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鉴赏论文5000字篇一: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论 文 姓 名 刘汉雨 专业班级 编导103 学 号 202102034325 日 期 2021年12月18日 目录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 ................ - 2 -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类型 ............................ - 3 - 三、拙政园意境的组织规律 .............................. - 3 - 四、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 ........................ - 4 - 五、结束语............................................ - 4 - 参考文献.............................................. - 4 -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10编导 刘汉雨 指导老师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
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 (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所谓的园林意境 ,则是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 园林意境的创造是复杂的过程,也是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要求设计者有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对自然物和人类生活的无比热爱。
要创造园林的意境则要意在笔先,首先要立意造园还要因地制宜,计成在《园冶》中就提出了“相地合宜”的原则任何造园“立意”不能脱离客观的既然条件,完全凭主观意愿去想象既不脱离客观的境物又超越这有限的境物,通过对整体艺术形象的把握构思出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显现造化自然的生机勃勃景象 (三)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中国古代园林与西方传统的规则几何形园林迥然不同,而是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中国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借助人工的叠山理水,移天缩地创造“咫尺山林” 2.预先设定一个意境主题,然后借助建筑、山、水、花木所搭配成的物境来表现预定的主题 3.意境并未预先设定,而是待园林建成后,借助景题、匾、联、刻石等文字信号,用象征、寓 意、联想等手法,表达情操、理想、哲理等如南岸区滨江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中对于各个亭的命名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类型 (一)从景观的环境气氛与效果可分为三类 1.静景以静态景观为主,表达出大自然安谧、幽静的艺术境界 2.动景以动态景观为主,着力表现自然物生机勃发之动态美动景由于构景要素的不同又可分为声动、水动、色动和风动水动以及树动花动等。
3.以动称静景 (二)从景观的表现方式可分为四类 1.香境以植物体所散发的芳香为主要表现手段而达到的某种意境如苏州拙政园“远香堂” 源自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溢清句意 2.色境以园林景物色彩的巧妙构图表达特定的意境 3.声境以园林环境中不同声响所传达的意境如拙政园中的“松风水阁”,亭周种植松树数棵 4.朦境以星月云雾等气象景观为主而形成的膘胧美之意境 三、拙政园意境的组织规律 (一) 拙政园概述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列于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经过数百年的沧桑变迁,拙政园至今仍保持着明代园林疏朗典雅,旷远明瑟的古朴风格,被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 (二) 拙政园的意境构成 拙政园的意境由其主要景语构成,包括:远香堂、绣绮亭、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松风水阁、小沧浪和清华阁等三) 拙政园诸意境的组织 根据拙政园的构思以及具体的设计,可以得出以下游览路线:入口——障景假山——远香堂(静观秀绮亭、雪香云蔚亭、待霜亭、荷风四面亭)——倚玉轩(听香深处)——松风水阁——小沧浪——清华阁——净深亭——得真亭——香洲——澄观楼——别有洞天——柳阴路曲——见山楼——绿漪亭——吾竹幽居——海棠春坞(半窗梅影)——玲珑馆——嘉实亭——晚翠(看雪香云蔚亭)。
按着游览线的先后顺序,将所有景语的象征意义加以连贯,我们可以看出拙政园明确的反映了园主的思想感情拙政园基本可分为6个景区:表拙者之品、抒失意之情、发隐居之志、悦归田之娱、怡晚年之乐、赞拙者之德 四、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 拙政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也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因为皇家园林尤其是明清皇家园林,大多模仿江南私家园林而作,只是体量、尺度大些,用材豪华些,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不同鉴于此,通过对拙政园的意境组织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得到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 