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实施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遵循教育规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水平,引导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探索减负增效新举措,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现就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工作制定如下方案。一、指导思想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更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全面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刻认
2、识减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作业管理的重要性,准确把握作业的性质和功能,加强作业的管理和要求,探索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有机结合,提高教师设计作业和运用作业改进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尊重,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二、基本原则1.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作业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手段之一。教师要从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出发,科学合理设计和布置作业,要坚持“学生为本”,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2.依据课标,促进教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要基于课程
3、标准和课程性质,立足课堂和学生实际,以改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出发点,作业的设计和编写要精益求精。要坚持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个体差异、循序渐进的科学评价体系。3.多元设计,尊重差异。作业设计要克服书面作业的局限性,关注多维学习目标,鼓励学生探索创新,体现新的育人理念和课堂教学改革思想。提倡研究作业的多样化,编制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不同形式的作业。4.淡化比较,减负增效。学校和教师的作业评价要淡化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和改进功能。教师既要关注学生作业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作业态度、作业习惯和作业过程,发挥好作业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减轻
4、因作业带来的过重课业负担。三、主要内容(一)明确作业布置的要求和具体任务1.准确把握作业的性质和功能。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具有检测学生学习成效,训练学生思维等多种功能。作业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育人要求设计,要求学生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作业是学生吸收和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扩展知识领域、培养独立学习能力、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式;是教师了解、检验学生学习状况,反思和改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学校要正确认识作业的功能和性质,从改进课堂教学入手,科学进行作业的管理、设计、评价。2.严格依据课程教学布置作业。义务教育学
5、校要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严格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教师布置作业要紧扣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掌握教学内容为目的,以课本所附作业题、课后练习为主要依据布置作业。不得超越课程标准、超越教学进度、超越学生能力布置集体性学生作业,杜绝耗时长、动手难做、材料难找、过程繁杂以及惩罚性、机械性的作业。3.根据学生状况编制作业。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状况、学习习惯等实际情况自主编制作业,合理改编现成作业。要减少对教辅材料的依赖,不得违反“一科一辅”(一个学科只允许配一种教辅材料)的原则,不得不加选择地成册布置作
6、业。4.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作业。教师要合理安排预习、复习、巩固、拓展等作业类型。预习型作业要侧重于了解学情、为教学设计提供思路;复习型作业要侧重于诊断和改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使用导学案等学习方式要避免与作业重复。5.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要推进作业形式的改革,将书面作业同探究式作业、实践类作业、阅读类作业、听说类作业、小组合作类作业相结合。鼓励探索多学科合作编制作业。要重视作业的实践性、综合性,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类作业。鼓励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系统、科学、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鼓励通过“作业超市”等形式,为学习需求不同的学生提供基础型作业、提高型作业等可自主选择的个性化作
7、业。6.科学合理安排寒暑假作业。寒暑假作业要注重学科的均衡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要布置综合性、探究性、参与性、操作性的作业,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布置相关素质提升作业,以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进行美术的欣赏与创作,参与音乐、舞蹈的欣赏与训练等为主。(二)明确作业管理的职责和制度建设1.不断完善作业管理制度。各县区教体局、教研室和中小学要围绕学生作业的研发、审核、管理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各学科作业管理。要建立作业评价、作业展示、作业调查制度,定期检查和统计各年级作业情况,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作业展评活动和问卷调查活动,引导教师重视作业设计质量,
8、规范教师布置作业的行为。2.提高教师作业设计水平。各级教育部门、教研部门和中小学要把教师作业设计水平作为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和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是设计和评价作业的主要责任人,要加强对课程标准和作业设计的研究,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养成,提高作业设计编制能力。3.积极推行“无作业日”。在小学正常上学期间,鼓励学校每周除双休日外,有一天不布置作业(或者语数外学科中有一科不布置作业)。在初中正常上学期间,鼓励学校每月除双休日外,有一天不布置作业(或者语数外等学科中有一科不布置作业)。利用“无作业日”,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休息调整、发展特长、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机会。4
9、.统筹控制作业总量。学校要组织年级组、学科组,积极探索和创新有效方式,统筹管理,做好各学科每日作业量的平衡工作,根据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严格控制每日作业总量和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和2小时以内。鼓励以家庭劳动、阅读欣赏、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类作业替代书面作业。九年级学生作业量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适度开放。5.重视作业批改讲评。教师应合理使用各种批改形式,对布置的作业必须做到全批全改;应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批阅结果,共性问题必须做到集体讲评,个别问题面批矫正或予以个别辅
10、导;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必须督促学生订正,并做好复批工作;要引导学生根据作业批改结果分析学习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后续学习;要认真分析学生作业错误的原因,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教学难点。可以根据作业的类型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除了教师批阅以外,可采取作品展评、展示交流、讨论分享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作业评价。6.明确家长教育责任。各县区教体局、各中小学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要通过社会宣传、家长学校等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作业观,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要正确发挥家长在学生作业过程中的督促、支持与鼓励作用。教师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不得布置要求
11、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不得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7.建立合理考核机制。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要加强对教师布置作业情况的考核。杜绝作业内容和形式“繁、难、偏、旧”,杜绝机械重复性作业,杜绝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杜绝过度要求家长参与学生作业的完成与批改,切实以学生为本,改进学生的学习成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教体局和各学校要把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作为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作业管理改革。中小学校要成立以校级领导主要负责,教务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骨干教师参与的各级作业管理机制,构建
12、有效作业管理网络。(二)加强研究培训。各县区教体局和教研室,要围绕作业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发展性、多样性等开展专题研究,从布置方式、日常批改、作业反馈等方面对本辖区中小学作业管理提出具体实施意见。要组织教研室针对作业管理,研究建立专门的评价机制。要组织学校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进行作业管理专题培训,指导学校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科学构建作业管理机制。引导全体教师重视向课堂教学要成效,努力转变育人观,树立正确的作业观。(三)完善监督考核。各县区教体局要将作业管理实施情况作为规范办学行为的考核内容之一,加强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学校及时督促整改。要完善学校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为学校推进作业管理改革创造条件。要完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不定期对学校学生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各学校要定期检查和统计各年级作业的总量和批改情况,分析作业质量,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有关作业情况的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和整改作业管理存在的问题,确保将作业管理具体要求落实到位。(四)宣传推广经验。各县区教体局要组织教研室定期开展中小学生作业管理情况的调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本辖区中小学积极探索和改革作业管理方式。各县区要积极宣传各学校在作业管理方面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引领和带动更多学校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推进作业管理改革,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