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赛马教案及教学反思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21369046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忌赛马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田忌赛马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田忌赛马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田忌赛马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田忌赛马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田忌赛马教案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忌赛马教案及教学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田忌赛马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从中领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学生从孙膑献计中,领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教具准备:小黑板 表格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二)理清课文条理,分段并概括段意。(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二、教学重点(一)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二)理清课文条理

2、,分段并概括段意。三、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喜欢赛马。赛马前,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马奔跑的速度,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时,这三等马各赛一场,谁的马赢的次数多,谁就获胜。田忌赛马一课讲的就是田忌参加赛马的事。这场赛事如何呢?请同学们借助字典朗读课文,并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二)检查预习,扫除课文中的文字障碍。1读熟生字,填写生字表。2辨别字形,读准字音。生字“讽”是后鼻音,可以多读几遍反复体会,一定要读准。“忌”字是上下结构,心字底。上面是“己”,不是“已”。“蔑”字的下面不要少写一点。“序”字是半包围结构,广字作偏旁,里面的“予”不能加上一撇,写成“矛”。

3、3解释词语,为理解课文做准备。讥讽:用含蓄尖刻的语言嘲笑刺激别人。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情之前已经计划好该怎么办。扫兴:(因遭到阻碍或挫折)败坏了兴致。垂头丧气:形容失意或挫折时情绪低沉的样子。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意气颓丧。挖苦:用尖酸刻薄的话讥笑人。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相信。得意洋洋: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神态,也叫“洋洋得意”。夸耀:向别人显示自己的本领、功劳、地位、势力等。目瞪口呆:目瞪,睁大眼睛直盯着不动。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轻蔑:看不起,不放在眼里。约定:经过商量而确定。孙膑: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4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请同学自由读一遍课文

4、,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上下文,讨论理解词语的意思。“垂头丧气”一词是形容失望的神情。在课文中是写田忌缺乏再赛的信心。“挖苦”这个词是讲有的人用尖酸刻薄的话讥笑别人。这个词在这篇课文中出现是表现了田忌在赛事不利的情况下连好朋友的诚挚帮助都不能正确地理解了。“胸有成竹”是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主意了。在课文中说明孙膑经过对主客观的分析,已有了转败为胜的策略和把握。“讥讽”的意思是用尖刻的话嘲讽对方的错误、缺点和某种作法。本课中讲到田忌的马输了,齐威王嘲笑田忌。从这里可以看出齐威王骄傲自满,这是他的弱点。“轻蔑”就是轻视、不放在眼里的意思。课文中讲到齐威王的马赢了以后盲目乐观,实际上暴露了他只凭马力不善

5、于智取。“目瞪口呆”说的是眼睛直盯着一处不动,嘴说不出活来的样子。课文中表现了齐威王看到意料之外的结果之后吃惊而又发愣的样子,可是他现在觉醒已为时太晚。这样分析理解词语能够使较难的问题迎刃而解,对理解课文有好处。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知全文。学生一边听教师朗读一边要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在同学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要归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田忌赛马讲的是战国初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转败为胜的事。6理清课文条理,分析课文结构。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根据故事发展的几个部分可以把课文分成四段。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田忌和齐威王赛马,三场全输了。第二段(第3

6、12自然段)讲孙膑看了这次赛马,认为田忌可以取胜,田忌决定再和齐威王赛一次。第三段(第1317自然段)讲田忌照孙膑的话去做,第二次赛马果然赢了齐威王。第四段(第18自然段)总结了第二次赛马田忌取胜的原因。从课文的结构可以看出来,田忌赛马一文是以“赛马”为线索,具体记叙了比赛的过程。在结尾处又画龙点睛地点出了第二次赛马取胜的原因。(三)朗读全文,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准备。(四)作业。1抄写生字、词。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关系。3读熟课文。第二课时目的: 1、了解两次赛马的经过。2、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3、从课文中受到启发。教学过程:一、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讲了两次比赛,那么每次

