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五要”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五要”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五要”策略(一) 要以认知发展为前提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实践证明,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问亦是如此。因此,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既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对问题的兴趣。(二) 要兼顾全体与个体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时时处处落实“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提问设计也不例外。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面向每位幼儿的,要使每个幼儿都能感觉到这个问题是教师向我提出的,从而愿意参与问答活动。如三只蝴蝶的教学活动,一开始,教师出示
2、图片后就提出:“这三只蝴蝶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因为三只蝴蝶身上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所以对每一个幼儿来说都能根据相关元素找出三只蝴蝶的不同,进而来参与回答。由于这个提问,既面向全班幼儿,又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所以孩子们回答问题非常踊跃。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还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层次问题。我们将设计的问题分成三类,能力强的幼儿问题难度大,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能力弱的幼儿问题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能力适中的幼儿设计的问题,要能够吸引大多数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
3、在故事活动瑞克生病了活动中,对能力弱的孩子,设计提问:“你怎么知道照顾瑞克的小兔很辛苦的?”能力中等的孩子教师设计:“小兔明明知道小野猪的病会传染的,可为什么还是要照顾瑞克呢?”而对能力强的孩子教师则设计:“如果小兔也被传染感冒了,瑞克会怎么想,它又会怎么做呢?”由于教师准确把握幼儿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从而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地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三)要让提问凸显“活”心理学家对人类的研究证明:幼儿期是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最旺的时期。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启发幼儿积极动脑筋,勤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因此教师的提问应有启发性,启发幼儿联想,引发想象,让幼儿有选择地运用现有知识进
4、行分析和重组。这样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思维,相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活”起来。1、多角度应答提问。例如:在动物的尾巴的活动中,当黑板上出现了各种动物尾巴时,我问:“这是谁的尾巴?为什么?”在出现下一动物形象前,我又问“你猜猜还会有谁来?” 抓住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对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扩散想象,让幼儿暂时摆脱故事原有的情节束缚,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想象,多角度地回答问题。2、启发性思维提问孩子们喜欢新鲜的、吸引人的、能够答出来的问题问题,喜欢的问题,喜欢,这就是启发性的问题。启发性的问题在提问上有多种方式,往往有不同的答案,需要幼儿比较和分析、进行概括和解释。如在集体教学
5、小狗的一天的活动中,我们设计了预测的环节:猜一猜,爸爸看见小狗这样会怎么做?小狗洗完澡会去干什么?对这些问题幼儿表现得很活跃,他们有的说:“你这只臭狗,我要把你扔掉。”有的说:“哈哈,这只小狗好可爱。”有的说:“哦,天哪,这可怎么办呢!”这样的提问能启发幼儿去寻找多种答案,使思路开阔、灵活,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对第二个问题,幼儿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不过就是没有提到小狗会再去打滚,本来这也无可厚非,于是老师将问题细化,问:小狗最喜欢在地上干什么呢?这个小问题就像一滴落入油锅的水一样,顿时教学气氛活跃起来了,“啊,我知道小狗肯定又去泥地里打滚了”。教师以辅助小问题来引导幼儿,不仅能使幼儿拓展思路,
6、而且师幼互动性强了,教育的效果也好多了。3、连锁性细化提问把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分为若干小问题,有浅入深逐步追问,找到最终答案。在学习早期阅读读本睡觉时间时,我问:“睡觉前我们都要干什么?”,睡觉之前要完成的事情有很多小朋友一下子摸不着头脑,不知该如何讲起。我赶紧换了一种提问方式,即把问题具体化,缩小化,边问:“睡觉时间到了,我们应该先干什么?、“洗好手后再干什么?”、“接下来再干什么?”等边用动作提醒幼儿”这下,教室里马上活跃起来,大家纷纷说出了睡觉之前应该怎么样。(四)要加强师幼互动纲要中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她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
7、动”。1、创设人文环境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要支持幼儿想说、敢说、会说、有机会说,并积极应答,多给予鼓励。”轻松愉快的人文环境的创设,是充分发挥教师在集体教学中主导作用的首要前提,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如通过创设张扬个性、情感体验、互动探究等环境,让教师的提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相信这会使幼儿在活动中如鱼得水。2、发挥鼓励作用。经验不足的老师,经常在教学活动中否定孩子的想法、泯灭孩子表达的欲望,这种做法弊大于利,是不可取的。如看云去这个活动中,教师提问是 “你觉得天上的云象什么?”,有个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跑来说:“老师,你看天上的云象一个老奶奶的头
8、。”他还不断地向老师比划着,可老师怎么看都想象不出这是老奶奶的头,于是就说:“象吗?我看怎么不象呀!” 当时那一句具有否定性质的评判将孩子观察的热情一下子浇灭了。老师的不象怎么可以代表孩子的不象呢?在课后的反思中大家一致认识到这样错了:就算幼儿的答案未必正确,但对于这种具有个性特征的答案来说,它对于幼儿知识的迁移应用却十分有价值,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肯定。3、调整提问方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幼儿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独具慧眼,及时发现并抓住生成时机,及时地对教案进行局部的调整或变通,
9、有时甚至要全盘否定,变静态教案为动态教案,引发即时生成,也能让教学活动焕发出生机。如:大班教学活动九只鸟,老师问:“老爷爷看到小树苗他是怎么做的?”幼儿很快做应答“浇水施肥”的同时另一个声音冒了出来:“老师,什么是肥呀?”,这不是一个预设的问题,但老师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碰撞,经验得到了更好的提升,然后老师又巧妙地将幼儿的思维引到故事中来,谁能说这不是成功的教学呢?只要能激发幼儿有效的思考,拓展幼儿的思维,锻炼幼儿的思维,在精心预设的同时,灵活的生成与调整这就是有效、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五)要增强提问效果。简单的说就是保证给予幼儿应答的时间,不要
10、急于告知答案。例如:在韵律活动创编动作中,我问:“秋天到了,小树叶会怎样呢?”,有的幼儿说:“小树叶跳着舞离开了大树妈妈”,“小树叶去旅行了”,“小树叶到大地妈妈的怀抱去了”幼儿为了答问而积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找答案。这个提问为幼儿的动作创编打下了基础。当有幼儿答对时,如果教师立即予以肯定性表态,那么其他还在思考的孩子就会“共享”这个答案而放弃自己的想法。因此,我们适当的延长等待回答的时间,有利于幼儿思考和组织回答内容,增强提问效果。总之,对老师来说提问技能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进行反思、分析。其实,教师提什么问题是“好问题”,是一个有效的“问题”,这没有固定答案和标准,教师只要认真分析读本、了解幼儿、根据集体教学情境设计出有效的、开放性、适合孩子的就是好问题,就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