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李经梧大师传太极内功.doc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8.50KB
约10页
文档ID:520679121
李经梧大师传太极内功.doc_第1页
1/10

李经梧大师传太极内功2008年07月11日 星期五 下午 01:07王木杭本内功是先师李经梧多年来用于养身益寿、保健驱病和增强技击能力的一种秘不外传的功法它通过以意守“命门”部位为主,运用吐纳、导引的运气方法,以练腰健肾,练气强身,用于增强鼓荡力的一种气功它于太极拳的功夫是动静结合、内外合一的一套完整的功法此套功法是本人在一九八七年八月考入军校前由老师亲自传授后老师在出版书籍时也提到此功法,但多处删改,一些精华无有讲到,为了进一步的使研究会的会员尽可能的掌握李经梧大师传陈-吴式太极拳的内在,劲快的达到内外兼修,现将部分功法的练习方法作一简单介绍本功法只限李经梧传陈—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内部使用,不可外传一 太极内功气功疗法是祖国宝贵医学遗产的一部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一种却病延年的养生方法古代许多医书中都有记载,如在两千多年前总结上古医学的医经《黄帝内经》中《素问》就是讲养生道理和方法的,例如在《素问》右天真论中提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瞻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遗篇刺法论中提到: “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饵舌下津无数”。

中古时代的名医扁鹊在他著的“难经”中曾专门计算过人的呼吸次数,并把 “呼吸太阳”作为一种锻炼方法(“千金方”养性序第一)汉末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写道:“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经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炙膏糜,勿令九窍闭塞”华陀的“五禽戏”是一套著名的古代医疗体育方法魏晋名医葛洪所著“抱朴子”中“别旨”一篇专论吐纳导引的理论和方法陶弘景著的“养性延命录”也讲养生之道唐代名医孙思邈在他著的“千金方”上记载:“心无烦,形无极,而兼之以导引,行气不乙,亦可长年,凡人不可无思,尚以渐遗除之”又说“和神导气之道,当得密宝,闭户安床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偃卧瞑目,闭气于胸膈中,以鸣毛著鼻而不为动,经三百息,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宋朝医书中,圣济总录中也可以找到许多养生方法元朝王中阳的“秦定养生论”中,明朝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中,清朝“沈氏尊生书”中都有练功方法的记载此外,在宗教界、武术界,修持方法和练功形式上也有不少和养生有关的内容祖国医学遗产中有关养生部分,其内容确实是丰富多采的尤其是解放以来,武术界已经把拳术从技击转到养生这方面来无论外家拳和内家拳对于锻炼身体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气功疗法的外功,如太极拳更是和气功有密切的关系。

我所要介绍的太极内功,就是太极拳和气功相结合的一种却病、保健、益寿、延年并增强鼓荡气能力的一种功法它原是内家拳术中内功和外功相结合的一种气功,通过以意守“命门”部位为主,运用吐纳,导引的运气方法,以练腰健肾,练气强身,用于增强技击能力的一种气功所以说它和太极拳的功夫是动静结合,内外合一的一套完整功法,历来,拳家为了保持技击上的“地位”和“实力”视为至宝,秘不传人不仅拳术家门户派系之间,就是师徒传授亦极严格,非登门拜师,叩头递帖发誓而不能得有的在寿终正寝之前,才传给自己的弟子此功在强身保健方面的作用,从拳书中的记载上看,如腰为两肾之本位,而先天之第一,又如诸脏之根源固肾则金、木、水、火、土,无不各显生机也(见陈式太极拳)命门在两肾脏之间,男子用以藏精,女子用以击胞,生液为津,乃人生强弱之主要关键命门火蒸腾,能化而为气、为血,升而为神张而生肌,动而为力,神旺气足,身体强健反之,如面色苍白,腰痛膝冷,足痺骨酸,阳事萎弱等诸症,皆起于命门受损,牵连肾部,故腰部与人身甚为重要设能练之得法,则身弱者,必能臻于健康之境……如能习之以恒,则皮肤滋润,面现红色,两耳发赤……眼珠光泽,有神有色,舌底津液,不思水饮,此乃命门火充足之象,实与健康大有关系”等。

