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21416234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编范文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为了解决和了解_农民就业问题与现状, 进而采取相应措施, 进行广泛的深入调研。按安人社发_2437号文件要求, 我局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到基层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查, 掌握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和实际情况, 通过走访和座谈多种方式, 掌握第一手基础材料, 现形成如下报告。(一)农村劳动力的资源情况全县总人口为592

2、95人, 16周岁-60周岁劳动力资源39083人, 占总人口的77.7。其中男_85人, 占51.6;女18898人, 占48.4;16-30周岁16712人, 30-45周岁12995人, 45-60周岁9376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411人, 高中6019人, 大专及以上 2653 人。农村劳动力常年转移15413人, 每年新增成长劳动力1000人以上。数据表明我县富余劳动力资源丰富, 但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 技能单一, 整体素质不高是不容忽视的事实。近几年, 流动人口和农村居民进城有所增加, 城市人口逐渐增多, 转移就业的人数大幅度上升;转移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从劳动力的职

3、业构成看, 从事农、林、牧、渔第一产业的劳动者比重大幅度下降, 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因此技能型劳动力逐渐上升。(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从总体情况来看, 农村劳动力已成为农民实现劳务收入的主要渠道。大量的劳动力开始向大城市和小城镇转移, 农民刚进城所从事的主要是一些边缘工作, 即城镇人不大乐意干的脏、累、苦、险等工作。如建筑、废品回收、环境卫生、饮食服务、小商小贩等这些城镇人退出或自动放弃的工作岗位。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有所提高, 慢慢的从体能型转化为技能型, 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 培养了一批有知识、有文化、观念新、懂技术、会管理、能带动广大农民运用技能脱

4、贫致富的务工能人, 从而带动其它就业人员从事一些高技能工作, 慢慢从高、危、苦的行业脱离出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条件, 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当然, 也是促进工业经济、县域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是历史进步的必然结果。1.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_0年以前, 除了高考、招考等所谓正规转移就业进城的农村劳动者外, 大部分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文化程度是初中或初中以下;21世纪以后, 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文化要求有所提高, 基本上是高中或中技以上, 这促使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2.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具有明显兼业性。事实证明兼业

5、农户的出现, 他们既从事其他产业活动, 也不放弃农业生产。即保留了自己土地的收成同时也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 丰富了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市场, 同时对于缩小城乡差别和农民进城落户奠定了良好基础。3.从转移的行业看, 第三产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就目前情况看, 农村劳动力基本上改变了就业观念, 从所谓的“正式固定工”、“计划合同工”转向就地就近临时工、外出农民工等。我们应该认识到, 这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是相符的, 应该尽快解除各种观念的束缚和限制条件, 敞开城市的大门迎接他们。4.自_7年我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人数就突破万人, 在方式上从曾经盲目性慢慢趋向有组织性, _8年至_2年劳务

6、输出趋于稳定上升趋势, 常年转移在珠江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等地有1.3万人以上, 转移时间为1年以上, 最短的3-6个月。对于一个只有5万人小县来说劳务输出处于良好状态, 因此, 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进程, 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进城农民就业作为工作重点, 制定各项优惠政策, 引导鼓励农民工外出和进城落户,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客观性、必然性。(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及就业趋势分析1.近年来,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 城郊农村土地被征用, 虽都以现金形式补偿, 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没有得到有效安置, 造成失地又失业的新型富余劳动力, 在经济基本上保持旺盛

7、的活力, 第二、三产业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都已得到迅速发展, 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投身于产业之中, 这部分富余劳动力基本上无生活忧虑。此类劳动力基本已融入到城市体系, 是典型的转业型农民。2.我县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扶持力度。五年来, 县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_8至_2 五年间, 全县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5 万人, 其中省外转移就业 1.3 万人, 市内转移就业0.8万人, 每年新增转移就业1000人左右, 劳务收入逐步稳定且有上升趋势, 创劳务收入1.3亿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了自由型向组织型、分散型向规模型、体力型向技能型、大众型向特色型、流动型向稳定型转变的良好局

8、面。3.近年来, 通过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增加了农村劳动力收入。采取多种措施, 提高农民劳务收入是我们促进农村劳动力收入增长的主要工作内容。十_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扶持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我县关于鼓励全面创业促就业各项优惠扶持政策, 从政策、资金、信息、技术、市场、服务等各个方面, 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乡土人才培训、产业带头人创业培训, 农村两后生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 提高技能和素质, 健全横向、纵向劳务信息网络, 加大和经济发达地区劳务对接, 不断提高农民工转移就业渠道, 努力改善农村居民就业创业环境和条件, 确保农民工资性收

