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论文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遗传学论文综述.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遗传学论文综述多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病系统解剖糖尿病专业:* 学号:* 学生:*【摘要】: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极广,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已逾1.3亿,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免疫病的比率,在发达国家高达2-5%,中国糖尿病发病率约5,居世界第二,并且每年还以1的速度增长。糖尿病已成为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本文将从糖尿病的多基因发病机制、症状表现、预防、诊断标准和治疗方面系统介绍糖尿病。【关键词】:多基因遗传(Polyge
2、ne)基因损伤(Genetic damage)三多(Sanduo)血糖浓度(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糖尿病的并发症(Diabetes complications)基因疗法(Gene therapy)一:糖尿病的多基因发病机制(Diabet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multiple genes) 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传统学说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遗传因素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
3、在糖尿病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型。随着对糖尿病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从分子生物学、电镜超微结构、免疫学、生理生化学等多角度进行控索,对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基因因素目前科学认为糖尿病是由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的:型糖尿病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型糖尿病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线粒体基因损伤。二:糖尿病的症状表现(Diabetes symptoms)糖尿病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然而,由于病情轻重或发病方式的不同,并不是每个病人都具有这些症状。(l)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
4、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3)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
5、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4)消瘦: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三:糖尿病的预防(Diabetes prevention)针对我国糖尿病上升趋势,专家指出:1,肥胖; 2,常喜欢空腹吃甜食;3,常出现多汗,尤其是面、颈、手、足等局部出汗多,常有饥饿、头昏、心慌以及低血糖现象;4. 无原因的全身皮肤瘙痒,有时表现为肩部,手足麻木,身体有灼热感;5. 皮肤易
6、生疖(如何治疗疖)、痈,伤口和皮肤感染愈合慢;6. 无原因的视力减退,视觉模糊,或出现白内障、青光眼,且发展很快; 7. 常有排尿困难症状,除男性因前列腺肥大引起以外,应警惕患糖尿病的可能;8. 无原因的倦怠、乏力,即使处于休息状态,身体也感到十分疲倦;9,血压高和高血脂,及有巨大胎儿分娩史的妇女等糖尿病高危人群。如果具有两条以上,即要注意排除隐性糖尿病的可能,应该及早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同时,对于那些缺少运动、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人群,定期做专业的糖尿病体检也是非常必要的。四:糖尿病的并发症(Diabetes complications)急性并发症的形成原因:急性并发症一般包
7、括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乳酸性酸中毒以及低血糖。 慢性并发症的形成原因: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患的都是慢性并发症,按病因可分五大类:血管类病变、神经类病变、代谢类病变、免疫系统病变、综合型病变。 并发症的危害:单纯的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可以引发多种并发症;并发症的可怕在于它能够引起失明、瘫痪、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冠心病、脑中风死亡等严重疾病,是糖尿病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五:糖尿病的治疗(Diabetes treatment)1:心理治疗( Psychotherapy)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其实心理治疗对糖尿病的控制非常重要。乐观稳定的情绪
8、有利于维持病人内在环境的稳定,而焦虑的情绪会引起一些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正确的精神状态和对疾病的态度应该是在医生正确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防治糖尿病知识,通过尿糖和血糖的监测,摸索出影响病情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掌握自己病情的特点,有坚强的信心和毅力,认真治疗而不紧张,坚持不懈的 进行合理的饮食、体力活动,劳逸结合。正确使用药物使体重、血糖、尿糖、血糖、血脂维持在合理水平。有感染、手术、重大精神负担时,要及时正确处理。总之,通过心理治疗的配合,达到有效的控制和防治糖尿病的目的。2:饮食治疗(Diet t
9、herapy)中外治疗方案均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为主。据临床实践证明,这种饮食结构对糖尿病病人的胰岛功能并无益处,而高脂肪饮食还会加重糖尿病病人的血管病变,高蛋白饮食则会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增高。当前医学专家则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3:运动治疗 (Exercise therapy)运动疗法是依据患者的功能情况和疾病特点,利用体育锻炼防治疾病、增强机体抵抗力,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有效方法。 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好处将在下面列举的锻炼法中具体阐述。在 糖尿病的治疗中,运动疗法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老年患者、
