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教参:谈生命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那么,叙述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从结构上看,课文仅一段,即中间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很容易看出行文层次来下面从文章的思想感情、思路章法和语言运用等方面作简要分析 “谈生命〞是一个寻常的话题,但本文开篇即生波澜,不说“生命是什么〞,而说“生命像什么〞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决定了全文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总之开篇的话警醒眼目,提示话题 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这里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但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情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而是显示“一江春水〞亦即人的生命历程的丰盛多彩他汇集起许多细流……一泻千里〞,这些句子非常连贯顺畅,有气势,有力度有几个重要的词语,“高兴勇敢〞“享乐〞“愤激〞“怒吼〞等,都是表示情绪色彩的,对刻画“春水〞形象和叙述作者的心意有很大作用 再往下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
与前一层有所不同的是,从“破壳出来〞,到“长到最茂盛的中年〞,再到“他消融了,归化了〞,这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但在情调、寓意上与上一层是一致的开头几句话,“生命又像……在烈日下挺立抬头!〞细读之中可以感受到生命力量的激动与奋进,其中“汇集〞“破壳〞“伸出〞“挣脱〞等词语对叙述这种意义起着重要作用;另外,“高兴〞“吟唱〞“跳舞〞“宁静和怡悦〞等词语,叙述的思想感情也与上一层是一致的 最后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低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高兴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根本旋律开头几句气势不凡,“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大生命中之一滴〞,语调高亢有力,表露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怀生命中不是永远高兴,也不是永远痛苦,高兴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高兴中我们要感激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激生命〞,这两句是作者积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写成的精警之句,是最富有思想情感的句子,也是全文点题之句作者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并说明自己的人生观、人生态度,以及对社会、对宇宙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全文具有高亢、激昂、达观的情调,这种情调在结尾局部更加显着 本文兼具感性化和理性化的特点。
以前者而论,“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过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本文作为文学作品的显着特点以后者而论,文章揭示了生命的一般规律、生命历程中的艰难与幸福的辩证法,以及幸福含义的多样性丰盛性,揭示了宇宙生命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这些都是文章哲理意味、理性精神的表现 另外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也很有特点,都是纯白话,但明朗、灵动、蕴藉,有韵味,上文提示的许多词语就是例证文中还有反复的语句,如“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有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大海〔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高兴,也没有悲痛!〞“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种反复的语句,庄重而精警,生动又富含思想其中“说不上高兴,也没有悲痛〞是一种特殊的感受,也许在常人的感觉和想像中,死亡是痛苦和悲痛的,但作者超越了这些,到达了非常人所能到达的思想高度,语句看似平常,实那么蕴含邈远情思、意味深长 二、问题研究 1.全文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有几种不同的划分办法? 可以有多种分段办法,下面作一种较为粗略的分段,并对各段的意义和作用作些表明。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文章思路的起点,为下面行文展开作一铺垫,它独立于文章各层或各段之外,不好与下文联成一段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应该独立成段,如果细分,这段的最后一句话还可以独立成段,以示这一句话的重要性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段落特点和作用与第二段是一致的 第四层:最后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这种分段以“粗略〞为原那么,如果要细分,还可以在二、三、四段内再细分本文的分段没有定规,“有几种不同的划分办法〞这本身就含有激励学生有不同答案的意思 2.最后一段〔层〕在全文结构和叙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段〔层〕全是议论,从叙述主题方面说,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充沛描写之后,再点明命意、阐明文旨、深化主题;从结构方面说,起着总绾全文的作用,由于文章具有哲理性、议论性的特点,所以最后一段具有作结论的性质 3.怎样理解“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傍晚〞这句话? 这是一句形象生动的话,本可以有多种理解,但在本文中,意思是:希望你的一生有丰盛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
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高兴和悲痛,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这里的“云翳〞喻指丰盛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傍晚〞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叹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可以指老年时,但也未必确指老年景况 这句话是诗句,很有意味,可以让学生背诵下来,对于学生理解本文、体验生活、认识人生都有好处如果可能,还可让学生仿写类似的语句 4.全文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本文叙述的感情是丰盛多样的细说起来,随文章的展开,感情呈起伏变化状文章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斥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高兴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叙述的心情更是平静的,没有高兴,也没有悲痛描写一棵小树那么略有不同,一开始充沛喜悦,充斥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那么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没有高兴,也没有悲痛 尽管全文的感情有起伏变化,但总的说来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的,作者借此文宣示一种健康、进取的人生观 关于练习 一、反复朗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说说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此题意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深化对文章思想的认识。
