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格心理学笔记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0.52KB
约17页
文档ID:519246628
人格心理学笔记_第1页
1/17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人格心理心理学笔记第二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第一节弗洛伊德消极假设人性是消极的是本能的是欲望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弗洛伊德)1、 潜意识理论(早期)哈特曼《潜意识哲学》理论一实践在另一个强大的刺激来临时会打破以前的较弱的刺激(1) 意识:一般情况下人能够感知到的精神生活,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外显部分2) 前意识:一般情况下,感知不到,但经过努力的回忆和别人的提醒等仍能够感 知到的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精神生活3) 潜意识:一般正常情况下,人所不能感知到的精神生活潜意识理论反应了弗洛伊德受到哲学的因果论的影响潜意识决定了人的最根本的行为2、 人格的理论结构(晚年)(1) 本我:是人格最原始的我,是与生俱来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和欲望组成的快乐原 则(2) 自我:是现实环境的反复教化之下,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现实化了的本我是理性的, 识时务的力争回避痛苦有想获得满足现实原则)(3) 超我:(理想自我)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发展出的一部分,其作用是按社会道德 标准监督自我的行动。

正常情况下相对处于平衡状态(道德原则,理想自我,至善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心理正常与否,很大取决于童年时期的经历3、 弗洛伊德的人性观(具有独到且略显偏执的特点)(1) 具有决定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2) 弗洛伊德蒋人是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是遵循了守恒的原则3) 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受潜意识的本能所支配,而本能与社 会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本能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时最基本的和普遍存在的, 且原则上也解决不了4、 人格动力弗洛伊德对人格或心理动力持本能论的观点,将本能的基本心理动力,人的全部行为都 受潜意识的本能支配要求1) 本能:最原始是为冲动或本能是人生命最基本的要求① 本能的原动力:力的大小或能量的多少,本能所具有的力,其大小有本能所拥有的 精神能量的多少决定② 本能的目的:需求满足和消除紧张③ 本能的对象:能够减少或消除身体欠缺的经验和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④ 本能的来源:身体的状态或需要的欠缺2) 动力的分类① 生的本能:所有与生命的维持,发展和持续有关的本能称为生本能,生本能具有正 向的积极地,建设性的作用,其中性本能主要成分② 死的本能:死本能用以解释某些黑暗的,据有破坏性的行为,如:人与人之间的残 忍(弗洛姆)5、人格发展(1)人格发展阶段① 口唇期(0-1岁左右)性感带在口腔,咬手指的儿童可能原因:口唇期未得到满足;某些元素的缺失;孤独感很强② 肛门期(1-3岁左右)性感带在肛门主要快感来源于排便时的紧张感的解除。

③ 性器期(3-5岁左右)性感带是性器官,个人的兴奋和紧张都集中在行器官上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的 出现)④ 潜伏期(6-12岁左右)性本能受到压抑,性驱力处于平和,潜伏的状态,力比多能量的兴奋和满足中心转 移到其他事物上⑤ 生殖期(12-20岁)生理逐渐成熟,性本能的能量有重新显现,生殖区成为主要性敏感区2)发展障碍当某一阶段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过度满足的时候,有些人在发展中就会固着于某个发展阶段,并形成与该阶段密切相关的性,格,称之为人格发展的1停滞现象发展阶段成人时的表现升华反向形成口唇期性格吸烟,贪吃,注重口 腔卫生,咀嚼口香糖成为食品或酒类的品尝专家说话谨慎,禁饮酒,不喝牛奶肛门期性格肛门冲泄型:极端肮 脏,浪费,奢侈;肛 门存积型:极端整洁, 节约等冲泄型:慷慨大方, 乐善好施;存积型: 精打细算极度恐惧污物,整洁 癖,近乎吝啬,过分 规矩或相反性器期性格自我为中心,爱表现,爱慕虚荣喜欢诗歌,喜欢表演, 追求成功对性的清教徒式的态度,过于羞怯6、自我防御机制(1) 概念:一种无意识的保护过程,用来保持原始的与冲动有关的情绪,以是自我继续它 的协调功能面对超我与本我的矛盾冲突时,人就会感觉到痛苦与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 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本我的欲 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减轻痛苦。

2) 类型① 压抑: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就被压抑到潜意识当中, 从而使个体不在感到痛苦焦虑,这是种不自觉的主动遗忘与抑制② 否认:个体有意无意的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事以保护自己的防御机制③ 投射: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身上,以免除自责的痛苦④ 合理化:酸葡萄,甜柠檬⑤ 退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即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或模式而采取以往幼稚 的行为而满足自己的欲望7、 梦的理论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迂回的道路,梦是以伪装形式出现的被压抑的情欲通过梦的分 析,可以揭示人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破解潜意识之迷受压抑的本能冲动是梦的真正制造者本能冲动为梦的制造提供能量,利用日常生活的片段作为制造梦的材料,以伪装的方式躲过检查作用(检查作用因睡眠而放松警惕),进入意识领域而形成梦境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本能的愿望8、 梦的工作方式梦境分为显梦和隐义,显梦是梦的表面现象;隐义是梦的真实内容,是表面现象背后隐 藏的真实欲望从显梦到隐义的化装过程是梦的工作梦有四种工作方式第一种,凝缩:几种本能欲望复合在一起,以一种象征出现凝缩的三种方法:① 某些隐义的成分消失,或者完全归并于另一种成分中;② 许多冲动和欲望中,只有一个简单的成分进入显梦中,因此,显梦的一个微小成分 可能代表众多复杂的本能愿望;③ 隐义中的某些共同成分在显梦中被归纳到一起。

