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县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县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县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县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精准扶贫作为当前从中央到地方的重点工作之一,事关民生福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为了解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5月上旬至8月下旬,县政协专题调研组深入吴集、新塘、草市、南湾等乡镇和县农业局、教育局、民政局、卫计局、经开区、农商银行、湖南恒建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晨映渔业专业合作社、兆丰富民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单位、企业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现场查看等形式,深入了解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认真听取各方建议,并到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学习取经。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目前我县有省级贫困村33个、建档立卡贫
2、困人口31937人。2014年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全县按照中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狠抓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了省、市扶贫办充分肯定。(一)高度重视,扶贫机制不断健全。一是强化了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为组长、四大家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同时,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为精准扶贫工作第一责任人,乡镇分管班子成员为直接责任人,在各乡镇设立了扶贫办,按乡镇大小分别配备了2-5名工作人员。二是落实了扶贫责任。下发了衡东县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衡东县县直单位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考
3、核办法,明确了领导责任和各乡镇、部门、工作队的工作职责,指导规范全县精准扶贫工作。结合省扶贫办下达减贫计划要求,与县、乡、村层层签订了减贫责任书,层层传导扶贫工作压力。三是严格了扶贫考核。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对乡镇年底的绩效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与乡镇领导干部个人年度考核结果和全体干部职工经济待遇挂钩,有效提高全县上下的扶贫积极性。(二)突破重点,脱贫基础不断夯实。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脱贫目标如期实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完善了县、乡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
4、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土菜烹饪、电子商务、建筑劳务等培训工程,增强劳动者技能,提高致富能力。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结合实际,重点发展油茶、花卉苗木、莲花和乌石猪、黑山羊等特色种、养业,并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截止2016年底,共实施村级产业扶贫项目90余个。(三)多措并举,帮扶力量不断增强。一是财政投入不断加大。2016年投入各类扶贫开发资金4100万余元;县直包村单位每年给予驻点帮扶贫困村3-5万元帮扶资金;县农业局、扶贫办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向上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91万元用于
5、贫困户雨露计划、危房改造、产业发展,有效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步伐。二是金融扶贫不断创新。去年以来,农村商业银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开展扶贫小额信贷,授信额度为每户1-5万元,对授信贫困户实行免抵押、免担保贷款。截至目前,共发放扶贫信贷440万元。三是驻村帮扶不断深入。按照“领导联村、单位包村、干部驻村”的要求,全县共派出31支机关扶贫工作队进驻各省级贫困村(有2个村由市工作队进驻帮扶),每支工作队由一名队长和一名队员组成,工作队长实行全脱产,兼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各扶贫工作队通过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帮助贫困户、贫困村分析致贫原因,挖掘脱贫致富资源,制定贫困村一年及三年发展规划,效果明显。同时,积极
6、动员开展机关单位、乡镇干部、村干部与本乡镇、村的贫困户“结对子”,有效改变了贫困家庭面貌。(四)成效明显,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一是贫困人口逐步减少。通过实施一系列帮扶措施,截止2016年底,全县共脱贫16506人,累计减贫率达34.63%。二是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坚持将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精准扶贫主要方向之一,不断完善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截至2016年底,全县33个省级贫困村硬化村级公路20余公里,新建垃圾池100余个,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三是发展信心不断增强。通过“政策支持、单位帮扶、群众参与”等系列措施,大力营造脱贫发展氛围,贫困对象思想观念不断改观,要求发展、主动发展、全
7、力发展正逐步形成。二、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我县精准扶贫工作虽然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的,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精准识贫难到位。一是收入难估算。近年来,大量农民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家庭增收的主渠道。由于农民劳务收入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贫困户真实的收入难以概定。由于没有一个严格的统计方法来衡量谁才是真正的贫困户,加上个别农民思想觉悟不高,为了获得帮扶,有意隐瞒真实收入和家庭生活状况,“争当”贫困户,造成少数较富裕户被纳入贫困户系统。二是评定不严格。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多由村干部决定,群众参与程度不高;有的村未严格执行贫困人员认定标准和评选程序,在确定贫困户时还不
8、同程度存在“关系户”、“人情户”等现象。三是退出不及时。受诸多因素影响,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个别已经脱贫或因天灾人祸需重新纳入贫困对象的群众没有在扶贫系统中予以体现,有的是“被脱贫”,有的是“假贫困”,导致贫困对象界定失实。(二)精准扶贫难落实。一是政策不具体,基层难执行。主要表现在:措施实际而不实在。金融部门作为扶贫攻坚的“后勤保障”,本意是借自身优势,积极开展金融产业扶贫,改“输血”为“造血”, 但由于贷款主体实际需要偏离,而贷款门槛过高,加上配套措施不全,导致金融产业扶贫政策俨然“剃头匠的担子,一头冷一头热”,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数据准确而不精确。精准扶贫以来,各种有关贫困的数据统计越来越多
