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概论重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概论重点总结.doc(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2、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1、心理健康标准制定的依据.l 统计常模 根据统计学的正态分布曲线,可认为处于总体平均标准范围内者为心理正常,偏离这一范围者就是异常。l 社会规范 以社会规范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并以此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是否异常。l 生活适应 以生活适应作为判断人们心理正常与否的标准,是以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情感、言语、思维、行为等依据的。l 临床诊断 以本人或他人是
2、否观察或检测到某些心理疾病的症状和致病因素,来判断人的心理健康状况。l 主观经验 以个人的主观经验或感受来判断其心理健康状况。2、我国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点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正确认识周围环境、保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完善自我的发展目标。3、心理健康标准的科学界定智力正常是基础,关系协调是关键,情绪状态是表现,人格完善是结果。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水平正常、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生活平衡积极、社会适应良好、情绪乐观向上、人格统一完整、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第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与目标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
3、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2、心理健康教育与相邻概念的关系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从心理上帮助人、教育人的过程;常采用相一致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工作范围常是相似的;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是相似的;都注重建立助人者和求助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条件。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不同之处:l 就工作对象和工作者而言:心理健康、心理辅导的对
4、象是正常的学生,心理咨询的对象是某些适应和发展方面有心理困扰或轻、中度心理障碍的正常人,心理治疗的对象是指患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的人;l 就功能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重在突出工作的主动性、超前性,也即重发展和预防,心理咨询与治疗相对来说工作具有被动性与滞后性,心理咨询重在预防与矫治,心理治疗重在矫治与重建;l 就内容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在认知和行动上做文章,心理辅导注重资料的提供与获得,心理咨询与治疗侧重于当事人的情感活动以及人格的重建与发展。l 就工作方式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多在非医疗情境(学校、有关教育机构)中进行,心理咨询多在非医疗情境中进行,心理治疗多在医疗情境中进行。l 就时间
5、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出现问题前进行预防性培养,心理辅导伴随整个教育过程,心理咨询是有来访者有问题后进行的求助,心理治疗师患者患病后求医治。l 就解决问题的深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只是处理一般情境中的问题即表层性问题,心理治疗则要深入人格结构的深层,即无意识层面问题,心理咨询介于两者之间,即解决通往深层的中层面问题,也关涉表层与深层的问题。l 就工作模式而言:心理治疗是医学模式,心理咨询是教育和发展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是教育模式。l 就工作任务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心理治疗是解决某一局部问题,心理咨询整合局部与整体的问题。l 就实施过程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
6、工作是主动的,心理治疗肯定是被动的,心理咨询工作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l 就运作模式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室一种义务工作,是非经营性的,心理治疗是经营性的,心理咨询可以是非经营性的,也可以是经营性的。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与意义1、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促进措施(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2)突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有利于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3)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局面安定和谐2、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基础与中介作用、操作与动力作用
7、、激励与增效作用3、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1)心理健康与德育不同点:理论基础不同、学生观不同、目标侧重不同、工作内容不同、工作原则不同、方法手段不同。 相同点: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工作对象都是正在成长发展的学生,根本目的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2)心理健康与智育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智育的科学化和效率的提高。只有科学的即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智育活动,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积极作用。(3)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体育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了必要的生理和体能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身体健康获得了必要的条件。体育的目的在于增进体质,促进健康。在具体的过程中,也
8、可以锻炼人的毅力、塑造人的性格。(4)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美育的基础,美育应该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美育,就会带有明显的不足和缺陷。就人的美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就是美的基础和条件。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原则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的目标可以分为基础目标、基本目标和终极目标三个层次。心理健康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由于心理疾病的产生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
9、终极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的具体目标包括: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2、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l 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l 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l 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
10、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间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3、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教育性原则: 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全体性原则: 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的一切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差异性原则: 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似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主题
11、性原则: 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辅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主体性原则集中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特征。整体性原则: 是指在心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学生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发展性原则: 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发展为重点,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发展。活动性原则: 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重视通过
12、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保密性原则: 是指在心里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保密性原则是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的原则,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和建立相互信任的心理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及隐私权的最大尊重。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第一节 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1、心理卫生的推动当代心理卫生运动是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精神病及患者开始的。法国著名的精神科医生皮内尔在担任巴黎比萨托精神病院院长是,把医院中所禁闭、封锁的精神病患者全部解放,病给予人道主义的治疗和待遇。皮内尔也因此成为现代心理卫生最著名的倡导者。对
13、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做出直接贡献的先驱者当属美国人比尔斯。2、心理测量运动的影响比奈的贡献在于使用心理测量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得以变成现实,因而成为现代心理测量的先驱者。3、职业辅导运动的贡献在早期的职业辅导运动中,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帕森斯强调职业辅导包括职业的方向定位、个人的分析和咨询服务三个方面。帕森斯的理论,对今天的职业辅导乃至心理咨询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他所创立的波士顿职业局,成为现代心理辅导诞生的标志,其个人也被誉为“心理辅导之父”。维特默还创立了第一个弱智儿童的临床心理教育学校,并与同年创办了第一本临床心理学杂志。由于维特默在这方面的贡献,他被人誉为“美国学校心理学之父”
14、。第二节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1、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也是起源于心理卫生运动和职业辅导运动。第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教育与辅导1、自我认识的教育与辅导是训练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进行正确的认识,培育和发展个体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自我概念。2、自我意识的教育与辅导的措施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3、自我接纳的教育与辅导所谓自我接纳,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是
15、否接纳自己是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具体措施自尊心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会自尊自重、教师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自信心的培养(给予学生积极评价、因材施教发掘潜能、自我竞赛获得自信、创造机会发挥特长、集体评说相互尊重)4、自我完善教育与辅导自我完善的教育与辅导,是指教育学生如何确立现实的有价值的自我目标及适当的志向水平,引导学生合理掌握时间,妥当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追求自我价值和理想的实现,同事引导学生自觉控制自我,学会处理自我意识问题上的困扰,努力改善自我。自我完善的教育与辅导措施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自我设定与自我激励、自我监督与自我控制、自我体验与自我强化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教育与辅导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它是交往双方彼此心理上的依恋与心理距离的一种反映,实质上是交往双方的需求在交往过程中是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程度的体现。1、师生关系的教育与辅导措施更新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注重师生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促进师生的自由交往;采取民主的教育态度,促进自身的教育行为;了解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2、同伴关系的教育与辅导措施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同伴关系的现状,公正及时地处理同伴之间的冲突;建立班级活动的规则,重视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