散文的构思: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利用各种景语,既叙事又抒情,沿着一条线索,围绕一个中心思想进行组织 分景区的组织方式:按照基地情况,因地制宜、挖池堆山,结合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在造景上通过山水、树木、院墙等来进行景区的划分,把所采用的各个景语分景区组织起来 五、结束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山水、植物、建筑、诗画、雕塑等多种艺术配置的综合体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景空间的整体艺术效果,给予游览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人们对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和审美感受,产生“物外情” 、“景外意”在遵循上述组织规律的基础上,运用造园的各种手法,遵循形式美的原则,有机的组织各个景语,使它们既服从于整体布局,又各具姿态,既协调统一,又独具魅力,从而形成具有极强艺术魅力的园林,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叶朗:《中国美术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 陈从周:《说园》,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21篇二:许惠珍 中国园林鉴赏论文 商丘学院 论文题目: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鉴赏 分院:风景园林学院 专业:园艺 班级:园艺本1101 学号:11801627 姓名:许惠珍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鉴赏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中国古 典园林不仅给游人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中国古典园林从选址、布局和造景上都有着独特的讲究就是因为这样我国古典园林既 具有艺术观赏价值,又具有多方面的旅游功能 关键词:古典园林 艺术价值 旅游观赏 正文:㈠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我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创作自然、借景寓情”的艺术它们绝不是机械地 模仿自然,被动地顺应自然,而是记录了自然的美好的“形”,表现出自然的气势的“神”,寄寓着园主的“情”,浑然一体,宛如天开 对于大自然的爱好,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的共同之点所不同的,在于人类 能够改造自然,创作自然,欣赏并享受自然的美。
这也是我国古代造园艺术所经历的漫长不息的道路 “创作自然,借景寓情”也概括了创作这种园林形式时所遵循的章法笔 者曾经将它归纳为“五要”和“五避”即: 在地域有限的空间里,要能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寓意曲折含蓄,引人探求和回味;避免全盘托出,一览无余 人工斧凿的山石水池,要做到“宛自天开”“巧夺天工”;避免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各类建筑物的设置,要同周围景色环境有机地结合;避免夸奇斗胜,或画蛇添足 画面的安排,要有构图层次,突出重点;避免独花无叶,或喧宾夺主景色的组织,要有统一的连续性;避免杂乱无章,断径绝路这个“五 要”“五避”,即是创作园林必须遵循的章法,也是我们平时欣赏、评价园林时参照的依据 ㈡古典园林的选址 一般的说,只有“相地合宜”,才能“构园得体”因此,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家们都希望将园址选在天然的山水形胜之处,或者至少在有山连脉,有水通源的地方这样比较容易取得融汇于“天然”的效果当然有时候客观条件并不是那么理想,有些园址不得不做基在地域环境和造园条件较差,甚至是被认为很不适宜造园的地方这时候就需要通过造园家的努力,摒弃丑陋之弊,借 取精美之景,并根据具体的座基情况,因势利导,“得景随形”地进行其创作。
㈢古典园林的布局与造景 古典园林的布局与造景都有特定的讲究,山水花草树木的组合都要有协调性的 山水,原是由不同的地形地貌而形成的自然景物,在我国“创作自然”的古典园林里是至关重要的山是骨骼,水是血液山,按其质料构成分类,不外乎有石山、土山和土石相间的山;按其大小和位置,则又可分为园山、院山和单峰三类园林中的山,是经过细心挑选的,要求它们姿态入画,气势雄伟,轮廓曲折,构成美丽的天际线尤其对石山、石峰要求更严,除了选取石种外,还得用“挑、飘、透、跨、连、悬、垂、斗、卡、剑??”等一系列叠石技法,叠成造型奇特和构图优美,各面成景的假山,供人们欣赏水,在园林中有动、静之分,如河流、涧溪、飞瀑、涌泉、滴水、细注??都是动的例子,但园林水景却以给人平静的印象为主水要根据水源和园内地势的具体情况,顺乎自然地进行安排水体要活,分聚处理要得当,小则聚,大则分,岸曲水洄,似分似连这样可增加借景机会和画面层次,密切水面同其他园林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映衬,使整个园林脉络相通,气氛协调 山和水的处理是否“天然”,是整个园林成败的关键在当前人们对《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发出的一片赞扬声中,笔者想乘这里议论山水的机会,对曹雪芹描绘大观园的“立意”谈一些粗浅看法。
在作者笔下,是把大观园和当时的.风貌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他把大观园描绘成一个藻饰豪华、欲尽人间之大观的园林然而,恰恰在这里,作者有意在造园章法方面埋下了同“天然”相违的要害,以此来隐喻当时趋向没落的而且已经“病入膏盲”的“太平盛世”然后,又通过贾宝玉的嘴,来指责大观园“背山无脉,临水无源”“即百般精巧,终不相宜”即显示了贾宝玉的才华,突出了书中人物的性格,又给这个家族的没落事先留下了伏笔,真可谓是“一箭多雕”了大观园中存在着的造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