上述论点可以说明过去拳家练命门功时,对强身保健的一般作用,同时太极拳和气功在医疗保健上的积极作用,不仅已为古今实践所证实,并对国外也起了很大影响作用那么由太极拳和气功内功合而为一的“太极内功”在医疗保健上的作用是可以肯定和不难理解的问题的关键是在掌握运用得法它的特点不仅仅是在于由内外动静结合到内外动静合一,而且在功的组织,锻炼方法,临床运用诸方面又是分级、分段、分步、练静、练动、练意,因人、因病、因时,由浅入深,区别对待,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同时它在效果上,除和一般气功一样可收到治疗疾病、保健强身之效外,兼有抓闭、节育、固精养生提高技击之能总之,它有功法组织系统,功法全面、取长补短、要求较高、适应面广的特点太极内功的适应症比较广泛,而尤以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肠胃病、妊娠毒血症、阳萎、遗精、早泄等病具有显著疗效由于它具有分级、分段,由浅入深,适用面广的特点,所以既适用于强壮者也适用于弱者,既适用于病人,也有益于健康人又因为太极内功是武术界用以增强技击能力的功法,所以无论气功和太极拳爱好者或者是其它体育爱好者也更是值得锻炼此功在锻炼这种功时,决不会出现任何副作用二、太极内功的功法结构太极内功的锻炼方法比较复杂,在功法结构上分级、分段、分步进行锻炼。

如果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由低到高,从简到繁,由浅到深,是可以很快掌握的初级阶段:练静阶段要求以静为主,以动为辅在练初级功法时辅以太极拳运动此段可分两步进行;1、以练神收心,也称虚静训练通过姿势、呼吸、意守的锻炼使心神安宁,修心养性,达到心平气和这里所说的“神”是古人所指心神,也就是大脑意识的修为通过意守丹田和内视合一、静守,排除杂念,以增强意识,谓之“练神”2、以练气入静在练神收心基础上即开始练气入静这里所说的“气”有两个含义:一是呼吸之气,亦大自然之气一是中医所说的“元气”,亦人之先天之气先天之气又叫真气或浩然正气,练之即生阳气、退阴气,补正气、退邪气阳气足则阴气散,正气足则邪气退中级阶段:练动阶段以动静并进,强身保健也就是太极内功和太极拳同时进行锻炼,并开始带功练拳锻炼方法分为两步:   1、动静并练,巩固第一步成果,提高练功要求,在练内功时和太极拳并进   2、充实带脉,完成作基带脉:是指腰的周围,即前丹田连接肾盂、命门一周的部分高级阶段:练意阶段,使精、气、神合一,谓之深造阶段古人云:天有三光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此阶段练之三宝合一人身三宝有损,则病生,好尽则死太极内功锻炼之法,练之三宝,使神不走,炼精化气,练气化神,水火既济,以意行气气遍全身,全身气血通畅即可驱病养身益寿延年,如配合太极拳,动静结合完整一体,可加强内在爆发力,增强拳术技击能力。

锻炼方法分两步:1、动静合一,带功练拳在完成作基功后转入深造阶段,使动静合一,既内功和拳合一2、练精化气,固精养神练功到达这一步,功夫到身,身体强壮,精液生多,性欲亢进,如果不固精,便对身体有损,所以要通过固精和练精化气,练气化神之法固精养身三、太极内功的姿势   太极内功的姿势可分为三类:静练式、动练式、活练式每一类里又有不同的姿势练功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任意选择和按分段锻炼1、静练式;是练功初级阶段应用的姿势,可分为仰卧式、靠式、坐式、站式四种行势进行锻炼1)仰卧式;采取平时睡觉的仰卧姿势,头颈部端正,枕头略高一些(枕头25公分左右),肩下垫3---6公分,以舒适为宜两腿并拢伸直两足跟相靠,两足尖分开,成自然八字形两臂自然伸展,放置身体两侧,手心向下贴于床上,或手心向上,手背贴于床上,全身放松,可适当加盖衣物2)靠式:靠式可分为靠卧式和靠坐式两种靠卧式:即采取平时休息的半卧姿势枕头要高背下垫起约35——40公分成坡形身体自然放松,胸微含,头微向前倾,手放于身体两侧,下肢自然伸直;另一式,左脚搭于右脚背上压住解溪穴,或左脚压在右脚背上,舒适为宜两眼微闭内视或微露一线之光靠坐式:这种姿势就是平时在躺椅上所呈现的姿势,要求与靠卧式相同。

