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深加工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2117566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材深加工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钢材深加工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钢材深加工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钢材深加工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钢材深加工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材深加工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材深加工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材深加工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当前,钢铁行业整体处于极度困难时期,各个企业都面临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重大转变。发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加快服务化转型,既是钢铁企业求生存的有效途径,又是钢铁企业求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深加工可以搭建连接钢铁企业与终端用户之间的桥梁,是企业由大变强、创新驱动,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其重要性与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一、钢材深加工行业定位与主要产品 钢材深加工是将原始状态的各种钢铁板材、管材、线材,通过剪切、拉直、开平、压薄、热轧、冷轧、冲压等生产工序,加工成用户可直接使用的产品,减少了因用户自行加工原状钢材带来的麻烦和浪费,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由于钢材的品种复杂,

2、所以深加工的方式和种类也多。有棒材的深加工、线材深加工、厚板深加工和薄板的深加工等等。 二、钢材深加工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钢材深加工产品主要集中在线材类、板材类和管材类,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钢材的综合深加工比已达50%以上,其中线材达60%、棒材40%、管材30%、板材70%左右,而我国钢材的深加工比例在25%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一些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深加工产品还不能满足国内用户的需求,部分高质量、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还需要从国外进口。 三、目前钢材深加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总量快速增长与同质化竞争加剧并存,产品升级刻不容缓。钢材深加工产业发展面临增长机遇和制造能力不匹

3、配的矛盾,低附加值产品说低水平重复建设成为深加工发展的“瓶颈”。二是深加工产业对上下游的依存度高,成长灵活性受限。钢铁企业自身的深加工对主业依存度高,市场化水平不高,不能平抑主业风险。三是钢材深加工产业普遍面临资源投入不足,可持续发展缺乏保障。比如,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装备水平比较落后,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储备薄弱,捕捉商机的动力和意识不强等等。资源投入不足使得产品升级之路举步维艰。四是发展方式和营运机制受限,使得行业活力不足。钢材深加工属于重资产投入领域,投资建设期、爬坡期和回收期长。同时,技术、行业认知和能力形成需长期积累,薪酬机制激励机制、经营机制鲜有突破。成长方式的单一性和缺乏资源

4、整合能力的现状,导致钢材深加工产业整体进步速度不快,机制体制不灵活制约深加工产业集聚人才,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四、钢材深加工行业当前主流技术 1.冷弯型钢生产技术。冷弯型钢是经济断面型钢的一种,由冷带或热带经辊式弯曲或模具成型加工而成。其表面精度高,断面系数比热轧型材高10%40%,并具有轻型、经济、适应性强等优点,已用于建筑、汽车等各行业中。我国冷弯型钢的品种和用量与国外差距较大,在我国有强大的生命力。 2.钢结构生产技术。钢结构包括各种焊接圆管、方矩管、H型钢等。现代建筑采用钢结构越来越广泛,钢结构建筑中采用的主要钢材品种。现代高层写字楼、体育场馆、交通枢纽建筑都广泛使用钢结构,采用量通常

5、是一座建筑用数干吨至万吨钢材,但是规格、形状都比较复杂,需要专门的工厂进行加工。目前,国内许多大型钢铁企业均有自己的钢构厂。这些钢结构加工业与钢铁主业形成了配套互动,优势互补的钢铁产业链。钢结构住宅与办公用房用钢筋混凝土相比具有户内有效使用面积增多、建筑风格灵活、建筑物抗震、抗风性能好、建筑总重量轻、工厂化制作、易于产业化、施工速度快、环保效果好等一系列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化技术导则的发布,使36项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在建设部科技司的牵头组织下得以深入扎实地推进,一大批钢结构住宅试点工程相继在北京、天津、上海、山东等地建成。 3.汽车板拼焊技术。随着汽车

6、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车身的制造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汽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的车身焊接技术日益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相对于传统的先冲压后焊接的制造工艺,拼焊工艺的优势在于:能够满足零件各部位对材质、厚度、涂层、性能等要求;减少车身重量,从而可以提供低燃耗、性能优良的环保汽车;提高车辆结构整体性,提高整体刚度,改善装备精度;减少模具数目,降低材料消耗。目前拼焊工艺主要有电阻焊、电子束焊、电磁感应焊和激光焊等。其中激光拼焊技术在提高汽车综合性能、提高汽车车身性能、减轻汽车重量、减少汽车,零件数量、降低汽车制造和汽车运行成本等方面均有明显作用,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原材料的性能,降低轿车重量,增加轿车的