10、肥胖患者更为重要。4:药物治疗磺脲类( Sulfonylurea drugs)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仍是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餐前半小时服药效果最佳最。 5:中医方法(TCM methods)中医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优势,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西医也采取个体化治疗方式,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使用不同的药物以及所用药物剂量的个体化,但目前所拥有的药物不足以对引起糖尿病的各种致病因素起到完全治疗作用。对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病理、生理过程及代谢异常也无法完全控制。尽管目前使用的降糖药物降糖机制不同,但总的来讲无非是促进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外周
11、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葡萄糖的消耗量;减慢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速度等使血糖得到控制,究其本质还是一种对症治疗。同时不论患者是何因素引起,症状如何,都只能从上述药物中进行选择,其采取个体化治疗的空间相对较小,只能从药物剂量上予以调整。从表1、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辨证还是辨症,中医药的选择余地均较西医大。中医临床上有的将糖尿病分为上、中、下三消1;有的将其本证分为6型6,甚至9型3,在此基础上再行加减,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病因治疗的效果。如血糖不降加石膏、知母;尿糖不降加生地黄、天花粉、乌梅;尿酮加黄连、黄芩4;尿赤加淡竹叶、车前子;夜尿加菟丝子、益智仁5;高血脂加山楂、何首乌;高血压加钩藤、地龙6等。
12、根据病情施治,对于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疗效肯定。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为综合治疗,目前认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引起高血糖的发病机制是在遗传基础上综合多种因素的后果,其中以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缺陷与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环节,其次为细胞本身缺陷7。持续高血糖所致蛋白质非酶性糖基化反应及肌醇储备耗竭、多元醇通道开放8、自由基生成异常等3构成了糖尿病器质性并发症的发病基础,致使血管、神经损害引起诸多并发症。西医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主要应用胰岛素、磺脲类、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酮类等药物进行降糖治疗,同时应用降脂药、维生素等,并针对各种并发症予以对症治疗。但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疗效,如长期使用胰岛素
13、有些患者会产生胰岛素耐受,应用磺脲类药物也可出现继发性失效,且西药都有一些副作用,长期服用易对肝肾等引起损害。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许多研究显示,其治疗机制是多方面的,有些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9;有的可对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进行双向调节,使之趋于平衡10;有的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提高组织耐缺氧能力11;有的可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12。有资料显示:黄芪、葛根、麦门冬、山药、黄连、地骨皮、地黄、五味子、天花粉均有降血糖作用13;生黄芪、生地黄等具有降低抗坏血酸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物酶含量,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作用13;枸杞多糖具有保护细胞14并使NIDDM
14、患者红细胞脆性恢复正常的作用15;葛根、地黄、人参16、大黄9对高糖状态下的蛋白质非酶性糖基化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黄芩、黄连9、丹参、葛根、芍药、川芎17具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作用,可抑制山梨醇生成。丹参可改善循环,提高组织耐缺氧能力,抑制过氧化物的产生;桃仁、红花、水蛭、地龙等均有抗凝、抗血栓形成的作用18。可见中药具有多种治疗作用,针对糖尿病及其变证同时施治。表3、表4所示用药规律亦与现代研究相符,诸药合用,相互补充,同时以不同机制起到治疗作用,并能延缓并发症的出现。78六:糖尿病新知(Diabetes News)糖尿病基因疗法新进展(Advances in gene therapy o
15、f diabetes)人类基因图谱的破译,引起了世人的普遍关注。大家知道,糖尿病的起因除了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有关外,还因为基因上有缺陷所致,尤其1型糖尿病是这样。因此寄希望于改善基因的手段,以防治糖尿病,所以出现了基因疗法。糖尿病的基因疗法有好几个途径。目前研究得较多也比较实际易行的是体内基因转移,具体来说就是用胰岛素基因治疗。即在机体的胰腺外组织建立生理模式调控的胰岛素分泌,以达到持续、稳定、有效地控制血糖。如果此种方法圆满成功,有可能一次治疗就治愈了糖尿病,全世界正在朝此方向努力。要知道,糖尿病的发病确与体内有易感基因或有缺陷基因存在有关。但要改变这些基因谈何容易。1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胰岛
16、素缺乏,除了用基因疗法来防止其发病外,更实际的是上述的体内基因转移。而2型糖尿病除了胰岛素分泌异常外,还因为胰岛素抵抗,这就更复杂了。因此糖尿病基因疗法的研究,虽然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进展并不很快。 上述的体内基因转移首先要找到能改变基因使之产生胰岛素的靶细胞。研究结果认为肝细胞最合适,因为它与胰岛都是消化道细胞,对食物的关系很密切,肝细胞内有许多必须的酶。其次要制造出改变肝细胞基因的武器,即人胰岛素基因。经过多次研究得出一段DNA,他们称之为S14。S14在肝细胞中对葡萄糖有反应,可因进餐与否及胰高血糖素多少而有调节。再在此S14上连接一段人前胰岛素原启动子DNA,称之为S14Ins。当这一段DNA植入肝细胞中后,在培养基中可以发现产生了胰岛素。以后将S14Ins注射到糖尿病模型大鼠,可见血糖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