7、比赛的结果怎样?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4课田忌赛马,让我们一起来到赛马场,看看田忌和齐威王的赛马盛况。二、细读课文,弄清赛局。(一)学习第一次比赛。师:田忌和齐威王进行了2次比赛,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第一次比赛,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田忌和齐威王将马分成哪几等?出场顺序是怎样的?结果怎样?生读课文。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田忌和齐威王将马分成哪几等呢?师: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那么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是怎样的呢?结果怎样?师:第一次比赛田忌失败了,让我们去帮田忌分析一下他失败的原因吧!师:谁来说一说田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田忌

8、失败的原因就是: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二)学习第二次赛马。第一场比赛结束后,文中的三个人各自的表现如何?默读课文3-12段,用“”勾出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孙膑:胸有成竹;田忌:疑惑、没有信心;齐威王:得意洋洋)小组内说一说:此时此刻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假如你是,此时你心里会想些什么?过渡语:第一次赛马田忌失败了,田忌是什么表现?找出描写田忌神态的词语。(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马场)理解“垂头丧气”。他会怎么想?这时田忌发现他的好朋友孙膑也在人群里,孙膑招呼田忌过来,孙膑对田忌说了什么?找出描写孙膑神态的词语。理解“胸有成竹”。说说孙膑是怎么想的?师:那田忌是怎样说的,齐威

9、王又是怎样说的?(师引导生分角色读课文)齐威王是怎么想的?师:我们知道孙膑让田忌再和齐威王赛一次马,那么第二次比赛田忌能不能胜利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的这一部分,请你们读读课文填填表,把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对战情况和比赛结果填在表里。第二次比赛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田忌齐威王本场胜者师引导学生说:第一场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二场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过渡语:孙膑是用什么办法帮田忌取胜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用文中的话来概括。师: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结果怎么样了?就是再赛胜利。(师板书:再赛胜利)齐读最后一段话,思考:为什么马还是原来

10、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的顺序,就“转败为胜”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从孙膑和齐威王的言行中寻找原因。 (1)孙膑为什么劝田忌再赛一次?(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啊)你认为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孙膑是一个观察仔细、善于分析的人。)(2)除了孙膑很聪明以外,第二场赛马取得胜利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吗?引导学生读课文,从“轻蔑”、“目瞪口呆”中体会齐威王的轻敌、骄傲。(提示:你有办法让齐威王在第二场比赛中取胜吗?可他为什么失败了?要沉着冷静,不骄不躁。)三、拓展训练,畅所欲言。过渡语:是啊,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说明没费多少力气就使结果改变了,但是这个办法

11、孙膑想得出来,田忌却想不出来,这说明了什么呢?引导生说出孙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师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师: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田忌、孙膑和齐威王,谁来说一说这三个人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不喜欢谁,又是为什么?四、总结全文,培养能力。师:老师看出来,同学们大多数都喜欢孙膑,因为他聪明又善于观察和思考,我们也希望同学们向孙膑学习,做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师: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结果为什么不一样?从这件事中你收到了什么启发?总结语:同学们,智慧是人生的向导,但智慧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希望我们同学今后在生活中能够做到认真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学习,用智慧的钥匙去开启你们的成功之门。五、作业:充分发挥你

12、的想象,想想第二次比赛结束后齐威王和田忌会说些什么,并把它写下来。第二次比赛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田忌齐威王本场胜者第二次比赛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田忌齐威王本场胜者第二次比赛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田忌齐威王本场胜者第二次比赛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田忌齐威王本场胜者田忌赛马教学反思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谈话引出本课内容,在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时,我是通过初赛失败、孙膑献计、再赛胜利、取胜原因来进行讲解的。在教学时还存在了很多的不足:1、为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一个表格预想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比赛的情况,但在找生回答时两个学生都回答错了,于是我又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来读一读,但是效果还是不好,我觉得在讲解这一部分时,还是读的少,所以学生掌握的不好。2、在教学孙膑是用什么方法帮田忌取胜的时候,这一部分反复的讲解,有点显得啰嗦了。3、为了活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发展学生的语言,我引出“在田忌、孙膑、齐威王三个人中,你最喜欢谁?”预想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可是在课上学生回答的并不积极。4、从整体上看,在教学时语速过快,应该在多给学生一些读的空间,师生互动效果不够好,还有在教学时放得不够开。在整节课教学中,我觉得自己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本节课基本落实了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耳鼻咽喉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