 微波

10、炉内壁由金属制成。这是因为如果微波第一次没有照到食物上,与内壁碰撞之后也会被弹回照到食物上。在门上覆盖有隔板,这样微波就不会泄漏到外部。 位于微波炉正中央的是转盘。是否注意到在用微波炉加热时,转盘总是会不停的旋转? 微波通过波导管送入微波炉内部时,不管怎样总会有一些地方照到微波,而有些地方很难照到,产生出差异来。这样一来,即使对食物进行加热,也会使得有些地方热,有些地方凉。这样食物就不好吃了。 怎样才能将微波均匀地照射到食物上呢?科学家反复研究后发现,通过转动食物要比试图改变微波以使其均匀照射更容易解决这一问题。于是就制作了转盘,将食物摆在上面旋转。 看到过雪的结晶吗?将雪抓到受中时,有时可瞬

11、间地看到它的形状,雪晶体呈现以六角形为基础。比如雪融化成水时就不在是结晶状态了。 大家知道物体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吧?大多数物体都只有这三种状态。但是某些物体在转化过程中还保持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物体虽然以液体的形式存在,但仍然保留着规则有序的结晶状排列。 从很久以前,人们就了解了这一现象。这一现象得到广泛确认后,从1889年在德国发表了叫做“流动晶体”的研究报告,距今已经100多年了。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发表,液晶电视达到了目前的水平。 将钉子放在两块磁铁之间,钉子的两端会向两块磁铁的方向靠近。与此相同,液晶并非成圆形,而是成细长形状,通电时具有与电流方向

12、平行排列的性质。 在液晶电视机的屏幕中,两片玻璃之间有许多很小的间隔,分别在里面注入液晶,有红、蓝、绿三种颜色。由于平时液晶都在非活跃状态,所以即使有光线从屏幕后面照射过来也不会透光。 然而,当电流在蓝色间隔通过时,这个间隔中的液晶活跃起来,并透过光线。这就是画面怎样变成蓝色的缘故。混合红、蓝、绿(光的三原色)光后产生出各种颜色,这一点与显像管电视机相同,不过是液晶的光通过关闭或者特过光线而产生不同的颜色。 两片玻璃的间距仅为千分之五毫米。其空间只是头发的千分之一左右。在那里面装入液晶并让它按我们的要求运动是很了不起的,而要把两片玻璃在如此小的空间中毫不弯曲地支撑起来就更了不起了。所以把液晶电视做成30英寸那么小是很难的。 由于这种技术基于开闭或打开光阀决定是否透光,因此生产液晶电视还存在一个难点,也就是从莫一角度看,屏幕会很暗,但人们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曾被认为不可能的液晶电视机也制造出来了。不知道当你成为大人的时候,什么样的液晶电视会存在你周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耳鼻咽喉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