7、抗冲击防撞性能,还可降低轿车10%15%的成本,因此,世界大型钢铁企业纷纷投资建设激光拼焊生产线,生产汽车拼焊板。 4.以板带材为原料的焊管深加工。近几年焊管产品发展迅速,规格品种较多,目前已达600万吨/年以上。焊管的品种开发及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拓宽。电焊锅炉管的生产是焊接钢管技术进步的象征,产品质量提高的标志,也是扩大焊管品种和调整钢管产品结构的重要内容。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必须确保原材料质量稳定可靠,机组工艺装备完善,工艺制度合理且质量保证体系健全。国内电焊锅炉管生产需在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提高抗氧化性能与耐腐蚀性能等方面下工夫。聚乙烯涂敷钢管集钢管与塑料管的优点于

8、一身,具有化学稳定性好、强度高、不易发生蠕变、绝缘性能好、耐温性能好、涂层结合力高等优点。 5.长材深加工技术。长材的深加工包括锕丝制品、金属钉、金属网(包括钢筋网)、钢绞线、钢丝绳、钢帘线、钢琴线、PC钢丝和绞线、冷镦钢丝、焊条、螺栓、冷拉钢材、银亮钢棒、小五金件和紧固件等。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我国线材制品的产量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发展。作为制品生产的基础原材料,我国深加工用优质线材生产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其总量和大部分品种已能满足市场需求。 五、国内钢材加工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从地理角度看,加工配送中心将围绕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集群布局;从设备角度看,越是新建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

9、,所选用的设备越先进,自动化程度越高;从产品角度看,所建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其产品均为薄板、电工钢板、不锈钢板、镀锌板等,随着国内热轧中厚板和宽厚板需求的不断增加,厚卷板的开平、切割、加工、配送也将成为一种新需求;从行业角度看,所建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多为汽车、船舶、家电、交通、建筑、石化以及现代家庭、社会流通等行业服务的专业化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从管理角度看,整个加工中心正向大型化、网络化、规范化、信息化发展,从而结成一体化的钢材供应链,并向不断优化的方向发展,推进钢材生产企业与用户的长期战略合作。总之,随着我国钢铁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产品品种的不断增加,钢材资源也将会越来越丰富;当资源和质量均

10、能满足用户需求后,钢材加工配送必将成为钢铁企业主要的营销战略之一,成为钢铁企业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和新的利润增长点。钢材深加工产业应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走特色化、专业化的道路,坚持差异化发展的原则和战略。重点围绕节能环保、信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做好配套服务。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金链。 六、结 语 目前整个钢铁大环境来看,钢铁主业处于产能过剩阶段,下游深加工行业不可避免同样存在产能过剩现象,投身钢材深加工领域要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制定、选准目标后,要制定中长期规划、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布局深加工基地

11、或工业园区。同时,发展中需注意以下问题: 1.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深加工提供了机遇。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各国都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一大批新兴工业领域,如何使用钢材、使用什么样的钢材,值得抓住机会,认真研究,建立新的企业甚至行业。 2.钢铁企业竞争与挑战要求进行深加工。市场竞争是永恒的,在竞争中站住脚,才能生存下去。所以现在应当开始着眼于今后的竞争,并选择相应的技术改造项目和深加工的产品。 3.对钢材的深加工要有正确的观念和定位。对于深加工产品一定要有正确的定位,目前大多数深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不是太高,产量也往往不是太大,与钢铁厂这种大规模生产方式不很适应,但是如果因为这一点而犹豫不决可能永远找不到

12、合适的项目,选择了合适的项目就应当下决心,并且逐步做大、做强。 4.钢铁企业向深加工行业延伸要适度。与钢铁企业相比,钢材深加工企业小、布局分散,所生产的品种规格多、数量少。国有钢铁企业发展深加工产品,可以使钢材产品增值,并向下游产品延伸,到底应当发展到何种程度,值得探讨研究。可以搞产业、参股、支持政府搞开发区等形式,目的就是扩大产品销售。 5.发展深加工产品要建立灵活的管理机制。深加工行业面对的是大量零散的用户,钢材深加工产品往往生产数量少、要求的品种规格多,生产组织复杂。而竞争的对手往往是经营灵活的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上要建立灵活机动的管理机制,利用新产品、新市场创造新机制,不然在激烈的竞争中很难站住脚。 (作者单位:安钢集团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防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