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析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剖析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7.26KB
约15页
文档ID:518068855
浅析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剖析_第1页
1/15

编号 云南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YUNNAN ARTS UNIVERSITY浅析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安威指导教师姓名 曹智武所在教学单位 音乐学院论文提交日期2016年4月10日 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艺术学院职 称 XX 专业—剧演唱论文答辩日期 学位授予日期 论文指导教师评分: 论文评定小组评分: 综合得分: 2016年 月 日云南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我是云南艺术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即将开始毕业论文 的撰写,现郑重承诺:1.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我将根据学院的要求, 遵守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的基本规范,树立法制观念,尊重 他人的劳动和权益,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2.不侵占、抄袭、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所写论文不 包含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他人为获得学位和 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凡引用他人成果均说明并列出有关文 献的名称、作者、年份、出版机构等若因版权、抄袭、剽 窃等而导致的任何法律纠纷,由我本人负责,与学院无关3.不请他人代写或帮他人代写毕业论文 4.不以不正当手段影响毕业论文的评审和答辩5.以上各条如有违反,本人接受学院按有关规定作出 的成绩处理和校纪校规处分。

承诺人:(需手写)学 号:2016年*月**日目录摘要关键词 1前言 1一、贺绿汀与《嘉陵江上》 2(一)词曲作者简介 2(二)《嘉陵江上》创作背景 3二、《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 4(一)曲式与和声 4(二)旋律与调性 6(三)织体与伴奏 7三、《嘉陵江上》的演唱处理 8(一)音色的运用与气息的控制 8(二)力度与速度的把握 9(三)意境的想象与情绪的把握 9结语 10参考文献: 1112致谢浅析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安威 摘要:《嘉陵江上》由端木蕻良先生作词和贺绿汀先生作曲的一首名作作品表达了词曲 人对被践踏的家乡——东北三省的思念,寄托了光复家乡的信心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作 词人端木蕻良和作曲人贺绿汀的生平,并说明《嘉陵江上》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从曲式与 和声、旋律与调性、织体与伴奏三个方面研究《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在最后一部分,第 三部分,则介绍演唱处理,包括音色的运用与气息的控制、力度与速度的把握和意境的想象 与情绪的把握三个方面通过分析此曲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可以增加自身的音乐综合素 质和提升爱国情怀关键词: 《嘉陵江上》;贺绿汀;创作特点;演唱处理。

前言《嘉陵江上》由端木蕻良先生作词和贺绿汀先生作曲的一首名作,作品表达 了词曲人对被践踏的家乡——东北三省的思念,寄托了光复家乡的信心其发表 之后,获得人民的深深喜爱,经常应用到男高音独唱歌曲在音乐会上呈现在学 术研究上,也有不少的文献可供查阅如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 之际,湖州师范学院的贾万银老师对歌曲《嘉陵江上》在文化方面作了详细的分 析[1],主要让演绎者可以更精准地掌握好这个作品的演唱风格与情感基调2013 年,山西大学硕士李铭磊从织体和钢琴伴奏等多个方法分析了《嘉陵江上》[2] 2015 年,邵阳学院的张赞老师在作品的情感、咬字吐字和气息运用的表演细节 上进行探索,让演绎者在表演时更完美地展现[3]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嘉陵江上》的分析,让读者更深层次地理解艺术歌曲 所表达的情怀和态度以及心理的变化对演唱者歌声的装饰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 用,分析后,可以发现演唱者一定要首先理解作品旋律和结构的,和清楚作者在 创作时的情绪,才能让歌唱者不但可以使用适合乐曲的声音色调,同时还使演出 的更加的得心应手,最后让歌唱者真正的把音乐与声音的审美做到水乳交融在 时代特征上,《嘉陵江上》呈现了明显的时代特征,但其价值不仅仅只限于时代 的反映。

