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21162726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煤矿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煤矿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煤矿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煤矿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doc(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众一金彩黔矿业有限公司织金县少普乡大雁煤矿ZHONGYIJINCAIQIAN ZHIJINXIAN SHAOPUXIANG DAYANMEIKUANG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2016年度) 矿长: 方和兵 总工: 李西昱 编制: 胡 彬 织金县少普乡大雁煤矿二0一六年二月目 录一、矿井概况2二、矿井灾害的确定及分布13三、事故的预防14四、矿井灾害事故的处理33五、灾变救援组织机构37六、灾变设备、设施与资源40七、通报和通信联络41八、培训和演练计划42九、灾变的启动42十、“计划”的贯彻和要求43一、矿井概况 井田概况1、交通地理位置 区内目前交通以公路为主,矿区有织金阿弓、白泥县级公

2、路通过,距织金县城48km;距少普乡政府5km,交通条件较好。大雁煤矿位于贵州省织金县西南部,行政区划属织金县少普乡管辖。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划定的矿界,该矿地理坐标为:东经105345105352,北纬263054263143之间,行政上属织金县少普乡管辖。矿区形状呈不规则多边形,长0.8551.075km,宽1.1052.455km,矿区面积1.763km2。2、地形地貌矿区位于云贵高原之黔西高原与黔中山区的过渡地带黔西中山区。具有典型高原山区之自然景观。矿区内地形复杂,南西高而北东低,最高点为矿区西南矿界附近一无名山顶,海拔1910.2米,最低点为矿区北东矿界附近一沟谷,

3、海拔1575米。相对高差达335.2米。矿区内煤系上覆飞仙关地层大片出露,其岩性由细碎屑岩及石灰岩类相间组成。由于地质构造,抗风化能力之差异,以及长期的外营力作用等诸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丛山峻岭之间镶嵌着面积不大之山间槽谷。3水文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井田内尚有为数较多的溪流,一般均属季节性溪流,雨季流量较大,旱季干涸。4气象本井田气候颇有高原气候之特征。气候受地形及高程控制较明显,故高山与谷地气候差异很大,垂直分带比较明显。5、气温年平均气温14左右,最高年平均气温14.8(1973),最低年平均13.2(1976)。月平均气温最低0.4(1977年元旦),最高24.8(1973年6月)。日最低

4、气温为-12.1(1977年2月9日),最高为32.4(1975年8月6日)。6、降雨量全年雨量充沛,据历年资料年降雨量均在1000毫米以上,平均年降雨量为1436毫米,最大降雨量为1824.5毫米(1971年),最小为1081.1毫米(1972年)。每年59月份为暴雨、大雨季节,降雨量约占全年7075%,其中以6月份降雨量最大,一般占全年降雨总量的25%左右;最大月降雨量491.5毫米(1971年5月);最小降雨量为4.2毫米(1977年12月),最大日降雨量达177毫米(1971年5月9号)。每年除上述59月外,其余季节均为绵绵细雨,月连续雨日天书一般为715天,最长达20天(1976年6

5、月)。全年降雨量天数均在200天以上。全年日照时间短,但每年以78月份最长,最长月日照为218.3小时,日照最短时间每年12月至翌年元旦(1975年元月仅7.7小时)。7、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矿区地震烈度为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 矿井开采自然条件1、地层矿区及邻近出露的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至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现从老到新分述如下:、龙潭组(P3l)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由灰色、深灰色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组成,间夹数薄层生物石灰岩,含煤3035层。薄层灰岩中含腕足类、瓣鳃类、蜓类、苔藓虫等动物化石以及大羽羊齿、栉羊齿、石松等动物化石。厚度为328.5米。底

