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苏联能源号系列运载火箭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21MB
约20页
文档ID:518133397
苏联能源号系列运载火箭_第1页
1/20

苏联能源号系列运载火箭(图文)   “能源号”运载火箭的历史要追溯到苏联不成功的登月计划它是根据一些使用要求设计的,首先是具有发射大型不载人的有效载荷和航天飞机的能力,有效载荷安装在火箭侧面在“能源号”火箭上包含了所有推进系统部件,这能使“能源号”火箭和其运载的航天飞机分别研制能源号”运载火箭的主要任务有:发射多次使用的轨道飞行器;向近地空间发射大型飞行器、大型空间站的基本舱或其它舱段、大型太阳能装置;向近地轨道或地球同步轨道发射重型军用、民用卫星;向月球、火星或深层空间发射大型有效载荷这种命名为“能源号”的运载火箭(基本型)长为58.765米,总重2400吨,最大宽度20米,起飞推力3500吨,能把105吨有效载荷送上近地轨道能源号”运载火箭是前苏联的一种重型的通用运载火箭,也是目前世界上起飞质量与推力最大的火箭能源号”是作为火箭—空间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这个大系统的其它组成部分统一协调发展的大系统自1976年开始,由能源科研生产联合体负责研制整个系统的研制费用高达140亿卢布或524亿美元(1989年币值)大系统中“能源号”火箭的总设计师是古巴诺夫(S.H.FyaaHoB)。

有近百个设计局、工厂、企业和研究所直接参加了“能源号”的研制工作目前投入使用的仅是“能源号”的基本型,于1987年5月15日首次发射,1988年11月15日第二次发射 “能源号”由两级组成第一级捆绑4台RD-170发动机为液体助推火箭,高38.3米,直径3.9米;第二级为直径7.7米的芯级,高58.1米,由4台RD-0120液氢液氧发动机组成发射时,第一,二级同时点火,第一级4台助推火箭工作完成后,由地面控制脱离芯级火箭回收,经修理后可重复使用50次;第二级即芯级火箭可将有效载荷送入地球轨道运行1988年11月15日,“能源号”火箭将不载入人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载入太空轨道飞行,成为前苏联运载火箭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能源号芯级RD—0120发动机前苏联研制的“能源号”还有若干种延伸型号,考虑采用的方案有:在芯级两侧捆绑2个助推器;在芯级周围捆绑6个助推器,在芯级四周捆绑8个助推器其次还可以在第二级上作文章,第二级可以用DM组级的1台或2台RD-58M发动机在“能源号”家族中,还有一款叫作Vulkan的火箭,在芯级四周捆绑8个助推器这是前苏联于1981年7月批准研制的、并于1982年开始研制的一款火箭。

基础型的Vulkan发射质量达到4747吨,高度88米,配有逃逸塔,低轨道运载能力200吨,地球静止轨道运载能力为36吨,还可以将43吨的货物送往月球(直接起飞),52吨的货物送往火星能源号的具体情况型号助推级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LEO(吨)GEO(吨)高度(米)发射质量(吨)能源TKS4×RD-1704×RD-0120FGB 88 58.7652400能源-暴风雪号4×RD-1704×RD-01202×RD-58M 105 58.7652400能源号/DM组级4×RD-1704×RD-01201×RD-58M 88 58.765 能源号/DM组级2×RD-1704×RD-01201×RD-58M 48 58.765 能源号/DM组级6×RD-1704×RD-01201×RD-58M 133 58.765 能源号/DM组级8×RD-1704×RD-01201×RD-58M 187 58.765 能源Cryo4×RD-1704×RD-0120KVRB  1858.765 能源Cryo/DM组级4×RD-1704×RD-0120KVRBRD-58M  58.765 能源M/DM组级2×RD-170RD-0120MRD-58S 353 1022Vulkan-18×RD-1704×RD-01201×RD-58M 20036884747Vulkan-28×RD-1704×RD-01202×RD-58M     Vulkan-38×RD-1704×RD-01203×RD-58M     发射地点拜科努尔发射记录2次成功1次第一次发射1987年5月15日最后一次发射1988年11月15日助推级发动机4×RD-170Thrust29,000—32,000 kN比冲309—338秒燃料煤油/液氧芯级发动机4×RD-0120Thrust5,800—7,500 kN比冲359—454秒燃烧时间480—500秒燃料液氢/液氧制造车间正在赶制芯级能源号,因该属于实验发射,此时的能源号助推火箭还没有加装回收装置能源号进入发射位置 能源M”是能源家族中最小的型号,能将4—35吨的载荷送入低、中、高轨道,还能将6.5吨的载荷送入地球静止轨道。

其次,还能用于向月球轨道,太阳轨道,向其它行星发射探测器以及飞船,用途相当广泛能源M”只用2台“天顶号”的助推火箭,芯级只用1台RD-0120发动机,第二级就是DM组级,1台RD-58M发动机前苏联建造“能源M”主要是用于替代“质子号”,因为“质子号”用的是肼类燃料,是有剧毒的;提高运载能力;防止技术流失,因为像“能源号”这种重型火箭,发射次数不会很多,而“质子号”这种火箭发射相当频繁,“能源M”如果能替代“质子号”,就能传承“能源号”的技术并不断得到改进其次,“能源M”的运载能力要强于“大力神4”,“德尔塔4H”,“宇宙神HLV”,H2B,“阿丽亚娜5”、“长征5号”,而且发射费用相当低廉,能在商业领域占有绝对优势甚至还可以像“能源号”的助推器一样,安装回收系统,进一步降低发射费用苏联解体后,此项目一直处于搁置状态.能源M火箭主发动机能源M号运抵发射台能源2号使用铁路运输图 弄了一张黑白照片 昔日繁忙的拜科努尔发射场 停放在发射塔内的能源M号 石决明出品:957180578 附图: 神奇的能源号 8个助推级的 祝融星-大力神(Vulkan-Hercules)周围有八个可以回收的助推器传说中的能源2号由天顶号助推器发展来的天顶号运载火箭成为了快反飞船的运载工具能源号由三种方案不断改进而来其中OS—120和美国航天飞机类似主发动机位于航天飞机,燃料箱无发动机火箭芯级正背负暴风雪号飞向太空,由于主发动机移至芯级燃料箱减少了航天飞机的震动,航天飞机本身带有跳伞逃生系统苏联航天飞机远比美国航天飞机安全能源号真正做到了模块设计,是苏共领导人手中的一张王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