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个人主义的毁灭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99KB
约5页
文档ID:517456019
个人主义的毁灭_第1页
1/5

个人主义的毁灭1909月9月,杰克•伦敦的小说《马丁 •伊登》(Martin Eden) 创作完成, 这部创作于旅途中的长篇小说一问世就震惊了世界文坛对于小说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的个人形象,评论家们的说法历来不一,但是纵观杰克•伦敦的生平以及创作思想的发展脉 络,我们不难发现,在创作过程中,杰克・伦敦的思想相当的纠 结,他在将充满个人主义思想的马丁・伊登毁灭的同时,也发出了深深的叹息一 必须明确的一个问题为了印证《马丁 ・伊登》是作者的自传体小说,许多评论家 对作者的生平和马丁・伊登的生平做了详细的比较,并且各自得出了自己满意的答案但是,《马丁 ・伊登》这部小说一问世, 杰克・伦敦就多次宣称作品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并不是他自 己在赠送给弗雷德里克・贝姆富尔德的《马丁・伊登》一书的 题词中,杰克・伦敦这样写道:”……这部书完全是为了攻击个 人主义,马丁・伊登自杀的原因也是因为他是一个极端的个人主 义者,根本不去考虑其他人的需求,所以,当幻想破灭以后,他的生活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在写给一位名叫布莱克的读者的回信中,杰克・伦敦这样写道:“马丁 ・伊登是一位个人主义者, 而我却是一位社会主义者,这就是马丁・伊登为什么自杀而我能 够活下来的原因。

对于《马丁・伊登》是否是作者本人的自传体小说这个问题 上,本文作者认为,不管是不是自传体小说或者半自传体小说,和其他作家进行小说创作一样,作者杰克・伦敦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绝对使用了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生活中的一部分素材, 甚至参考了自己成长的过程进行创作 小说之所以是小说, 而不是人物传记,这就是最大的区别明确了存在于《马丁・伊登》这部小说中的这个问题,我们 才可以在参考杰克・伦敦创作思想的基础上进入这部小说的内 部,从发生在马丁・伊登身上的故事来进行论述,而不会完全依据杰克・伦敦的生平进行论述,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二 杰克・伦敦和马丁・伊登生平比较尽管笔者不赞成自传体小说这种说法, 但是在探寻小说中主人公思想核心的过程中还必须参考作者的生平, 从而探索作者在创作小说时的思想状态,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杰克•伦敦的生平1876年,杰克•伦敦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但是,贫苦 的家庭并没有磨灭杰克・伦敦的意志,反而激起他和生命进行抗争的勇气他嗜书如命,还不到 9岁就将华盛顿・欧文的《阿尔 汗伯拉》读得烂熟, 10 岁在作报童、罐头厂工人期间也不忘读书他意志坚强, 13 岁就可以独自驾船穿过旧金山湾,并做了 蚝贼。

17 岁,他开始做水手,远涉重洋到朝鲜、日本、白令海等地进行捕捞工作 在此期间, 他仍然不忘读书, 坚持读完了 《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等文学名著远航归来的一次意外获奖,验证了杰克・伦敦的文学潜力逐渐长大的杰克・伦敦逐渐醒悟, 他决定学习电气, 但是最终却失去了工作 接下来,杰克・伦敦开始了几年的流浪生活,流浪归来的他接触了一些先进思想家的作品,其中包括马克思撰写的《共产主义宣言》接触了先进思想的杰克・伦敦开始参加进步活动,并一度被捕后来, 他又通读了达尔文的 《物种起源》 、 斯宾塞的 《首要原理》 、弥尔顿的《失乐园》、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这些著作大大开阔了杰克・伦敦的眼界,使他的思想逐渐成熟父亲死后,杰克・伦敦一边工作一边写作,可惜他的作品基本上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但是他并不气馁, 继续坚持创作 1900 年小说集 《狼子》的出版,使杰克・伦敦一下子蜚声美国文坛,短短 16年的时间内,他就出版了 50多部作品杰克・伦敦成名后,置办了自己的庄园, 但是他的妻子和前妻有相同的毛病, 他钟爱的女儿爱的却是母亲, 他的朋友后来因为财富而纷纷背叛了他, 他新建的别墅毁灭于大火,他的 40 万株树苗和良种牲畜陆续死光,这些都使他心力交瘁, 并因此而引发了疾病, 为此他常常靠酒精麻醉自己。

1916年11月22日,身患尿毒症的杰克•伦敦在饮用过量的吗啡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2马丁•伊登的生平马丁•伊登是一位水手,在偶然挽救了亚瑟之后,认识了亚 瑟的妹妹罗丝年轻貌美、谈吐优雅的罗丝一下子征服了马丁 ・伊登在爱情力量的感召下,马丁 ・伊登刻苦学习,努力写作,目的就是为了跻身于上流社会,取得和罗丝相匹配的地位马丁・伊登的写作一开始就遇上了难题,尽管他全身心地投入写作,可他的作品并没有获得认可,但是他仍然坚持不懈在和罗丝往来的过程中,马丁 ・伊登发现上流社会一样下流、龌龊,在一次辩论中,他严厉批评所谓的“高等人士”,从那一天开始,马丁•伊登就被拒于亚瑟的家门之外,罗丝也和马丁・伊登断绝了往来马丁・伊登不再继续写作,而是将原来创作的作品再次投出, 但出人意料的是, 原本无人问津的作品却接连不断地被采用了,马丁•伊登一下子成为了大作家成为作家的马丁•伊登用他的金钱资助所有在他贫困时帮助过他的人 而原来那些看不起他的上流社会向他伸出了热情的手,就连罗丝也要求和他同居看透了人情冷暖的马丁・伊登再也没有生活下去的勇气,于是他纵身一跃,投入了大海的怀抱3杰克・伦敦和马丁・伊登生平比较通过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杰克・伦敦和马丁・伊登同样都是从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一跃成为大作家, 最终都是自杀身亡,但是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杰克・伦敦从小就喜爱读书, 其努力奋斗是下层劳动人民的自觉性行为, 是为了改变生存状态的本能追求;而马丁・伊登却是因为受到爱情和梦想进入上流社会的刺激,是带有极端个人主义目的的行为其次,杰克・伦敦成名后,置办了自己的庄园,但他两任妻子的毛病,他女儿的疏离,他朋友的背叛,他新建别墅的毁于一旦,他的树苗和良种牲畜的陆续死光都使他心力交瘁,并因此而引发了疾 病;而马丁・伊登却是根本不在乎金钱, 他将自己的金钱用来资 助贫困的人,资助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再次,杰克・伦敦临死前 不仅心力交瘁,而且患上了严重的尿毒症, 一度沉溺于酒精麻醉 之中,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使他再也承受不起, 于是他选择了自杀; 而马丁・伊登的自杀是看透了人情冷暖,声名财富方面的成功, 罗丝以及上流社会的丑陋使他个人主义追求失去了目标, 在失去 了人生的目标之后,他选择了自杀值得一提的是,当杰克・伦 敦创作《马丁 ・伊登》的时候,他的生活相当的惬意,他正带着他的第二任妻子夏米安・基特里奇作七年的环球旅行,此时的他决不会给自己设计一个自杀的结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