6、部产一层碳酸盐化玄武岩(俗称铁铝岩)或凝灰岩与下伏峨眉山组分界。矿区范围内地表出露不全。、大隆组(P3d)深灰色、黑灰色硅质灰岩,硅质泥岩夹薄层钙质粉砂岩,顶部常有13层灰绿色薄层状蒙托石粘土岩,是与上覆飞仙关组的明显标志分界。本组盛产以Pseudotirolites sp(假提罗菊石)为主的头足类化石。厚度一般为7米左右。、长兴组(P3C)灰色、深灰色燧石灰岩及结核状遂石灰岩,夹灰色粉砂岩及黑色泥岩。本组顶部有薄煤一层(1号煤);底部常有一层厚度约为10米左右的厚层状深灰色燧石灰岩与下伏龙潭组分界。本组盛产Palaeofusulina sp(古蜓)等动物化石,以及O 1dhamina sp(

7、欧姆贝)等腕足类动物化石,厚度为28.60米。、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按岩性可划成6段,现由下至上分述如下:第一段(T1f1),灰色、灰绿色、灰紫色薄至中厚层状钙质粉砂岩,夹薄层泥质灰岩及泥岩。中部及下部富含瓣鳃类动物化石,底部含以Claraia sp.(克氏蛤)为主的动物化石,厚度为86米至174米,平均厚度110米,在矿区范围内大面积出露。第二段(T1f2),上部灰色,紫红色薄层状石灰岩为主,夹薄层灰色泥灰岩,泥质灰岩;下部为灰色薄层状灰岩夹紫色及黄绿色泥质粉砂岩,顶部为一层厚约3米左右的紫色钙质泥岩与T1f3分界。本段上下两部分分界于地面不太清楚,钻孔中更难于划分。厚度为105米至

8、153米,平均厚度130米,出露于矿区外围。第三段(T1f3),上部灰色,紫红色薄层状泥灰岩,石灰岩呈互层状,一般具缝合线构造。厚度为51米至75米,平均厚度71米,矿区范围内无出露。第四段(T1f4),灰色厚层状石灰岩,上部及中部具鲕状结构,间夹白云质石灰岩,厚度为68米至102米,平均厚度79米,矿区范围内无出露。第五段(T1f5),上部灰白色石灰岩夹薄层灰绿色、灰紫色泥岩,泥灰岩;下部为暗紫色、黄绿色、灰色泥岩为主夹薄层泥灰岩,平均厚度70.0米,矿区范围内无出露。第六段(T1f6),灰绿色,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上部夹数层薄层石灰岩。其平均厚度89.0米,矿区范围内无出露。、第四

9、系(Q)主要有坡积、残积、洪积及崩塌堆积。残积物主要堆积于煤系地层出露地段,在矿区范围内零星分布。区内出露的地层以石炭系及二迭系为主,其中主要含煤地层为二迭系下统斗岭组中段,三迭系下统分布于井田中部,下第三系仅东部有少量残存,第四系分布较广,但厚度较薄。地声能自新到老为:第四系、下第三系、三迭系、二迭系,其中上统依次有大隆组和小元冲组,下统依次有斗岭组、当冲组和栖霞组、石灰系。2、地质构造本矿区构造较复杂,主要构造形迹为宽缓的背斜,分布于矿区中部断层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及南东边缘,现将褶曲和主要断层分述如下:(一)褶曲在矿区中部有一背斜,轴向为NESW向,两翼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48,为本矿区主要

10、构造成份。(二)断层在矿区内发现断层F3、F34、F33、F120、F121、F12共六条。F3断层:位于矿区外北部,走向NE6580,倾向NW,倾角约70左右。断层两侧地层明显缺失;正断层,断距6020m左右.F33断层:为F3派生断层,位于矿区北部,横穿矿区北部,走向NESW,区内长约1100m,倾向NW,正断层,断距25m左右,倾角约70左右。F34断层:为F3派生断层,位于矿区北东部,走向NESW,区内长约350m,倾向SE,正断层,断距10m左右,倾角约60左右。交于F33断层。F120断层:位于矿区东部,走向NESW,区内长约350m,倾向NW,正断层,断距10m左右,倾角约60左

