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題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3第1、3单元;岳麓版必修第1、2单元。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代大匠斫”是指管理人员代替木匠亲自解木头,其后果是砍伤自己。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据此可知,老子( )A. 认可以德治国B. 主张各司其职C
2、. 强烈反对暴政D. 追求社会和谐【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代大匠斫”比喻超越自己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由此可知,老子主张各司其职,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是儒家的思想主张,与老子无关;C、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老子各司其职的主张,不是反对暴政和追求社会和谐。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孔子在论述其教育对象时指出:只要是亲自带着礼物到我这里登门求教的,我就没有道理不把知识传授给他。这反映出孔子教育思想的特点之一是( )A. 因材施教B. 潜移默化C. 有教无类D. 关爱学生【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孔子认为凡人都可以接受教育而从善,应该一视同仁对
3、他们进行教育,只要送来薄礼,就可以收为门徒,这反映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不是因材施教、潜移默化和关爱学生,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3.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振兴国家、在争霸战争中取得胜利,都希望网罗天下英才,不拘一格地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这时出现不同的治国思想,百家争鸣应运而生。材料说明百家争鸣( )A. 取决于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B. 侧重于为诸侯争霸服务C. 出现得益于宽松的政治环境D. 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各国招揽人才,学术氛围宽松
4、。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对峙是造成“百家争鸣”的重要因素。这说明百家争鸣的出现得益于宽松的政治环境,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表述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推动了百家争鸣的出现,不能说明百家争鸣取决于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B选项错误,百家思想并非都为诸侯争霸服务;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百家争鸣的群众基础。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4.韩非子说,人总会自主地选择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事情,好暖恶寒、好食恶饥、好乐恶苦、好逸恶劳等都是人性之常。韩非子的这一言论意在( )A. 吸收儒家的有益思想成分B. 奉劝统治者必须勤勉执政C. 阐明人天生具有逐利本性D. 为构建法治理论提供依据【答案】D【解析】【
5、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韩非子认为人具有“好利恶害”的本性,所以他主张用法律和道德来规范平衡人们的欲利之心,利用人们的好利性实施对人的行为的操纵和控制,这一言论的意图正是为构建法治理论提供依据,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韩非子的言论吸收了儒家荀子的思想,但这不是对这一言论意图的表述;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韩非子基于他的这种人性论构建其治国方略并论证其合理性,并未规劝统治者;C选项是对韩非子这一言论本身的叙述,不是这一言论的意图。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5.战国时期学者常用“有对”“有两”“有耦”等来揭示事物本身普遍存在着对立面,齐人邹衍以阴阳两极揭示天地万物间的变动。这说明当
6、时( )A. 道家学派成为当世显学B. 诸子百家理论体系完备C. 学术思想地域色彩明显D. 人们认知世界能力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战国时期学者对矛盾观念已经具有极其深刻的理解和表达,这说明当时人们认知世界的能力增强,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念不是道家学派特有的内容,邹衍是阴阳家代表人物,材料不能说明道家学派成为当世显学;B选项表述错误,当时诸子百家理论体系并不完备;C选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学术思想的地域色彩。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6.为吏之道竹简是1975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之一。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行政法文献。为吏之
7、道宗明义:“凡为吏之道,必精絜(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无)私,微密韱(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这表明秦朝( )A. 贯彻礼法兼施治国思想B. 重视规范官员政治行为C. 内圣外王思想已然确立D. 黄老之学退出历史舞台【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为吏之道”等信息可知,秦朝要求官吏重视调查研究,不袒护、不徇私、不轻信,重视规范官员的政治行为,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秦朝的严明法度,以法治吏的思想,不能体现礼治思想;C选项错误,内圣外王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是道家的政治思想,秦朝并未实施;D选项错误,西汉初年黄老之学成为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并
8、未退出历史舞台。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7.董仲舒一再强调“天,仁也”“圣人多其爱而少其严,厚其德而简其刑,以此配天”,“为政而任刑,谓之逆天”。据此可推知,董仲舒如此强调是为了( )A. 制约绝对君权B. 宣扬儒家道义C. 巩固中央集权D. 神化皇帝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认为治国之道在于德刑并用,主张德主刑辅,德先刑后,以德治国,顺应天意,其目的是为了制约绝对君权,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董仲舒此举的目的是劝诫君主顺应天意,以德治国,并非只是宣扬儒家道义;C选项错误,董仲舒此举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无关;D选项错误,董仲舒此举的目的是限制君权,不是神化
