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27.50KB
约26页
文档ID:518261138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_第1页
1/26

机械工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领域代码:085201)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2、系统掌握机械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事工程研究、工程设计、工程开发、工程实施、工程管理等能力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4、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科研和工程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二、学制和学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行以两年半为主的弹性学制,原则上不超过五年工程硕士生学习计划总学分不得少于8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4学分,专业实践15学分,论文选题开题1学分,学位论文30学分三、研究方向1、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2、制造装备检测、控制、诊断与维护技术3、现代设计方法与技术4、机电系统理论与技术5、近程探测与控制技术6、微机电系统7、智能机械与机器人应用技术8、新型机械传动技术及应用四、培养方式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项目研究与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实践应在实践单位(企事业)完成,项目研究与学位论文可以在学校或实践单位完成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学校,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事业单位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的方式,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成立指导小组,共同承担工程硕士生的培养工作五、课程设置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分制工程硕士生的课程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两部分,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必修模块不少于24学分,选修模块不少于10学分;学生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应大于40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及选课要求详见工程领域课程设置表六、专业实践专业实践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工程硕士学位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工程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其中由应届本科毕业直接攻读工程硕士学位学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硕士生外出实践须在导师指导下,作出实践计划安排,经学院批准后成行,实践结束须提交《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实践鉴定表》。

工程硕士生外出实践相关程序详见《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外出实践管理办法》专业实践计15个学分七、开题报告论文选题与开题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工程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工程硕士生应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后确定研究课题,写出选题文献综述工程硕士生论文开题必须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计1学分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开题要求详见《南京理工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的规定》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工程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工程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要求详见《南京理工大学关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定》学位论文在学习计划中占30学分本专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系统规划、设计,可以是某一工程系统的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攻关,可以是新设备、新材料或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或新工艺流程的设计和生产管理等。

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研究,具有先进性、实用性24机械工程领域课程设置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备注必 修 模 块公 共基础课010115A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秋季必修至少选24学分010115A05自然辩证法概论1秋季050214A01第一外国语(英、日、德、俄)4秋季2选1050214A08硕士英语口语+免修4秋季基 础理论课070111A13应用统计2秋季至少选2门070111A04矩阵分析与计算2秋季080111A03高等动力学3秋季080111B04弹塑性力学及应用3秋季工 程技 术基础课070111C24有限元基础及应用3秋季至少选4门080201B01机电系统分析基础2秋季080201B02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2秋季080201B05摩擦学基础及应用2秋季080201B03机械振动理论基础2秋季080201B09现代制造理论和技术3秋季080201B06流体力学与传热学2秋季081110B01现代控制理论3秋季080201C21先进材料加工及应用技术2秋季080201C39计算机辅助工程及应用3春季080201C16工业自动化的新兴气动控制技术2秋季080201G1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2秋季工 程技 术实践课080201C18机械创新设计实践2春季至少选1门080201C19测试技术综合实验2春季080201S01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综合实践2春季选 修 模 块专 业选修课080201C03机构学与机器人学3春季从本模块课程或从学校其它课程中至少选5门至少选10学分080201C04啮合原理与机械传动3春季080201C20柔性机械动力学2春季080201C34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及工程应用2秋季080201C22加工力学2春季080201C23生产系统与服务工程2春季080201C35现代传感与探测技术2秋季080201C24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2春季080201C25机电系统信息交联技术2春季080201C40制导与控制技术2春季080201C09智能机械与智能结构2春季080201C38机电系统信息与数字化技术基础2秋季080201C14机电系统耦合场分析与应用2秋季080201C15微机电器件加工技术2春季080201C17机电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2春季080201C30微纳尺度加工技术2春季仪器仪表工程(机械工程学院)Instrument and Meter Engineering(领域代码:085203)一、培养目标仪器仪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仪器仪表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2、掌握仪器仪表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3、掌握一门外国语二、学制和学分工程硕士生培养实行两年半为主的弹性学制,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五年工程硕士生须完成不少于80学分的学习计划,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4学分,论文选题与开题1学分,专业实践15学分,学位论文30学分三、研究方向1、测控技术与仪器2、微机电系统及应用3、现代传感技术及应用4、智能测试技术及应用5、导航定位技术及其应用四、培养方式工程硕士生培养分课程学习、专业实践、项目研究与学位论文三大部分: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实践应在实践单位(企事业)完成,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项目研究与学位论文可以在学校或实习单位完成,鼓励在实习单位完成本专业工程硕士生的指导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的方式,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鼓励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指导小组,共同承担工程硕士生的培养工作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及选课要求参见设置表仪器仪表工程领域(机械工程学院)课程设置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备 注必 修 模 块公 共基础课010115A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秋季必修至少选24学分010115A05自然辩证法概论1秋季050214A01第一外国语(英、日、德、俄)4秋季2选1050214A08硕士英语口语+免修4秋季基 础理论课070111A10应用数学方法2秋季至少选2门070111A04矩阵分析与计算2秋季080111A02弹性力学3秋季070211B07现代物理学导论2秋季工 程技 术基础课080311B03光学测试技术3春季至少选4门080401B01精密计量与测试3春季080401B02现代测控电子技术3秋季080401B03动态测量原理3秋季080401B04微系统理论、技术及应用3秋季080411B06传感与测试技术3春季工 程技 术实践课080401S01传感、调理及数据采集综合实践2春季至少选1门080401S02计算机化测控技术综合实践2秋季选 修 模 块专 业选修课080401C03现代信号分析3春季从本模块课程或从学校其它课程中至少选5门至少选10学分080401C11无线传感器网络2春季080401C04遥测技术原理及应用2春季080401C05GPS原理及应用2春季080401C07集散测控技术2春季080401C21嵌入式微机系统及应用3秋季080401C06微惯性系统理论与应用2秋季。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