第二种,移植:把隐义中重要的本能欲望在显梦中变成无关紧要的细节,而无关紧要的 隐义却在显梦中表现得非常引人注目,是一种颠倒秩序、移植意义的过程移植的两种方式:① 本能欲望的重点由一个重要成分转移到另一个不重要的成分上;② 本能愿望不以自身的一个成分为代表,而是以另一个本能愿望的不重要成分作为自 己的代理人第三种,象征:以具体的形象来代替抽象的思想,把观念转变成生动的形象象征及其所代表的事物有可能有某些共同的成分,也可能缺乏共同的成分第四种,润饰,把凌乱的材料加以条理化,使其显得合理梦所代表的思维方式是潜意识的、非理性的、非逻辑的,是原发性的,是人类原始的思 维方式梦与精神病有着直接的联系,具有精神病全部的荒谬、妄想、错觉,两者具有共同 的心理机制因此,对梦进行分析,对于治疗精神病和发掘潜意识的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义第二节荣格1、 荣格的人性观心里能有消极也会有积极的一方面荣格对人性的认识比弗洛伊德要进步2、 主要理论心灵(人格)的结构心灵:包含着一个人所有的思想、情感与行为倾向心灵调节着个体的行为,使之适应 自然和环境心灵包括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1)意识能够被自我感受到的一切心理活动。

意识是随着儿童的成长逐渐发展起来的,意识的个性化过程(带有个人色彩)使个体 成为心理上的统一整体,对意识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识的个性化过程产生了一个 新成分 自我(ego)自我是意识的核心其作用是对进入意识的各种东西进行筛选和过滤,保证了人格的同一性和连续性2) 个人无意识由那些曾经显现在意识中,而后或者被压抑、或者被遗忘的经验组成与弗洛伊德的 潜意识概念类似,但有重要区别:与性有关的只占小部分)个人无意识充斥着许多情结① 情结:带有情绪色彩的无意识心理丛决定着我们心灵的很多方面,驱动人的行为② 情结的功能:当某人具有某种情结时,往往执着于某件事而不能自拔,同时却意识不 到自己的执着行为③ 情结举例:自卑情结、英雄情结、大学情结、军人情结、批评情结等④ 正常的情结:促进事业的追求,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喜爱的工作中去⑤ 病态的情结: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分解和消融这些情结有些神经症患者是情结支配人,而不是人支配情结3) 集体无意识(最神秘、最富争议的概念)是人类祖先经验的积淀物,是种族进化的漫长过程中累积起来的祖先经验,包含着祖先 遗传下来的精神和行为的全部模式,是人类共同经验,而不是个人的(如,害怕黑暗)。

集体无意识是人格中最强有力的成分,是影响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集体无意识主要包含着本能和原型本能: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其动力是生理性质的,影响行为方式原型:一种祖先遗留给我们的理解模式(如母亲原型、上帝原型、死亡原型、英雄原型、 力量原型、太阳原型等)是一些原始意象或先验的心灵图式既记录着知觉经验,又记录 着与知觉经验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其动力是心理性质的,其影响表现为普遍的、有规律的理 解方式较有影响的原型① 人格面具:一个人在世人面前表现的人格特征是世代生活经验累积的一种心灵模式② 阿妮玛:代表着男性心灵中的女性(该有)特征③ 阿妮姆斯:代表着女性心灵中的男性(该有)特征两者的作用:帮助我们理解异性,是保持两性之间协调和理解的一个前提3、 人格动力(1) 人格生来就是完整的2) 人格动力源泉就是心里能3) 三条基本原则:① 等值原则:又叫等效原则,说的是如果某种特定心理要素原来的心理能减退或消失, 那么与此相关的心里能就会在另一种心理要素中出现心里能是稳定的)局限:局限于个体而忽视了与外界环境的能量交换② 平衡原则:整个心理系统中的能量的分配,趋向于再各种心理结构之间寻求一种平 衡③ 反相原则:每一种概念都有与之相反的对立概念。

如:内向对外向,思维对情感4、 人格的发展阶段理论个体个性化过程强调了社会等因素(1) 童年(出生----青春期):前期依赖父母,后期形成自我,早期主要取决于力比多 力比多指向于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2) 青年(青春期----40岁左右):以青春期生理变化为标志,这时候心灵开始获得了 自己的形式这时期面临压力最大3) 中年(40岁左右----):这一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个体更关心智慧和人生的意义5、 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1) 父母的作用:儿童时期儿童心理还未独立,所以其常为父母的心理的反映2) 教师的作用:个体年龄越小,教师作用越大6、 分析技术(1) 词语联想法(2) 释梦技术:放大法;绘画法第三章行为主义人格理论行为主义的发展阶段1、 古典行为主义阶段(1) 代表:华生,霍格尔,魏斯,拉施里(2) 观点:主张放弃意识,改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抛弃内省法,改以客观法为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 模式:S-R2、 新行为主义(1) 代表:斯金纳,托尔曼,赫尔(2) 观点:不再完全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开始注意对动机和认知机制的研究,强调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3) 模式:S-O-R3、 新的新行为主义(1) 代表:班杜拉,米契尔,罗特尔(开始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2) 观点:他们将传统上被行为主义拒之门外的心理学概念如:意识,思维等回归为心 理学的合法对象,给予思维,认知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上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 强调了认知的积极主动地过程,强调积极主动过程,强调研究的客观性。

3) 模式:S=O-R第一节古典行为主义人格理论1、 华生简介2、 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