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综合保障技术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0.50KB
约22页
文档ID:519162721
综合保障技术_第1页
1/22

综合保障技术 国家军用标准GJB9001A《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明确提出了运用综合保障专业工程技术的要求综合保障技术是在牢靠性、修理性工程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如何结合标准介绍有关内容?图2—1说明白其次部分的总体结构,即我们试图在综合保障技术的题目下回答七个问题另外,这一部分主要探讨的是武器装备或系统(简称装备)的综合保障问题,所以用“装备”(产品的一个类别)一词较多,而用广泛的“产品”一词较少这一点与本讲义的其它部分有所区分题目:综合保障技术1 GJB9001A的要求是什么?2 综合保障是怎么来的?3 保障性的要求有哪些?两个方面3.1定性要求3.2定量要求4 如何达到保障性要求?5 保障性的要求达到了吗?3.1.1设计特性方面3.1.2保障资源方面3.2.2设计特性要求3.2.3保障系统及保障资源要求3.2.1综合的运用要求保障特性设计保障资源规划4.1规划运用保障4.2规划修理保障4.3规划与研制保障资源6 能供应综合保障工作文件的实例吗?7 如何比照GJB9001A进行检查? 图2—1 综合保障技术讲解内容1 GJB9001A标准的要求GJB9001A《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在以下条款明确提出了运用综合保障专业工程技术的要求:设计和开发策划提出:组织在策划设计和开发活动时,应“运用优化设计和牢靠性、修理性、综合保障等专业工程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按规定的要求确定并提出产品交付时须要配置的保障资源”。

设计和开发输出提出:设计和开发输出应“规定产品运用所必需的保障方案和保障资源要求”7.5.7 交付提出:交付的产品需“按规定要求供应有效技术文件、配套备附件、测量设备和其他保障资源”7.5.8交付后的活动提出:产品交付后,组织应保证“对技术培训、技术询问、安装或修理、备品及配件供应等售后服务有充分的技术和资源,并按规定实施”2 综合保障的由来大家都知道,保障问题几乎是全部产品常常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即使是简洁的产品也须要保障,这是因为产品从研制到运用,要保证它正常地发挥功能或者通过修理保持、复原其功能,必定或多或少地涉及:消耗能源、材料、备件;运用协助设备、工具;产品正确运用和修理的必要说明;对产品运用者以及产品运用环境、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等这些都是保障工作的内容通常我们说,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限制离不开人、机、料、法、环(操作者、设备、材料、操作方法、环境)等因素与此类似,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也可以把产品的保障问题归纳为人、机、料、法、环:人——对人员和实力的要求;机——供应运用和修理所须要的设施、设备、仪器、工具等;料——供应能源,备件、易损件等;法——供应技术资料、文件;环——运用和修理环境以及产品包装、运输、贮存等技术接口要求。

假如一个产品本身不好保障(包括牢靠性、修理性、测试性差)或得不到必要的保障,它的功能再好也很难发挥出来因此,从产品研制起先就要考虑它运用和修理过程中的保障问题,把产品设计得能够便利地保障,同时规划好它在运用和修理过程中的保障资源和一般产品相比,武器装备的保障问题就更为困难,因为现代的装备本身就越来越困难随着大量高技术、新技术的运用,电子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装备特殊是大型武器系统常常是由主战装备、电子信息系统和保障系统构成的一个体系现代斗争事实上已成为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因此,装备质量管理强调主战装备和保障系统要同步建设,在保证主战装备质量的同时,必需保证保障系统的质量,才能实现整个系统的互连、互通、互用,使装备在运用中充分发挥效能试想,一个武器系统不发生或很少有故障,一旦发生故障又可以很快复原,既能便利地保障(好保障),又有相宜的保障资源(保障好),这个系统就处于随时可用的状态,要它什么时候工作就可以什么时候工作,具有很高的战备完好性这样的装备才真正具有战斗力好保障”、“保障好”六个字是综合保障问题的简洁概括保障性的含义就是:装备的设计特性和支配的保障资源能满足平常和战时的战备完好性要求的实力。

综合保障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的“综合后勤保障”(ILS),考虑到“后勤”一词在我国已有它特定的含义,就简化为“综合保障”一词综合保障的含义是:为满足战备完好性要求和降低寿命周期费用,在装备设计中综合考虑保障问题,确定协调的保障性要求,规划并研制保障资源,刚好供应装备所需保障并对保障性进行评价等一系列管理和技术活动可见,保障性是产品的一种质量特性,为达到产品保障性要求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就是综合保障工作的内容正如牢靠性、修理性都是产品质量特性,通常把为达到牢靠性、修理性要求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分别称之为牢靠性工程、修理性工程一样,可以将综合保障工作称之为保障性工程应当说,保障性工程是在牢靠性工程和修理性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64年6月,美国国防部首次颁布了DODI 4100.35《系统和设备的综合后勤保障研制》,明确规定要在装备设计中应用综合后勤保障1968年,这个文件改为《系统和设备的综合后勤保障的采办和管理》,提出了综合后勤保障的11个组成要素1973年,美国国防部颁布了两个重要的军用标准,即MIL-STD-1388-1《后勤保障分析》、MIL-STD-1388-2《国防部对后勤保障分析记录的要求》,将后勤保障分析作为开展综合后勤保障工作的分析技术。

