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各种各样的声音》说课稿.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21425869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各种各样的声音》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各种各样的声音》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各种各样的声音》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各种各样的声音》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各种各样的声音》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各种各样的声音》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各种各样的声音》说课稿.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各种各样的声音说课稿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各种各样的声音是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声音单元第四课时内容。学生通过前面的研究,对于物体振动发声和声音的传播已有了认识。本课属于新课标中物质知识领域,研究声音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探索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声音高低与振速的关系。本课有两个活动,活动一: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大小有关、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速度有关。活动二、认识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及应用。 各种各样声音,对学生来说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们每天从早到晚都与声音打交道。但他们对于声音的高低、大小等认识还比较模糊,特别是对超声波、次声波等人耳感受不到的声

2、音,感知更加肤浅。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广泛的认识声音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二、鉴于以上分析,根据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及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 探究目标: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自然界中的声音提出问题;能用尺子、鼓、橡皮筋等简单器材作对比实验。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体会合作的愉快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 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认识自然界存在超声波、次声波

3、等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三、根据本课的教学地位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知道声音有高低、大小的不同。认识超声波、次声波及应用。2.教学难点:造成声音高低不同的原因和听不到的超声波与次声波。 四、教学准备:橡皮筋、小鼓、鼓槌、音叉、橡皮槌、大米或纸屑、梳子、课件、锯条、铝板琴。其中,铝板琴能较好呈现声音的高低,锯条便于改变长短找到声音高低与振速有关。 五、说教学策略及过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的体现必须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本课采用的学法是实验探究法、观察法。教法是讲授法、演示法、活动法、多媒体讲解。我具体

4、说一下教学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创设情景、制造声音2、收集事实、提出假设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4、自学资料、获取新知5、应用媒体、开阔视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我采用开门见山导入课题。谈话,根据前面学习谁能说一下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这是本课的生长点)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学习各种各样的声音先来聆听一组音乐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好听吗?它们有什么区别?设计意图: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是本课的生长点。通过让学生交流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声音,进一步“唤醒”学生对声音的直接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

5、积极性,根据谈话的内容顺水推舟,导入新课,板书了课题。 (二)、收集事实、提出假设活动一:认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1、用铝板琴制造声音,我们听两遍,大家仔细比较,两遍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大小、强弱、高低、好不好听,学生不管从哪个角度分类,采用什么标准,教师都要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广度。 2、假设猜想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那么声音的大小高低与什么有关呢?让学生猜想“可能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可能与敲物体用力大小有关”,可让学生产生争论。设计意图:猜想设疑环节,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虽然需要进一步验证才能弄清,但这个猜想的过程将有效地缩短学生与科学真理

6、之间的距离。这样既能让学生意识到应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又可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习惯。 (三)、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那我们到底猜测的对不对呢?想个办法来验证一下吧!想用什么办法来发出强的声音和弱的声音呢?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1、学生根据材料设计方法有(1)击鼓感受声音的大小、(2)敲音叉感受声音的大小。这里注意启发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说实验中注意的问题。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让学生自己表述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实验记录表的发放,还能培养学生缜密思维的科学习惯。 探究声音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材料试验方法实验现象鼓、鼓槌、纸屑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用力大时,纸屑跳动的 ,声音 。 用力

7、小时,纸屑跳动的 ,声音 。音叉、小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看小槌弹动我知道了声音的大小与 有关。设计这个表格,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第二栏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2、重复铝板琴第二组声音的高低不同,让学生重点观察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有关?继续让学生猜想:可能与物体的长短有关,可能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设计实验证明。学生想到的有:拨动长短橡皮筋感受声音的高低、拨动梳子感受声音的高低、尺子伸出桌面短时和长时拨动尺子末端,感受声音高低、向杯子里滴水时,杯子水面的高低振动快慢,做出对比,听出声音的高低.等。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声音高低实验记录表物品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用相同的力拨动短

8、时,振动速度(快 慢)音调( )长时,振动速度(快 慢)音调( )梳子快拨时,振动速度(快 慢)音调( ) 慢拨时,振动速度(快 慢)音调( )我知道了声音的高低与 有关。表格用选择的形式,便于学生探究,降低难度,突破难点。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巡视,关注每一组的研究情况,并适当参与到个别组中适当引导。让学生观察、思考,明确影响声音的大小、高低的因素。 3、小组分别汇报各自做的实验,明确声音大小、高低的原因。教师总结:声音的大小与振幅的大小有关;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的快慢有关,教师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认识影响声音的大小、高低因素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梳理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

9、论科学教学模式进行。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科学以探究为核心理念,这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使他们相互协调,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展示中培养口语表达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4、联系生活巩固新知,为什么男女说话的音调不一样? 人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屏幕呈现成年女子的声带大约长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大约长15毫米。学生通过分析会得出女的声带短震动快声音就高,男的声带长振动慢声音就低。活动二、认识听不见的声音在研究声音高低实验时,锯条的振动有快、有慢,振动的快慢有一单位叫赫兹,一秒钟振动一次叫1赫兹. 为什么有时听不见呢? (四)、自学资料、获取新知 让学生看书

10、27页学习“资料卡”内容作出解释。 设计意图: 这里运用自主建构知识论,用教学中生成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疑问,引起求知欲,使探究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有意义的,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五 )、应用媒体、开阔视野。 小学科学教育的内容,要符合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站在当代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通过以往教学发现,学生对超声波、次声波等人耳感受不到的声音,感知肤浅,尤其是调查了解超声波、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涉及到的更是少之甚少。为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它们的用途;我精心制作了超声波、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课件。 我是这样过渡的“声音能干什么”启发学生想到:电话铃告诉我们来电话,

11、门铃告诉我们来客人了,车笛声等。此时,出示一根项链“这根项链不亮了该怎么洗? ”这时学生想到的方法很多,师说“用声波洗”, 引起学生的惊奇。 设计意图:, 已有经验与误解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开端,是学生重新认识世界的起点。让学生亲自发现自己的已知与新事实或现象不一致甚至矛盾时,他们就会作出思考,急于探究。 这时播放超声波、次声波在生活中应用两个视频。时间均在2分钟左右,视频有超声波加湿器、利用超声波洗涤项链、利用超声波探测病灶、超声波雾化治病原理;次声波我先出现大象、河马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应用的武器等图片,然后无声枪图片处做一超链接,最后播放无声杀手如何利用次声波。设计意图: 学生以前认识超声波一般都是文字或图片。内容新颖、直观的视频,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本课的认知难点, 落实课标中声音是一种能量的教学任务。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到用科学可改善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六、拓展活动 课下继续调查、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活动将课堂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后,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结合。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和科学技能。 七、说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声音 声音的大小 ? 振幅 声音的高低 ? 振频 次声波 低于20赫兹 超声波 高于20000赫兹 此板书设计 看出是先让学生预测,再现探究的过程。调理清晰,突出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口腔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