这种姿势运用方便,感觉舒适,故可多采用3)坐式:采用平坐位置,身体端正,两腿自然分开 ,宽于肩同,膝关节弯成90度角,两小腿平行垂直于地,两脚落平头正直,微前倾(顶头悬之意)含胸拔背全身放松,两眼微闭内视4)站式:站式是太极内功的基础功姿势与太极拳预备式相同身体自然直立,左脚横开,两脚平行向前,与肩同宽,头正微微前倾,含胸拔背,松肩坠肘,两手自然下垂在身体两侧,周身放松,两眼凝视2、动练式:动练式分单练式和带功练拳,是太极内功中级锻炼阶段有以下几种形式:(1)站式;要求与精练站式相同配合导引运气呼吸法,凝视后两眼微和看会阴,头慢慢下垂随呼气,身体慢慢下蹲,降至两膝发酸为度姿势到此定型,开始调息练功2)活步站桩:包括十三个基本式子,因此又叫太极内功十三式预备式同无极式第一式、太极看手式(玉女扶琴):含胸拔背,吸气,意贯丹田(后丹田)充实带脉此时闭息不呼,两手紧握拳,两臂抬起,两手由拳便掌随之前按后内旋,右手在前,左手在右手内侧,掌心向内指尖向上同时右脚向前迈出,脚尖点地或者脚跟点地,重心七分在后退此时闭气,待闭气不能坚持时,再呼气换式第二式、太极开合式(罗汉敲钹):两肩外拔、内合,两手心相对,呼气时两手开,吸气时两手合。

步法可用无极式、也可用自由式意贯劳宫穴即手心第三式、太极提手式(霸王托天):右提手式:由无极式起,两腿在右手的带动下慢慢直起,臀部内敛,腰部后挺,右手上提后翻上撑,左手下按,意贯右手;左提手式:动作要领同右式,只是要领在左手第四式、太极推按式(力推华山):两手徐徐上提与腰齐高,内旋上翻手心向上,继续内旋使两手心向前,慢慢推出,或者两手向两侧推出意贯劳宫穴第五式、太极云手式(西施挽纱):以腰带动两臂左右云手,两肩外撑内合(即保持朋劲不丢)意贯脉门穴第六式、太极提按式(金刚遁地):右式;右手上翻上提托起,以尺骨带动右膝提起,右脚自然下垂,左手下按于左腿侧,此式为提式右手内旋掌心向下,右腿下落震脚同时带动右手下按于右腿侧,此式为按式意贯涌泉穴左式要领同,只是手脚不同第七式、太极旋臂式(罗汉脱衣):两臂内旋内合至两手心相对时开手然后下按,继续重复前式意贯肩井穴 第八式:太极按推式(神龙探掌):此式分左右式;右式:左手外展内合,手心向下按至腹前,右手随之向前推出右脚脚尖点地,在推右掌之同时,脚跟震地左式要领同,只是手脚反意贯命门穴第九式:太极裹鞭式(苏武分鞭)此式为二路炮锤中的裹鞭炮分为左右式:要领同太极拳裹鞭炮要领。

意贯左右脉门第十式:太极连环式(大禹推山):此式为二路炮锤中的连环炮,分为左右式,要领同拳势意贯劳宫穴第十一式:太极放箭式(李广放箭):此式为一路掩手肱锤,分为左右式,要领同拳势意贯命门 穴第十二式:太极弹抖式(王佐拨番)此式为二路的夺二肱,可分为左右式要令同拳式意贯脉门第十三式:太极劈按式(沉香劈山)此式为一路的闪通背,可分为左右式 要领同拳势意贯命门太极 内功十三式即包含了修身养性又包含了技击内功之培基,先师李经梧大师一在叮嘱,非入门弟子决不可传所以现在只能把一些健身之内功传于各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