尽管现代人已经远离了当时冷酷的战争,我们也没有体验过的那时的战 火纷飞,但是每次听众聆听到现场演唱这首歌,依然可以将我们带到那惨烈且悲 愤的环境里具有十分重要的爱国教育意义,同时对学习艺术歌曲也有很大的提 升[4]本文结构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作词人端木蕻良和作曲人贺 绿汀的生平,并说明《嘉陵江上》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从曲式与和声、旋律与 调性、织体与伴奏三个方面研究《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在最后一部分,第三 部分,则介绍演唱处理,包括音色的运用与气息的控制、力度与速度的把握和意 境的想象与情绪的把握三个方面一、 贺绿汀与《嘉陵江上》(一) 词曲作者简介1.1 词作者简介端木蕻良生于 1912 年,1996 年因病重于北京去世,享年 84 岁,为辽宁省 昌图县人,属于满族人1928 年获得天津南开中学的受教育资格四年后被清 华大学历史系录取,当年参加“左联”,创作了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 年一 直撰写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历史 3 年,被认为时三十年代东北文学界里 发挥最重要作用的作品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前,端木由香港归到北京一年后和 钟耀群结为夫妇80 年代时,端木被选作担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之后升 职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85 年,他和妻子合著发表《曹雪芹》中卷[5]1.2 曲作者简介贺绿汀,生于1903 年,享年96 岁,籍贯湖南邵阳人,是中国知名的红色音 乐家、活动家和教育家,代表乐曲有《嘉陵江上》和《游击队歌》等贺绿汀从 小就在湖南邵阳的农村里生活,年幼时艰苦求学,20 年代首次开展音乐行动, 青年阶段就参与革命活动28 岁时在上海国立音专学习,获得名师教导,拥有 了系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功,十分熟悉中西创作方法因为他拥有扎实的传 统音乐基础,1934 年于某次世界的收录含有民族特色的独立小品创作比赛里, 凭借一首《牧童短笛》获得冠军,第一次完成了中国音乐作于世界范围里获奖的 里程碑1937 年进入抗日战争时期,贺绿汀成为了救亡演剧一队的成员,经常 与工农兵学交流,事业进人了成果期,发表了《保家乡》,《游击队歌》和《上战 场》等著名乐曲,《嘉陵江上》也在这环境下诞生赵讽评价道:“可以看出肖友 梅和青年时期的贺绿汀,已经专注在“民族元素”类的创作,而且获得了可喜的 成果,归于现实主义[6]然而随着 30 年代日本帝国军队的侵略,现实主义创作 方式获得了发展;因为抗日救亡运动的迫切需求,“民族风格”的内涵也获得了 升华,更首要的为世界观的导向起到了根本的地位。

贺绿汀后期成为一名共产主 义先锋者,其先前乐曲田园牧歌式的《牧童短笛》由于国内危难丛生,风格骤然 改变,例如《垦春泥》和《胜利进行曲》等,《游击队歌》可谓是革命斗志歌曲 里的代表作贺绿汀的生涯对听众理解《嘉陵江上》作品具有很好的作用”二)《嘉陵江上》创作背景抗日期间,贺绿汀先生同意党的任务到达战场后方的重庆开展党的宣传任 务那时,贺先生的居所就位于南纪门码头边上,并靠着峭壁的筒子楼,长江就 在贺先生的家门口流淌着,夜以继日的永无停息在家里,他多次目睹扶老携幼、 来自每个地方逃脱来的百姓们乘坐的轮渡,长江面上随水流而下的尸体,和摔倒 躺在路边的躲避从军参战的逃难者目睹了一次又一次支离破碎的残酷现状,仿 佛是一阵的无声却有力的倾诉,不停息地呼吁着国内热血和爱国的艺术家把表达 着中国百姓血与泪的悲痛心境以歌声传唱起来当时,潘奇把端木蕻良诗人的《嘉 陵江上》歌词交到贺先生的手上,祈求他能够谱曲,用作宣传抗战,激励前线战 士的勇气[7]贺绿汀阅读后,不觉地被歌词的情真意切所打动,然后,每日黄昏, 在沉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发下,贺先生会经常独身来到长江边,漫步在江边的 浓厚的暮霭中望着长江边上的浪花,一直使用邵阳腔,细声地阅读端木蔡良先 生的所给的歌词,无休止地体味着词中的思绪,细细咀嚼着诗句中的含义,领略 词中的态度,思量着词中的哪部分重要、要求强调的,哪些内容是不装饰的,同 时也探索着曲谱的布置采用何种方式。

