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表一、中医诊断学概述主要内容:四诊:望、闻、问、切诊;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诊断:常见疾病诊断及证侯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二、中医四诊望诊舌质表现主病舌 形胖 大舌体胖大,伸舌满口脾肾阳虚,心脾热盛,中毒瘦 薄舌体瘦小而薄气血两虚,阴虚火旺裂 纹舌面有裂纹、裂沟阴液亏虚、热盛伤津、血虚不 润齿 痕舌边有牙齿压迫的痕 迹脾虚湿盛芒 刺舌乳头增大、高突, 并形成尖锋,形如芒 刺热邪亢盛,血分有热舌态强 硬舌体强直不能转动热入心包,痰浊内阻,高热伤 津,中风征兆痿 软舌体软弱不能伸缩气血虚极、阴亏已极颤 动舌体不自主地颤动气血两虚,阳气虚弱,热极生 风,虚风内动吐 弄舌伸于口外,不即回 缩或反复舐口唇四周心脾有热,疫毒攻心,动风先 兆,或小儿智力发育不全歪 斜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中风或中风先兆短 缩舌体卷缩不能伸长, 严重者舌不抵齿危重征候的反映,见于寒凝筋 脉、痰湿内阻、热病伤津苔 色白苔色白表证、寒证白粉堆积(积粉苔)毒热内盛,常见于瘟疫和内痈黄苔色黄热证,里证舌淡胖苔黄而滑润阳虚水湿不化灰 黑 丿\\、灰黑而润滑寒湿证灰黑而干燥里热证苔质厚 薄以是否见底为标准薄苔病多轻浅,厚苔病多深厚润 燥干湿适中为润津液上承,津液未伤干燥无津为燥津液损失或津液不能上承腻 腐腻苔:苔质细腻,刮 之不去湿浊、痰饮、食积腐苔:苔质疏松,刮 之易去食积或痰浊剥 落舌苔部分或全部剥落胃之气阴两伤真 假真苔:舌苔紧贴舌面, 刮之不净,为有根之 苔胃气尚存假苔:舌苔似浮涂于 舌面,刮之即净,为 无根之苔。
胃气匮乏问诊寒热类型临床表现临床意义恶寒发热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身痛,脉浮紧风寒表证(表寒 证)发热重、恶寒轻,口渴,面红,脉浮数风热表证(表热 证)寒热往来发无定时,口苦,目眩,胸胁苦满,不 欲食伤寒少阳证(半 表半里)发有定时,头痛剧烈,多汗,口渴疟疾但寒不热新病突然怕冷,脘腹或其他局部冷痛剧 烈实寒证久病体弱畏寒,面白肢冷虚寒证但热不寒壮 执八、、高热(T>39 r )持续不退,口渴饮冷,大 汗出,脉洪大里实热潮 执八、、日晡潮热:热势较高,日晡热甚+腹痛 拒按,便秘燥结阳明腑实证阴虚潮热:午后或入夜低热+五心烦热, 骨蒸潮热,盗汗颧红阴虚证湿温潮热: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头身 困重,胸脘痞闷,苔腻湿温病低 执八、、轻度发热,热势较低(37-38 °C)气虚、阴虚、气 郁、温病后期余 热未尽自汗日间汗出,活动尤甚+神疲乏力、畏寒气虚、阳虚证, 卫阳不固盗汗睡时汗出,醒则汗止+潮热、颧红阴虚证绝汗病危重,大汗淋漓,厥冷,脉微欲绝或 躁扰烦渴,脉细数疾亡阳、亡阴证战汗先全身战栗,继则汗出;汗出热退,脉 静身凉 邪去正复汗出身热不减,烦躁不安,脉来疾急 邪胜正衰之危候邪正剧争,病变 发展的转折点。
名称脉象王炳浮 类浮轻取即得,重按稍减主表证有力表实,无力表 虚散浮大无根,至数不齐元气离散,脏腑精气将绝脉芤浮大中空,如按葱管主失血、伤阴革浮弦中空,如按鼓皮主亡血、失精、小产、崩漏沉 类 脉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里证有力里实,无力里 虚伏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至暂 时伏而不显主邪闭、厥证、痛极牢沉取实大弦长,唯沉取始得主症瘕积聚、痞块、疝气数脉来快数,0次/分)一息五至以上(9热证(有力,无力)数 类 脉疾脉来急疾,20次/分)一息七至以上(1热病极期,阳极阴竭动脉来短小滑数有力,应指如 豆惊恐、疼痛促数而时止,止无定数阳热亢盛,气滞血瘀痰食停 