11、右。与F121断层相交。对煤层影响不大。F12断层:位于矿区南东部,走向NESW,区内长约850m,倾向NW,逆断层,断距2050m左右,倾角约35左右。被F121断层破坏。F121断层:位于矿区南东部,走向NESW,区内长约1000m,倾向NW,逆断层,断距20m左右,倾角约35左右。与F12断层相交。这些断层对煤层有一定的破坏。井下发育有小断层,但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区内构造复杂程度类型属中等3、煤层及煤质 煤层: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9层,即6、61、7、16、17、20、23、27及34号煤层。其中6、7、16、17、20、27号煤层是全矿最主要可采煤层,其次是61、23及34号煤层,为局

12、部可采煤层;此外,14、29及30号等煤层仅有极少数见煤点达可采厚度,而且厚度变化悬殊、可采区分布零星、面积太小,其重要性及可采程度远及上述各层。现将区内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自上而下逐层描述如下:(1)6号煤层:黑色、粉状、半暗型煤,位于煤系上段之中部。煤厚两极值为0.855.45m,平均厚2.90m。含夹石06层,一般2层。该煤层层位稳定,对比可靠,煤层厚度大,并有规律变化,结构简单,可采系数,为90,为区内较稳定的煤层。是主要可采煤层。(2)61号煤层:黑灰钢灰色,粉状或块状,半暗型煤。位于煤系上部中段,上距6号煤层2.4011.80m,一般6.00m左右。煤厚两极值0.251.87m,平

13、均厚1.00m。含夹石02层,一般为1层。系局部可采煤层。本煤层应属于不稳定煤层。(3)7号煤层:黑色或钢灰色,块状,光亮型煤,上部距标四011.60m,平均间距2.45m,一般3.00m左右。该煤层煤厚两极值为1.053.20m,一般厚2.70m。全区可采,本煤层应属较稳定煤层。(4)16号煤层:钢灰色,块状,半亮型煤,位于煤系中下部,距辅标菱铁质灰岩平均间距5.96m。该煤层煤厚两极值1.733.35m,平均厚约2.40m。煤层结构较简单,含夹石03层,一般1层,是全矿最主要可采煤层之一,属稳定型煤层(5)17号煤层:黑色、块状、半亮型煤。位于煤系中下部,上距16号煤层1.0014.2m,

14、平均间距5.52m,一般6.007.00m。该煤层煤厚两极值0.801.15m,平均厚1.10m。夹石02层,一般为1层,结构简单,全区可采。属较稳定型煤层。(6)20号煤层:黑色、块状 ,半亮型煤。位于煤系中下部,上距17号煤层11.2026.00m,平均间距19.36m,一般为18m左右。该煤层煤厚两极值1.151.85m,平均厚1.20m。夹石13层,一般为1层。全区可采,属较稳定型煤层。(7)23煤层:黑色、块状,半亮型煤。位于煤系下部,上距标七石灰岩8.0018.90m,一般为13.00m左右。煤厚两极值0.601.70m,平均厚1.30m,结构较复杂,含夹石13层,一般2层,一般厚

15、0.30m。局部可采,属不稳定型煤层。(8)27号煤层:黑色、块状,半亮型煤,位于煤系下部。上距23号煤层8.0023.00m,一般为14.00m左右。煤厚两极值1.953.37m,平均2.50m,结构复杂,含夹石15层,一般2层,全区可采,属较稳定型煤。(9)34号煤层:黑色、块状,半暗型煤。位于煤系底部,属标十二、标十三之间。上距标十二012.00m,一般为6.00m左右。煤层煤厚两极值0.552.50m,平均1.70m。含夹石04层,一般为3层,局部可采。属不稳定型 煤质:6号煤:属中灰、中高硫、特低灰发分、高热值煤;6-1号煤:属中灰、中高硫、特低灰发分、高热值煤;7号煤:属中灰、高硫、特低灰发分、高热值煤;16号煤:属中灰、中高硫、特低灰发分、高热值煤;17号煤:属中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美食烹饪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