9、。由于数据收集是一件非常专业和严格的工作,加上没有提前通知,时间紧急,乡镇扶贫办人力有限,只能问村干部或凭印象上报,导致数据统计脱离实际,流于形式,而且很多数据对于扶贫本身意义太大。因此只能像有些干部说的那样,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老老实实地作假”。政策多变而不严肃。调研过程中,乡镇普遍反映扶贫政策标准不一,政出多门,出尔反尔,导致乡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走了弯路”,“费力不讨好”。如民政兜底、异地搬迁等不同程度存在类似情况。二是认识不深刻,合力难形成。一些部门和干部对精准扶贫认识不深,没有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两年时间,连“要扶谁”、“谁来扶”、“怎么扶”等基本问题都尚未完全
10、搞清楚。一些乡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乡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主动性不强,热衷于“接自来水”。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重视、不热心,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支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没有形成。三是统筹不科学,资金难到位。受项目条件限制、部门利益至上等多种因素影响,扶贫产业项目和资金整合度不高, “撒胡椒粉”的现象十分突出,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如南湾乡桃源村、塘江村,山林资源丰富,
11、但因扶贫资金未能科学捆绑使用,导致目前到村组道路依然不通,制约了当地贫困户脱贫步伐。同时,部分帮扶单位扶贫资金到位率不高,阻碍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推进。(三)精准脱贫难成行。一是贫困人口思想保守。走访调研中发现,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甚至有些贫困户不以贫困为耻,反以贫困为荣,感觉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就可以享受国家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心理上存在“被扶持的优越感”。部分贫困户就业观念严重落后,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部分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但由于思路不明,观念不清,缺失资金,缺少引导,盲目发展,导致失败,最
12、终失去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二是扶贫项目进度缓慢。“五个一批”是解决好“怎么扶”的关键途径。但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五个一批”项目实施进度缓慢,有的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如“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实施方案还尚在制定,产业扶持缺乏有效的措施;“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目前虽制定了实施方案,但其中的宅基地的选址、房屋的建筑面积等相关规定与农村实际情况不符,加上规划建设进度缓慢,将会影响“2017年春节前贫困户搬迁入住”的年度目标的实现。三是社会参与氛围不浓。一些集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社会人士主动参与精准扶贫的兴趣不高,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兴趣不浓,认为办公益就是社会扶贫的全部内容,忽视了支持农户发展、增
13、加造血功能这一重内容。四是扶贫力量有待增强。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2017年我县要全面实现贫困村摘帽、贫困人口基本脱贫,时间紧、任务重。而县扶贫办目前只有7名工作人员,人员过少,影响了扶贫工作开展。加之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还没有真正专起来,有很多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既要承担精准扶贫工作任务,又要承担乡镇中心工作,身兼数职,工作状态堪忧。三、加强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一)摸准扶贫对象,解决“扶持谁”问题。一是要严格评定标准。加快精准识别信息平台建设,探索建立贫困人口脱贫认定的环境状况、财产状况、收入状况、能力状况、健康状况“五状况评价体系”;扩大群众参与程度,学习借鉴花垣县十八洞村“三榜三审四个不
14、评”评审程序,最大发挥群众参与评定的积极作用,提高贫困对象的合理性和公认度。二是要完善数据信息。及时掌握贫困对象发展情况,进一步完善建立脱贫退出和返贫纳入机制,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动态化管理。对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及时更换,应该纳入而没有纳入的要及时加进来。三是要实行分类指导。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和“五个一批”要求,精心编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脱贫时间表等,让贫困户得到有力扶持,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二)转变群众观念,解决“扶什么”问题。 一是要扶志。要充分发挥宣传动员作用
15、,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交流谈心、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了解贫困群众的思想,帮助其克服消极的思想情绪和“等、靠、要”的惰性心理,积极鼓励其增强信心,树立自信,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同时注重用本地的先进人物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创业致富的事迹案例进行开化引导,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要扶智。要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大力培养、培育一批“土专家”,尤其要加大村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领头羊的模范带头作用,使脱贫致富成为后经赶先进成为常态。要注重劳动力的培训,坚持“治贫先治愚”,有针对性、切合实际地为扶持对象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开展实
16、用技术培训,尤其对贫困家庭“两后生”(初高中毕业后未继续上学、未就业的学生)免费进行就业培训,保证每个贫困家庭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致富技术,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要注重产业的培植,立足本地实际,挖掘资源潜能,加大对本地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培植稳定脱贫的支柱产业。三是要扶业。要充分发挥工作队和乡镇、村干部作用,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尽可能提供相对稳定、安全的就业岗位,努力转变贫困户就业择业观念,既要避免在就业上那里门槛低,来钱快就去那,不考虑安全,不顾长远的急功近利模式,也要避免部分贫困户在择业就业方面,好高骛远,长期无法就业的现象。(三)创优工作机制,解决“怎么扶”问题。一要整合资源资金。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打破行业、部门限制,在各部门专项资金总量原则上不减少的同时,合理整合财政、农畜、林业、扶贫等涉农资金项目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倾斜,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提高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