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整建工程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21523981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整建工程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整建工程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整建工程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整建工程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整建工程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整建工程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整建工程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调查报告(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整建工程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调查报告前言青藏公路是国道109线(G109)和丹拉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路段,自建成以来,一直承担着主要客运量和进出藏物资运输,是政治、国防、经济的“生命线”。 青藏公路北起青海西宁市,经格尔木市,南至西藏拉萨市,全长1137km。本次青藏铁路建设期青藏公路整治路段累计724.9km,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以提高路面和桥涵承载能力为主,提高整体通行能力,对路线平纵面和路基宽度原则上不作调整。工程总投资12.2亿元,平均每公里148.9万元。于2002年5月开工,2003年10月建成。目前交通量已经达到设计近期水平,且大、小型车辆较多。 交通部环保中心

2、项目组于2004年9月对青藏路及沿线环境进行了实地踏勘,编制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实施方案”,国家环保总局评估中心进行了评估。之后,项目组3次进行了深入调查,由青海格尔木市、西藏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了现状监测,在此基础上提交“调查报告”。 原报告图、文共约11万字。总论1.1 编制依据1.1.1 环保法规、技术规范(摘略) 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略)。 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等(略)。 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青海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

3、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环境管理的通告;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应法规、条例和管理办法等(略)。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02050年);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19962010年);西藏自治区土地沙漠化防治规划(19982020年);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19982050年)。 国家林业局关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界线调整的批复;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界的函;西藏色林错黑颈鹤国家级自

4、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32010年等(略)。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交通部)等(略)。1.1.2 工程资料及批复文件(略)1.1.3 环评报告及批复文件 青藏铁路建设期青藏公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整治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2002.5)。 关于青藏铁路建设期青藏公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整治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复函,环发2002198号,国家环保总局。1.1.4 项目验收其它有关文件和资料(略)1.2 调查目的及原则1.2.1 调查目的 调查工程在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等

5、方面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保护措施,及对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要求的落实情况。 调查本工程对自然保护区、动物通道、湿地、冻土区等影响以及已采取的各项防护、环保和污染控制措施,并通过现状监测,分析其有效性,针对已产生的实际环境问题及潜在环境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和应急措施,对已实施的尚不完善的措施提出改进意见。 了解公众对项目建设期及试营运期环境保护的意见,对当地经济、对沿线居民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情况,针对公众提出的合理要求提出解决建议。 根据调查情况,从技术经济上论证该公路是否符合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1.2.2 调查原则 认真贯彻国家与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坚持污染防治与

6、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实用的原则;坚持充分利用已有资料与现场调研、现状监测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对公路建设前期、施工期、营运期环境影响进行全过程分析的原则。1.3 调查方法和工作程序 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要求执行,并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的方法。采用资料调研、现场调查和实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中“以点为主、点段结合、反馈全线”;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采用改进已有措施与提出补救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工作程序见图1。1.4 调查范围、调查因子和验收标准1.4.1 调查范围和调查因子青藏公路格拉段全长1137km,本次验收调查范围为其中整

7、治路段,累计724.92km,以及该段沿线设施,包括6个养护段,29个养护工区。确定各专题的调查因子概述如表1所示。1.4.2 验收标准 本次验收环境影响调查,原则上采用该段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所采用的环境标准,对已修订新颁布的标准则参考执行替代后的新标准。 (1)声环境 评价范围内的居民集中区、临路第一排建筑物前参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类标准执行,即昼间70dB;夜间55dB;此范围内的学校、医院等敏感点参照2类标准执行,即昼间60dB;夜间50dB。这与环评时采用的标准相同。 (2)水环境 本次验收执行标准同环评,见表2和表3。 (3)环境空气 验收采用环评中的标准,即根据GB 30951

8、996中二级标准及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01号文,NO2日平均值0.12mg/m3,小时平均值0.24mg/m3;TSP日平均值0.30mg/m3。1.5 工程分析和调查重点 本次整治改建工程并非全线,而是不连续的分段进行(表4)。重点调查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声环境和水环境影响,分析环评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及有效性,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补救措施。1.5.1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重点 将重点调查:取、弃土(渣)场、拌和站、施工便道、保通便道、施工营地、料场、不良地质、防水保温护道等临时占地的恢复情况,各项水土保持工程的效果,桥梁、路基建设是否影响泄洪,对自然保护区、湿地、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有

