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法院如何应对网络舆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基层法院如何应对网络舆情.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基层法院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姜安国 吴守祥当前中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突发群体性事件频仍,暴力泄愤事件多发。基层法院处在执法办案第一线,是社会矛盾的主要“集散地”,人民法院审理的每一起重大案件,都有可能引发网络热议。舆论对法院工作的监督,从来没有像网络舆论这样明显。可以说,互联网改变了法院的执法环境。人民法院如何在处理好各类案件的同时,做好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工作,是各级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所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一、争取主动,力争抓住舆论引导“第一落点”。欲先声夺人、赢得主动,必须抢发新闻;要释疑止谣、摆脱被动,唯有快报事实。重大敏感案件审结后应遵循“黄金两小时法
2、则”,抢占信息传播第一落点,受众往往以此形成第一印象。基层法院要利用网络传播快捷性的特点,在宣判之前做好充分准备,力争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发出正面声音,做到关键时候不“失语”,使“谣言止于事实”。同时,针对网民最为关心、质疑最多的问题,请法律专家解答,及时进行后续报道,利用网络的海量性推出专题,通过准确、客观、全面的报道,向社会提供有关案件审理和性质的全方位信息,满足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消除可能产生负面舆论热点的信息盲点。二、司法公开,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网络受众之所以容易对审判过程及判决结果产生各种怀疑,很多时候源于信息的不
3、通畅,来自主流媒体的正规信息得不到有效的传播。而个别与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网民容易在网络上发布各种不实的暗示性信息,诱导不明真相的受众做出“理所当然”的推测。而网络传播又具有极大的便捷性,使得这些不实言论和主观推测迅速占领网络各个版面,传达到更大范围的受众,最后导致法院处于“有口莫辩”的被动境地。面对网络舆情,基层法院既要妥善应对,减少、消除其负面影响,更要认真倾听,改进审判、执行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致广东网民的一封公开信中表示:许多网民朋友“有知识、有思想、有热情、有锐气”,“我们愿意成为大家的网友,求计问策,接受监督”;对于共同关心的话题,愿意和大家一起“灌水”;对于
4、工作和决策中的不完善之处,也欢迎大家“拍砖”。网络时代,声音多元,网民需要的正是公权机关这种对不同声音的包容与接纳。三、练好内功,促进司法质量提高。许多涉法网络事件证明,司法作风、质量以及腐败问题是引发网络聚焦的重点。身正不怕影子斜,只有抓好基层法院自身建设,才能不惧网络负面炒作,从根本上降低网络舆情对法院工作的负面影响。即使遭到恶意攻击,也能化被动为主动,拨乱反正,化解流言,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尊重。要从加强和改进基层法院执法办案工作做起,狠抓源头治理,努力营造和谐的诉讼环境。以规范审判流程、提高庭审驾驭能力、完善裁判文书质量等方式加大审判管理力度,着力保证办案质量、办案效率和办案效果;要注
5、重加大调解工作力度,准确把握社情民意,深入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取得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的统一;要培养干警的群众观念,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干警化解社会矛盾、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四、构筑平台,建立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基层法院要精心打造法院网站,在司法与民意之间架起一座“金桥”,积极了解民意、传达民意、疏导民意和吸纳民意。凡是可以公开的司法信息,均在网上发布,掌握网络舆论宣传阵地的主动权,正确引导网上舆论。要重点抓好网络舆情预测评估机制建设,强化审判执行人员网络舆情意识,对网络舆情不抬高、不回避,坦然应对,对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要实行风险评估,随时做好舆论应对准备,
6、注重从立案、审判、执行、审判监督、信访各个环节把握矛盾纠纷的焦点,及时公正透明的化解矛盾纠纷。一旦发生网络事件,要快速反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争取在第一时间,尽早地给予回应。在处置事件的同时,搞好舆论引导,迅速平息舆论风暴。实践证明:司法要赢得舆论的认同,只有对涉案的事实进行最权威的法律释明。对于网上热炒的案件,法院必须在详细的事实支撑下,作出令人信服的法律解答,切实防止“案件变事件”。对网络舆论置若罔闻的消极态度,最终损害的是司法的公信力。总之,在互联网时代,法院的信息发布和网络舆论调控要做到“早说话、说实话、会说话”,依靠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做到信息发布的及时、公开、透明,最大程度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者缓解问题,让网络成为实现社会和谐、公正司法的重要助推力量。作者:江苏省大丰市人民法院 姜安国 吴守祥邮编:224100电话:13961952189地址:江苏省大丰市幸福大道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