9、皇权。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8.汉武帝接受卫绾、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置太学并设置郡国县学。公元前135年,又设五经博士,使儒学上升为经学。这些做法( )A. 实现了对各地的有效控制B. 提升了儒学的社会地位C. 标志着官学体制开始确立D. 导致诸子学说完全消失【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太学和郡国县学教授的主要是儒学经典,从而使儒学教育被官方化和制度化,儒学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代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没有关系;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汉代设立太学和郡国县学教授儒学使儒学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并未强调官学体制开
10、始确立;D选项错误,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但诸子学说并未立即完全消失。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9.朱熹认为“欲”有两层意思:一是人类生存必需的欲求;二是超乎基本欲求之上的,基于个人满足的奢欲。前者存于天理之中,后者则被排斥于天理之外。朱熹在此( )A. 阐述了保存天理的必然性B. 解释了维护君主专制的必要性C. 强调了伦理道德的重要性D. 承认了个人正常欲望的合理性【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朱熹认为人类生存必需的欲求存在于天理之中,承认了个人正常欲望的合理性,因此D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朱熹承认人类生存必需的欲求存在于天
11、理之中,具有合理性,并未阐述保存天理的必然性,也没有解释维护君主专制的必要性和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0.下图为宋代江西流坑董氏祠堂“理学名家”匾额,此类匾额在江南地区家祠中十分常见。据此可知,宋代( )A. 理学价值观念深入人心B. 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完成C. 纲常开始成为社会规范D. 科举制度发展趋于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理学名家”匾额在宋代江南地区的家祠中十分常见,这说明宋代理学思想受到人们的推崇,理学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宋代理学价值观受到人们的推崇,与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无关;C选项错误,三
12、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最早渊源于孔子,宋代之前纲常已经成为社会规范;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宋代理学价值观受到人们的推崇,不能体现科举制度趋于完善。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1.朱熹要人们通过“格物”接受封建道德观念,王阳明则认为封建道德存在于人们心中,只要通过“致良知”就可以了。这反映出( )A. 封建专制思想日趋强化B. 儒家认识论出现了分歧C. 心学逐渐脱离传统儒学D. 心学旨在改造理学本原【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理学和心学都是儒学的分支,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其分歧主要体现在认识论上,在这个问题上,程朱理学强
13、调“格物致知”,陆王心学主张“发明本心”,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在认识论上的分歧,不是封建专制思想的强化;C选项错误,心学是儒学的一个派别,并未脱离传统儒学;D选项错误,陆王心学是宋明理学的一部分,心学和理学的区别只是寻求理的方式不同,心学并非旨在改造理学本原。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2.王夫之说,“尽君道以为民父母,是切身第一当修之天职”,君主不能为“一姓之私”,“天下受治于王者,故王者臣天下之人而效职焉”。这反映出王夫之( )A. 主张人人平等B. 抨击君主制度C. 具有民本思想D. 提倡个性自由【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王夫之认为应将老
14、百姓视为父母作为国君修炼的首要责任和义务,君主能为臣民尽职,不能为“一姓之私”,将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这反映的是王夫之的民本思想,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王夫之的民本思想,不是人人平等的主张,也并未抨击君主制度和提倡个性自由,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3.黄宗羲在政治伦理观上提出否定后世“天下为客,君为主”的观点,要求恢复“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三代政治传统,正是基于保证“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人各自利”状态的延续。这反映出黄宗羲( )A.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B. 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C. 主张恢复宰相制度D. 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臼【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
15、,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仅是个别残暴的“恶君”,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并不能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的观念,其思想本质上还是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他对未来社会的希望寄托于对远古时代开明君主制理想化的追求中,并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臼,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是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与黄宗羲无关;B选项错误,西方主权在民的思想在近代传入中国,与黄宗羲无关;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黄宗羲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4.元朝统一后,因所沿用的70年前的历法存在较大误差,不能有效指导农业生产,元世祖决定修改历法,并派郭守敬主持立法编纂工作郭守敬等人经过数年努力,编纂出授时历,与现行公历的运行相差仅26秒。这反映出( )A. 政府重视助推了农业科技的发展B.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始终领先世界C. 古代一切科技成就均服务于农业D. 元统治者对实用性科技极其重视【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郭守敬等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历法编纂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这说明政府重视推动了农业科技的发展,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表述错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但并非始终领先,材料也并未比较中国古代科技与世界科技;C选项表述过于绝对,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