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0000吨新能源汽车动力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0000吨新能源汽车动力 .doc(1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0000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 批 稿)南 昌 大 学二0一六年六月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0000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人员名单表编制主持人姓名职(执)业资格证书编号登记(注册证)编号专业类别本人签名何宗健0003650B23030050500冶金机电主要编制人员情况序号姓名职(执)业资格证书编号登记(注册证)编号编制内容本人签名1彭希珑0006052B23030070500第一章 总则第六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第十三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第十四章 公众参与2何宗健0003650B
2、23030050500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第三章 工程分析第七章 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第九章 污染防治措施第十一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第十二章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第十五章 评价结论3李 丹0006020B23030060300第四章 清洁生产分析第五章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第八章 环境风险评价第十章 规划符合性及厂址合理性分析 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0000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目 录前 言11 总则31.1 评价目的31.2 编制依据31.3 评价采用的标准51.4 评价项目、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81.5 控制污染
3、与保护环境的目标121.6 评价时段132 建设项目概况142.1 建设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地点142.2 建设规模及主要产品142.3 项目产品质量标准152.4 投资、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152.5 生产工艺方法152.6项目建设内容162.7 主要设备172.8 公用工程173 工程分析193.1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193.2 工艺流程203.3 制氮工艺223.4物料平衡223.5 水平衡233.6 乙醇溶剂平衡263.7 污染源分析274 清洁生产分析414.1 清洁生产的目的414.2 我国清洁生产的产业政策414.3 项目清洁生产指标分析及评述424.4 能源的节约措施484
4、.5 清洁生产环境管理要求494.6 清洁生产结论494.7 清洁生产建议495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15.1 自然环境概况515.2 社会环境概况535.3 园区发展规划情况555.4 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56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86.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686.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766.3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776.4 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预测与分析776.5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847 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867.1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867.2 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887.3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887.4 施工期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分析887.5 施工期的生态影响分析898
5、 环境风险评价908.1 目的和重点908.2 风险评价等级确定908.3 风险识别938.4源项分析968.5 风险防范措施978.6 事故应急预案1068.7 风险评价小结1109 环境保护措施1119.1 主要环境问题1119.2 废气治理措施1119.3 废水防治措施与对策1129.4 噪声控制措施1159.5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69.6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1199.7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219.8 厂区绿化12310 规划符合性及厂址合理性分析12410.1 产业政策12410.2 厂址合理性分析12410.3 厂址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12710.4 小结12811 环境影响
6、经济损益分析12911.1 环保投资估算12911.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2911.3 环境效益13011.4 社会效益13012 污染物总量控制13112.1 总量控制的目的13112.2 总量控制的原则13112.3 实施总量控制的项目13112.4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及建议13113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13313.1 环境管理13313.2 环境监测计划13513.3 排污口规范化设置13713.4 项目竣工环保设施验收清单13814 公众参与14114.1 公众参与调查概况14114.2 调查内容与调查结果14214.3 信息公告14614.4 公告结论14914.5 公众意见
7、与建议14914.6 信息公示14914.7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15514.8 公众参与“四性分析”15615 评价结论158附图:附图一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二 项目在工业园区位置图附图三 项目厂区平面布置图附图四 项目噪声监测布点图附图五 项目周边敏感点分布图附图六 卫生防护距离包络线图附图七 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监测布点图附件:附件一 环评委托书附件二 关于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万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建设项目备案的通知附件三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函附件四 江西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确认书附件五 监测报告附件六 公众参与示例表附件七 团体调查表
8、附件八 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万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审会专家组意见附件九 修改清单附表:建设项目审批登记表161前 言锂离子电池自问世以来一直以钴酸锂、锰酸锂正极材料为主导。但由于钴酸锂钴资源匮乏,价格昂贵,且自身安全性差,不能适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需要;而锰酸锂材料虽然其锰资源丰富,价格便宜,安全性好,但高温循环寿命短。新一代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由于安全性好,价格低廉、容量适中、循环寿命长,真正为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展展现了广阔空间,开辟了新天地。磷酸铁锂电池取代铅酸、镍氢等电池体系的局面将成为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上,
9、动力锂离子电池最关注的是其安全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安全性能与循环寿命是其它材料所无法比拟的,这也正是衡量动力电池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可以预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是动力锂电池的最佳材料,必然会带来动力电池的换代升级。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可充绿色电池,在各种产品和交通工具中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对环境的关注和能源短缺的思考迫使人们对燃油汽车的未来进行了新的规划。以高能二次电池为能源驱动的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 EV)与以燃油和电池为动力的混合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国内外电动车的电源技术都已明确采
10、用新一代的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电源,但是,要实现真正的大批量推广应用,仍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国内外电动车的主流产品性能,在最高时速、加速性能和电池使用寿命方面基本能满足消费者的期望,但在续驶里程和充电时间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动力电池在容量和高倍率充电特性方面进一步得到提升;其次是动力电池必须在各种恶劣环境下仍能安全使用。而锂离子电池为有机电解质,容易发生能量聚集而起火爆炸,一旦电池出现此类问题,将对电动车的推广和应用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再者是电池的成本居高不下,也是阻碍电动车市场推广的关键因素。比亚迪汽车公司董事长王传福曾深有感触的说:整车成本是电动车运行的一个最大障
11、碍。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出现,以其成本低、安全性能高,循环寿命长的特性,可以有效的解决电动车发展中遇到的以上问题。新建年产5万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建设项目正是在此大背景下而立项。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种磷酸亚铁锂正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910043006.6)。实施本项目产业化,将打破国外对磷酸铁锂材料的垄断,提高中国在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的整体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进而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根据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规划,以及建设场地的条件,确定项目产品方案和规模为新建年产5万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0120
12、3.21万元。建设地点处矿产丰富的宜春地区,所需原材料充足方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委托南昌大学对该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们接受委托后,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到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及其周围进行了实地调查与勘查,详细了解和收集了与本项目有关的资料,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结合该项目的特点,编制完成了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万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本次评价工作得到了宜春市环保局、宜春市环境监测站及建设单位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大力
13、支持和密切配合,保证了本次环评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在此深表谢意。1 总则1.1 评价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现状,分析项目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源分布情况及其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方式、排放量及浓度等,预测项目建设后所产生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与范围,结合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对本项目拟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及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以使该项目对环境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并为主管部门和环保设计部门提供依据,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和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
14、法(2012年7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4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施行);(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18日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1998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253号发布施行);(9)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江西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18次会议2010年9月17日修订施行);(10)建设项目环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2015年6月1日起施行);(11)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12)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2月16日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