9、入不断快速增长。4.不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自_8年以来, 随着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等经济迅速扩张和县有关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 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民增收及城乡经济的发展, 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挥了十_大量的技能型人才, 大中专、技校毕业生供不应求, 一到转移地的企业就能很快上岗, 而且还能拿到高工资。这对我们的劳动力转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尽快适应这一要求, 强化职业培训, 切实做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服务, 在不断提高我县劳动力人数的同时, 大力提高转移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从而形成技能型、高素质劳务输出的品牌。因此素质和技能培训已

10、成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劳动力输出前培训, 拓宽多途径的就业局面, 提高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文化素质, 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后备力量。从而增加农民创收能力,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对滞后从总述情况看, 影响_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首要原因是:_县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 还没有完全从传统经济和农业社会中脱胎换骨出来, 二、三产业和城镇的接纳能力弱小;其二, 农村人口增长率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其三, 城乡经济结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强烈排挤、限制和制约, 就业制度、分配制度和教育制度, 阻碍了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入城市的通道, 以及僵化的思想意识观念

11、, 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也造成大量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和农村经济的落后与贫困;其四, 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是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总之_农村非农产业由于缺乏资金、技术、人才, 发展水平不高, 对剩余劳动力的容纳能力有限, 本县劳动力市场发育滞缓, 中介组织发育尚不成熟, 政府部门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二)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偏低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 今后仍将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必须离开土地, 农民转移就业问题将更加突出。随着技术的进步, 就业岗位对劳动力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据调查100家用人单位所提供的1386个岗位中, 对技能有要求的岗位就有900多个, 约

12、占65 %, 而我县农村劳动力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的人员不超过10%, 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具有专业技能的比例低, 致使出现技能人才短缺与富余劳动力并存的现象。(三)农村劳动力对就业培训认识不够我县农村劳动力占全县劳动力的90%, 在加快全县全面提升技能培训工作中, 最主要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没有农村劳动力的发展, 就难以实现的农业现代化, 农民增收的核心是提高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问题, 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对整个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但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生产技能弱, 传统观念难以改变, 培训积极性不高, 只顾眼前利益, 没有通过技能培训达到就业目的的长远打算, 导致农

13、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组织难、开展难的局面。培训和需求存在差距、培训项目与市场需求、岗位要求不能实现有效对接, 因而市场竞争力不强, 培训转移率不高。因此, 加强农民工的技术技能培训, 全面提高素质, 是我们当前的重点工作。(四)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虽然近几年国家把保障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放在重要位置, 但是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当前农民工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依然严峻, 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包括:克扣和拖欠工资, 强制加班加点和超时工作, 劳动和卫生条件恶劣, 不按规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等。一些用人单位虽然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 但往往对农民工规定的义务多、权利少, 合同上

14、的约定不平等。一些用人单位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安全保护、职业病防护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得力, 投入不到位, 农民工相关权益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一)未来一段时间内, 我县将加大组织培训力度, 畅通转移渠道, 扩大转移规模, 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 完善政策激励措施, 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二)力争到_5年, 每年平均培训_0 人, 新增转移就业 600人, 全县累计培训8000人, 累计转移就业突破 16000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 实现近万元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三)维持较高的农村经济增长率带动就业, 扩大规模扩大城市, 增加大容量的就业岗位

15、, 解决现有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切实把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作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促进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快速健康发展。(一)进一步加强组织引导, 建立和完善劳务经济服务体系。坚持本地服务与异地服务相配合, 软件服务与硬件服务相结合,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精心架设培训与转移的“连心桥”, 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水平, 保障劳务输出的及时性、有序性和稳定性。政府及中介机构要加大信息服务力度, 积极做好用工信息服务和就业跟踪服务, 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信息化水平。(二)多业并举, 拓宽就业增收渠道。按照县上“一县一业”的总体战略, 采取以生猪发展产业为主, 多业并举, 积极构建二、三产业的发展路子, 尤其是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建设农村工业化的有利时机, 进一步明确和出台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 从培训项目、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在农村培育出更多的养殖、种植大户, 同时发挥能人和典型作用, 带动更多的劳动力实现就业, 推动我县劳务经济的发展, 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对农民工采取多种形式的政策宣传, 充分利用广电、网络普及农村实用性技术, 培育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网页设计/UI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