《嘉陵江上》的曲创作十分困难,贺先生经过六次谱曲和六次弃曲但是有 志者,事竟成,无法考究度过了多少此在江边深沉诵读与沉思的暮霭,在反反复 复地使用各种音调阅读诗词的第一句“那一天”后,贺先生最后寻找了一个通过 小六度音程来引导的动机突然间,借助此动机,他获得了灵感,让他的曲谱框 架突然明亮了不出数日,他把此动机为基础,一发不可收拾地依据诗馁的音调 起伏变化再发展起来最终,旋律非正式化、节奏自由化、曲式非方整和充满情 绪切换的带有戏剧性的艺术歌曲《嘉陵江上》在每日日薄西山下反反复复品味 诗句之中横空出世,受世世代代传颂⑻二、 《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曲式与和声《嘉陵江上》应该划分为两段,和歌词的意群相同,第一段表述的是悲惨的 追忆,每个乐句标有错落有致的数个长音,拖腔与高频率短音组成,还多次应用 三连音音型,时音乐营造了动荡紧张的氛围,仿佛悲伤之中隐藏着无比的激怒, 结束在第39小节第二段是积极型的决意陈述,其后持续的弱拍起八分音符的 多次出现,传达了越来越有上升的肯定,最后歌曲在高潮中终止图.1.单二部曲式的曲式结构结构类别李二韶曲式垢构部分引子A:'TH小节1T10—3940—42■I:'; nl诡性h;b:':;整首乐曲以小调为基础,首先钢琴伴奏的引子使全曲营造了一种浓烈的氛 围。

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然而此句的含义不完整,音乐也显然地呈 现了一个还没终止的停止第二句“我便失去了我的田舍、家人和牛羊”,在“羊” 字上标记了小调的全部终止前面最高音位于“田”字上,随后逐渐地往下降, 在位于小字一组“羊”字上,此刻乐曲再次起步向上前行:“如今我徘徊在嘉陵 江上”由于感受到家乡春泥的倾向前半句置于小字组升音“上”里,后半句位 于小字一组的升音“香”字上,此刻伴奏位于高音里轻柔地放出属和弦上持续的 音乐随后是“一样的流水,一样的月亮”,含义再次归到嘉陵江边歌声,忽然 由小调切换到大调⑼伴随“我已经逝去了一切欢笑和梦想”乐曲再次切换到小 调同时伤心而弯弯曲曲地往下继续,终止在小字组里音“想”歌曲此时好像结 束了,然而伴随着又一个尾声:“江水每夜呜咽地流过,都仿佛流在我的心上”, 音乐徐徐往上升,最终终止于小字一组音,这才是第一段最终的完结《嘉陵江 上》的第二段乐曲,情绪骤然切换,旋律采用中高音区,氛围慢慢爬升热烈,再 使用排比句把音乐一直推向情绪的顶点图.2.谱例1把我打胜仗的我塔團回去,从赦人皓翳打丛星目 去I _■__>-|1—1I—— -f—•:仁耳44芬计亡-l:讯 Jj-尸 ■IE 枷耶議樓丁的耒 笫 我 iS痢回去+ 从敌人的枪弹底下此刻钢琴上标记了八分音符和弦的多次重复,旋律由大调切换小调。

轻声低 吟唱“我必须回到我的故乡,为了那没有收割的菜花”然后忽然热烈起来,演 绎出“和那饿瘦了的盖羊! ”调性再次切换到大调然后是沉重的歌声“我必须 回去”,一波未停一波又起,在高音区再次听到愈演愈烈的歌声:“我必须回去, 从敌人的刺刀从里回去!”接着调再次切换到小调,“把我打胜仗的刀枪,放在我 生长的地方”唱到此刻为小调,推至最终的高潮与拉起了演奏的帷幕二)旋律与调性旋律具有雄厚、豪迈和沉稳的特质在《嘉陵江上》作品中,贺先生应用了 一种处于歌剧宣叙调与咏叹调之中的音调,组成了富有戏剧性的二段体模式旋 律是紧接着其歌词中的语言特征,朗诵往前而变化,第一段旋律首要表达的是悲 惨性的追忆前奏的前面位置,可以看到一个八度的跳跃,接着伴随着的是大、 小、增二度与四度的快速下降,到达开展演唱位置标记的这个有力量且同音重复 的音调,宣扬了贺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