注意把握此题的三个要求:“朗读〞,“品味〞语句,阐明文章主旨这三者有前后顺承的联系,或内在的联系,即通过对课文的感觉感知,到达对文章的本质的理解把握 文章中蕴含着作者丰盛的感情,可以通过朗读体会得到要指导学生认真朗读,读到感情激越处要情调激昂,声音响亮;读到感情平静处要语调深沉;读文章最后局部要情调高昂,字字蕴含力量 关键语句很多,主要集中在文章最后一段品味这些语句其实也是在抓文章的主旨句、主题句和精警语句这些语句有:“生命中不是永远高兴,也不是永远痛苦,高兴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高兴中我们要感激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激生命〞,“高兴固然兴奋,苦痛何尝不美丽?〞这些话大同小异,但意味略有分别第一句阐述生命中高兴与痛苦的辩证法,说明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第二句阐述作者〔或我们所有人〕对于生命中的辩证法应持的态度,这是在对第一句的内容既已了然之后,更进一层地说明态度;第三句的意义与第二句相似,只是以反问的形式阐述,即无疑而问 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是:生命的道路是波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那么无欢喜也无悲痛……考虑到这一思考有一定难度,也可以另作这样的表述: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妨碍它、压制它;它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利与波折相伴相随。
要注意,这里陈说的是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而不是让学生畅谈他们自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所以答案应尽量贴近课文的本意 二、文章用一江春水东流入海、一棵小树长大叶落归根来比喻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并对人生的每一阶段进行了形象的解说反复朗读、体味有关文段,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高兴而痛苦的人生过程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并揣摩文章重要段落的意蕴用自己的话描述〞,意即答案有较大的伸缩性,可以有多种答题思路 思路一:以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为例,阐述生命是一个高兴而痛苦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波折和大起大落的特点这就要回忆文章有关段落,试作提炼、概括,再用自己的话表述 思路二:以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为话题,阐述生命是一个高兴而痛苦的过程要求同上面一样所不同的是这个过程在这里表现得更加平静而温柔一些 答题的关键,一是按照原文的思路,不能离开课文;二是用自己的话作归纳总结 三、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高兴,也不是永远痛苦,高兴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在高兴中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写一段话,并展开讨论 本题意在挖掘文章思想感情的价值,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并进行写作训练。
理解作者的话不是本题的重点,重点在于“借题发挥〞,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叙述自己的人生信念 教学倡议 一、加强生命体验,丰盛人文素养课文描述了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鉴这种人生态度,也就是说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二、联想、想像、揣摩、品味课文以“春水〞“小树〞比喻人生,具有很强的隐喻性,需要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还要揣摩文中的哲理性思考,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提炼概括的能力 三、注重朗读和背诵本文以榜样优美的现代白话写成,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很适合朗读此外,可以结合朗读和揣摩文意来学习语言本文语言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哲理的陈说,句式变化多样,可以让学生熟读,一些精彩句段可以背诵可以背诵最后一段,也可以背诵全文在朗读和背诵的同时,还可以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进行仿写、扩写 四、课文后附了冰心写于1985年的散文?霞》,这篇散文与课文的写作时间相距近四十年,其间我们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也由中年人变为老年人两文中的主题有相似之处,当然思想感情也有不同之处,示例课文的情调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
将两作一比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人生态度、人生观念 五、有关课文的几个大的、重要的和有争议的问题在“问题研究〞中已经提出并作了解答,这里再补充一些问题供教学时参考 1.你从课文中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规律又是怎样的? 2.“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人生状态? 3.在这几种生命历程和生命状态中,“春水〞“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品质、情绪状态? 4.“行程的终结〞喻示生命的终结,此时“春水〞的心态是怎样的?〔或“春水〞怎样面对死亡的来临?〕 5.最能叙述课文主题思想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 6.你能简要分析人类或自然界中痛苦与幸福相伴共生的其他生命现象吗? 7.综观全文,作者意在宣示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 有关资料 一、冰心传略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驰名女作家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福州长乐父亲谢葆璋是海军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