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简答题.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21384303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简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马原简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马原简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马原简答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马原简答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简答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简答题.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简答题三、简答题:1、简述市场调节与市场机制的主要内容。2、谈谈对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理解。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4、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个理论基石?5、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6、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简答题:1、 市场对经济活动的作用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配置资源,二是调节经济活动。市场配置资源的活动就是通过市场把各种资源在社会范围内进行安排,结果是个体把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投入到能够获取最大利益的领域中。市场调节经济活动的作用是通过市场去影响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以市场为载体,必然随着市场状况的变化而变化。2、 实践

2、标准的绝对性是指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要通过无限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并且最终一定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定其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一定层次、一定水平的实践只能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检验人的认识是否正确,而且实践检验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因而实践检验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3、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和社会存在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为: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4、

3、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它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5、 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

4、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6、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三、简答题(6题,每题5分,共30分。)1、简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2、怎样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5、”的关系?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源泉分别是什么?4、简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5、谈谈你对“抓住重点”就是一点论,“二者兼顾”就是均衡论的理解。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三、简答题:1、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如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体系,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国家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马克思主

6、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后来,马克思在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应该结合起来加以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

7、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把握“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既有利于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坚持科学态度,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在当前艰苦的实践中坚定地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3、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同等的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8、具体劳动和各种生产要素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价值则不同,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物质元素仅仅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它不创造任何价值原子。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劳动并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人的劳动。如果根据使用价值的生产离不开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一点,认为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认为生产资料和劳动者都创造了价值,从认识上讲,这是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者不同的属性,进而也混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所谓价值、抽象劳动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凡是社会物质财富,都经过人的

9、劳动才能形成。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价值的实体是人类抽象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不承认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企图掩盖资产阶级利用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无偿占有别人劳动这种剥削的实质。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相对真理不断向绝对真理转化,真理是一个过程,它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5、 抓住重点是指在考察复杂事物的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同时承认非重点的存在,并非一点论。二者兼顾是指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有重点的兼顾,

10、并非均衡论。6、 人的本质不是天赋的,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只有立足于一切现实的社会关系总和这一基点上,才能真正把握人的本质的具体性和社会性。四、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

11、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2简述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反映。其次,这种品种是人

12、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四、简答题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答: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最根本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即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哲学意义。答: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3、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骇地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重大意义。它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原则,指出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这就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人能够感知和认识物质,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为科学地认识世界指明了方向,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对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从而使哲学物质概念区别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克服了形而上学物质观的根本缺陷。3.简述意识的本质。答:意识的本质概括为两方面:一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二是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看,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不是意

14、识的源泉,而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思维活动就是人的意识。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看,客观存在才是意识内容的源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内容来源于人脑之外的客观存在。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认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错误意识则是歪曲的反映。4.怎样理解社会的物质性?答:人类社会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史。在生产过程中,人和人之间形成的生产关系,是一种不由人们自己选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人们政治的、法律的、精神的

15、关系都是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社会历史是人们的自觉活动创造的,人们的思想意识在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作用,但人们的思想意识归根到底是由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对社会物质生活的反映。5.简述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答: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第二,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第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为配合生产实践所进行的活动,主要表现为阶级

16、斗争、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等。第三,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是同一性;二是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者相互区别:同一性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双方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它们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二者相互联结:一方面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二者是相对和绝对的关系。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矛盾运动。认识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两性/情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