滞迟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60次/分)寒证(有力,无力)迟类缓一息四至, 力脉势来去缓慢无湿证,脾虚脉结缓而时止,止无定数阴寒气结,寒痰瘀血代缓有一止,方来止有定数,良久脏气衰微,风证痛证惊恐, 跌仆数脉来快数,0次/分)一息五至以上(9热证(有力,无力)数 类 脉疾脉来急疾,20次/分)一息七至以上(1热病极期,阳极阴竭动脉来短小滑数有力,应指如 豆惊恐、疼痛促数而时止,止无定数阳热亢盛,气滞血瘀痰食停 滞迟类脉迟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60次/分)寒证(有力,无力)缓一息四至, 力脉势来去缓慢无湿证,脾虚结缓而时止,止无定数阴寒气结,寒痰瘀血代缓有一止,止有定数,良久脏气衰微,风证痛证惊恐,方来跌仆虚 类 脉虚三部脉举按皆无力气血两虚,尤多见于气虚濡浮而细软,轻按可以触知, 重按反不明显虚证,湿证细脉来如线,软弱无力,但应 指明显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亦主 湿证微极细而软,按之欲绝,若有 若无心肾阳衰及暴脱,阴阳气血 诸虚弱沉细而应指无力气血两虚诸证涩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气滞血瘀,伤精血少实 类 脉实三部脉举按皆坚实有力实证滑往来滑利,如珠走盘,应指 圆滑痰饮,食滞,实热,妊娠洪脉形极大,状若洪水,来盛 去衰邪热亢盛弦端直以长,如按琴弦肝胆病,痛证,痰饮紧犹如绞转绳索寒证,痛证,宿食大脉形虽大于常脉,却无汹涌 之势有力为邪实,无力为虚损切诊:病脉与主病三、中医辨证八纲辨证(一) 表证、里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表里辨证是辨别病变部位和病势趋向的一种辨证方法。
一般地说,病 在皮毛、肌腠,部位浅在者属表证,病在脏腑、血脉、骨髓,部位深 在者属里证二) 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三) 虚证、实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四) 阴证、阳证的形成、临床表现和辨证鉴别要点脏腑辨证脏腑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心心气虚与心阳虚、心血虚与心阴虚、心血瘀阻与心火亢 盛证肺肺气虚与肺阴虚、风寒犯肺与风热犯肺、燥热犯肺与痰 浊阻肺证脾脾气虚与脾阳虚、寒湿困脾与脾胃湿热证肝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阴虚、 肝血虚、肝胆湿热、寒滞肝脉证肾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不纳气六腑胃寒、胃热(火)、食滞胃脘、胃阴虚、大肠湿热、大 肠津亏、膀胱湿热证脏腑兼病心肺两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肺脾两虚、肝火犯肺、 肺肾阴虚、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脾肾阳虚与肝肾阴虚 证气血津液辨证类型含义表现特点气虚兀气不足,功能失调,脏腑 机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 病理变化少气懒言、神疲乏力, 脉弱无力(推动、气化 减弱)自汗(固摄失司) 易感(防御减退)气行失常气滞气运行不畅而郁滞闷、胀、痛气逆气升发太过下降不及喘咳、恶心、头胀痛气陷气虚升举无力内脏下垂,久泻脱肛气闭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外达四肢抽搐,牙关紧闭气脱气虚之极而有脱失消亡之 危汗出不止,手撒遗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