9、无产生不良影响;对已采取的路堑边坡的治理措施进行有效性评估。经踏勘,确定的本次生态环境调查重点,详见表5表8,沿线保护区见表(略)。 防水保温护道(略);边沟、排水沟(略)。1.5.2 水环境影响调查重点 将重点调查公路沿线的河流的分布情况及与公路的关系;取弃土(渣)场堆置、公路排水对河流和湿地的影响,采取的措施。本次公路改造工程中新建、重建大、中桥及跨越河流及执行标准见表9;经过的其它水体功能区划见表10。1.5.3 声环境影响调查重点 将重点调查沿线声环境敏感目标建设前后的变化,分析对比公路修建前后的噪声变化,调查噪声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对超标的敏感目标提出防治的补救措施。 沿线自然条件严

10、酷,无农业生产活动,居民均围绕青藏公路,以服务性经营为生活基础,少部分以牧业为生。本次声环境调查见表11。沿线200m范围内的集中居民区和学校共14处声环境敏感点,对照“环评”中声环境保护目标,新增敏感目标9处,减少1处,新增敏感点主要是随着青藏铁路建设以及近两年高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新增的居民点。工程概况2.1 公路地理位置和公路建设过程 本工程地理位置见附图1(略)。公路走向见附图2(略)。 本工程严格按照建设基本程序,先后向国家计委和交通部申报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初步设计等文件,并审批了环境影响评价。具体过程如下(略)。2.2 工程概况2.2.1 主要技术指标 本工程主要技术指标为

11、:公路等级为二级;计算行车速度相应平原微丘区和山岭重丘区标准分别为80km/h、40km/h,大、中桥改线段均为80km/h;设计荷载为汽车20级,挂车100级。2.2.2 工程量 主要工程内容为:路线总长1051km,整治路段累计724.92km,其中路面补强508.85km,整治路基病害、重修新修路面216.07km,大、中、小桥梁53座,总长2684m;主要工程量见表12。2.2.3 沿线设施 沿线设施包括6个养护段,29个养护工区。养护段进行日常维护,本次改建工程养护段没有变动。取暖方式以煤和牛粪为主;旱厕;垃圾填埋。2.3 交通量和车型比 “工可研”交通量预测(略)。 试营运期车流量

12、,采用间隙式统计方法,安多检查站自然车辆数1139辆/日,五道梁检查站2078辆/日,已基本达到设计预测值。试营运期车型比如表13。2.4 工程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12.2亿元,工程预算未有环保投资列项。建设单位节约资金用于环保,投资为695.0万元,具体见表14。环评中环保投资估列2099万元。与之相比较详见表(略)。实际水保费用发生少,老取土坑治理费用未发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意见回顾3.1 环评中现状评价结论3.1.1 生态环境 土壤(略)。 沿线生境类型多样,主要植被类型包括温性荒漠、温性灌丛、高寒草原、高寒灌丛、高寒草甸、沼泽湿地、高寒垫状植被和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等类型。 野生动物主

13、要分布在野牛沟以南至唐古拉山分水岭以北的广大区域中,资源丰富,有兽类40余种、鸟类60多种。评价区内常见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主要以哺乳类为主,还包括许多鸟类。依据栖息地特征可划分为高山山地动物群、高寒草原草甸动物群和沼泽湿地动物群等。 沿线分布有6个已建自然保护区和4个规划中的自然保护区,项目紧邻的保护区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含楚玛尔河野生动物核心保护区和索加野生动物核心保护区)。有33处野生动物通道需避让。3.1.2 声环境、水环境、环境空气、社会环境(摘略) 高原上气候高寒,人类活动很少,工业活动几乎没有,沿线永久居民很少。声环境质量良好,乡镇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14、中1类标准;县城达到2类标准。空气质量好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长江源区河水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没有人为污染,满足国家标准源头水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水质标准。3.2 环评中影响预测和评价结论3.2.1 生态环境 建设期。公路全部位于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避开核心区和缓冲区,符合法规要求。对各保护区的影响以施工期为主。 拟布设83个石料场、48个取土场。拟设于保护区缓冲区内的5个石料场和1处取土场必须重新选址。对位于通道位置的5个取土场和7个料场进行适当的位置调整或合并。各种施工行为应避让现存的33个野生动物通道。对于与青藏铁路优化后的25个动物通道

15、对应17处1.0m以上的公路高路基段,建议设缓坡路基,并在所有对应通道的前12km处设明显标志。 运营期。本次工程应重点对影响公路路基稳定、对重要景观破坏严重的历史遗留的取土坑进行恢复;同时开展生态恢复专项工程的科研、实验工作。3.2.2 水环境、水土保持、环境噪声、环境空气、社会影响(略)。3.2.3 环评结论3.3 环评中要求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略) 本部分内容将在“第4章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中合并叙述,此处略。3.4 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文件意见概述 交通部、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青海省环境保护局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复意见(略)。第4章 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本工程在设计、施工及营运初期已采取的环保措施、环境影响报告书以及环保主管部门批复要求的对比情况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文玩/收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