1983年,美国国防部颁布DODD5000.39《系统和设备的综合后勤保障的采办和管理》,突出了装备的战备完好性要求,明确规定:“综合后勤保障的主要目标是以可承受的寿命周期费用,实现系统的战备完好性目标”;并明确了综合后勤保障的政策、程序、职责、要素等内容从1994年起先,美国国防部进行采办改革1996年,重新颁布DODD5000.1《防务采办》,进一步明确保障性的地位以及实现保障性的途径;规定在武器系统的整个采办过程中开展综合保障工作,以确保系统的设计和采办能够得到经济有效的保障,以满足平常和战时的战备完好性要求在我国,长期习惯的做法是装备研制出来以后才起先考虑它的保障问题于是,很多原来应当与装备研制同步进行的保障性设计及应当尽早支配的保障设备、设施等配套建设,要到装备交付运用部队后才考虑,为时已晚结果是由于装备自身设计得不好保障或缺少配套的保障资源,造成装备在运用中发生很多问题,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形不成战斗力;也造成装备运用和修理费用以至寿命周期费用大量增加由于种种缘由,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综合保障已成为制约装备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对这些问题部队反映剧烈,已经到了非解决不行的时候了。

八十年头,随着我国军事装备领域牢靠性、修理性工程技术的普遍开展,逐步引入了综合保障的概念先后颁布了国家军用标准GJB1371《装备保障性分析》和GJB3837《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出版了装备综合保障方面的专著;通过牢靠性、修理性、保障性标准的宣扬贯彻活动逐步推动综合保障工作的开展1999年,总装备部正式发布了GJB3872《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2001年,总装备部发布GJB9001A《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将综合保障的基本要求纳入标准这一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装备综合保障工作来说,无疑是一种促进和推动担当军品任务的组织应当依据GJB9001A的要求建立并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主动地开展产品综合保障方面的工作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和审核员应当依据GJB9001A的要求对组织运用综合保障专业技术的状况进行仔细的审核,以共同促进提高装备质量水平,满足国防建设需求3保障性要求3.1保障性定性要求3.1.1设计特性方面在设计特性方面,保障性定性要求就是要把产品自身设计得易于保障的那些定性的要求,例如:——尽可能采纳成熟的技术和简化的设计;——实行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采纳降额设计和热设计等尽可能削减故障的技术; ——有很好的可达性,采纳快锁检测的窗口,实行防差错措施,尽量避开产品修理时简洁使人疲惫的姿态;——能便利、快捷地获得正常运用所需能源及其他配套装置,便于牵引、校验、充电、填料、加油、挂弹;——能便利地获得正常运用所需检测、校准装置、工具和技术资料;——能便利、快捷地获得修理所须要的仪器设备、工具、备件等;——尽可能降低对产品运用和修理人员及技术等级的需求;——充分考虑将来运用的环境,以及在包装、装卸、运输、安装、储存等过程可能遇到的技术接口问题。

不难看出,在设计特性方面的保障性定性要求包括了削减故障、便利修理和检测等牢靠性、修理性、测试性方面的定性要求,同时也包括了便于运用、便于充、填、加、挂等方面的定性要求但是,并不是全部牢靠性设计都可以使保障问题简洁化,如冗余设计3.1.2 保障资源方面在保障资源方面的保障性定性要求就是从产品研制起先就要同步考虑和支配供应相宜的保障资源的那些定性要求,例如:——产品研制工作早期,研制单位应当依据顾客提出的运用保障和修理保障初步要求或方案,制定产品保障支配;——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当包括产品运用和修理所必需的保障资源的事项;——产品运用和修理人员专业、数量、技术等级配置应当与实际任务需求相适应;——交付的产品需按规定要求供应有效技术文件、配套备附件、测量设备和其他保障资源;——产品交付后,应按规定对产品安装、运用或修理的技术培训、技术询问、备品及配件供应等供应售后服务和资源; ——要尽可能扩大保障资源的互用范围,包括同类装备而不同型号产品之间的互用,不同类装备之间以及不同军兵种装备之间的互用;——实施标准化、综合化,尽量削减备件和消耗品的品种规格;尽量削减协助设备、工具的品种和数量;尽量采纳综合测试设备以削减测试设备的品种和数量;——配备易于携带、操作、运输的检测设备和工具;——尽量采纳现有的保障设备和设施;——应当配备详尽的通俗易懂的产品运用和维护说明书等。

保障性定性要求看起来是简洁的,但是要将它们真正贯彻于设计、研制工作,并不是简洁的事因为,要变更如前所说装备研制出来以后才起先考虑保障问题的习惯作法,树立主产品和保障产品同步设计、同步供应的观念,须要一个过程;要将保障性要求落实于在第一线的产品设计人员的具体工作之中,须要设计者了解运用和修理,须要研制单位和运用单位的相互沟通和沟通,这在有的地方还相当困难;保障性定性设计须要制定相关的标准或准则,这有赖于阅历和有关信息的积累,在这方面的基础工作还很薄弱;尽可能采纳成熟的技术、简化的设计、标准化方法等和现行的激励技术“创新”的某些政策不协调等3.2保障性定量要求3.2.1综合的运用要求装备的保障性是装备的设计特性和支配的保障资源能满足平常和战时的战备完好性要求的实力因此,通常保障性的定量要求是以与战备完好性相关的指标提出的,如运用可用度、能执行任务率等表2—1列出了几类装备常用的战备完好性参数表2—1 几类装备的战备完好性参数装 备 类 别战 备 完 好 性 参 数 示 例飞机能执行任务率(MCR)、出动架次率(SGR)、利用率(UR)、运用可用度(A0)、再次出动准备时间装甲车辆运用可用度(A0)、能执行任务率(MCR)、单车战斗准备时间陆基导弹能执行任务率(MCR)舰船运用可用度(A0)地面通讯系统能执行任务率(MCR)、能工作率(UTR)、利用率(UR)其中:能执行任务率(MCR)是指装备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能执行一项规定任务的时间与其作战部队限制下的总时间之比。

出动架次率(SGR)是指飞机每天出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