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必备前提(西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巧红 730070)摘要: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一个艰巨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 仅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需要更高生产关系的成熟以及人与社会 的协调发展到一定程度这构成了公有制代替私有的必备前提条件 关键词:私有制公有制生产力 马克思在《宣言》中提出消灭私有制时,同样也论述了公有制代替私 有制的必备前提条件即“两个绝不会”,它作为“两个必然”思想的 重要补充,证明了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也是一个科学辩证的理性过程一、生产力的极大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生产力的高级自由的发 展是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绝对必须的前提条件恩格斯曾说:“所有 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产生了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相适应的 生产力的必然结果1他认为所有制关系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发展的结 果来决定,当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的时 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时间就会到来,但是时机的成熟并不意味着 就可以一下子废除私有制,就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 到为实现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 2,它是一个不断促进生产发 展和创造必须物质资料,进而消除的过程,所以说要想以一种新的社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版第1卷238页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版第1卷239页会制度代替另一种旧的社会制度,最基本的只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的 这一过程状况为依据。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是决定社会形态的物质基础既然一切的生 产关系都是以现存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那就意味着不同的发展程度 会决定出现不同的社会形态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手推磨产生的是 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然而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化却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间 的矛盾日益加剧,这就为以“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被新的能够适 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公有制社会形态所取代提供了根本的矛盾基 础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是摆脱贫困普遍化的必经之路生产力的 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 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 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 燃3马克思认为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相对不足的结果,而消 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应该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情况 下进行,不然可能会导致极度的资源浪费和极端赤贫的出现,更糟糕 的结果可能会导致社会矛盾的加深,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 当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还在发挥着生产力发展的助力的时候,生产力的 高度发展还没耗尽资本主义所有优势的时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不 科学的。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的成熟私有制既然是伴着生产力发展的过程走向灭亡,代之以更高生 产力发展而来的公有制,而这一历史的必然结果必须是以适应生产力 发展的社会关系发展同时进行着并且相互促进马克思认为生产关系 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只有这种生产关系在旧社 会的胞胎里成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才能为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创造出 社会发展条件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发展是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制度 保障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 性质,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以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 料为基础的私有制关系,从而决定这些关系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 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的而 又最完备的表现4而在未来社会建立起的公有制社会则是“把资本 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 5在这里财产的性质发生了 改变,失掉了它以前的阶级性质,代之而来的是公有制的性质在适 应生产力极大发展的生产资料公共占有的公共制的社会保障下,生产 力的发展沿着共产主义的方向必将发挥出前所未有的潜力,使得未来 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成为不远的事实。
第二、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是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阶级基础 新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旧社会关系里蓬勃发展的同时,旧社会腐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09,第41 页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朽退化也正在加剧随着旧社会矛盾的凸显和资产阶级的日益萎缩, 无产阶级作为新生的力量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成长为代替资产阶级 私有制最有力、最彻底的革命力量,他们即是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也 是完成社会变革的直接参与者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无产阶级性质的 分析对他们寄予了无比厚望,认为无产阶级必须组建起自己的组织机 构,形成自己的政治理论和指导思想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使无产阶 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6建立 起公有制的社会只有当无产阶级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使得自身 的思想理论极大发展和成熟的情况下才能完成这一伟大的革命使命三、人与社会高度协调发展 关于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的重要社会历史 前提这一观点,虽然马克思主义者没有直接论述,但是从他们关于未 来社会发展的观点中可以得到随着未来社会阶级和国家的消亡,社 会的发展达到了统一的存在,与此相适应人的发展也破除了所有的依 赖关系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
这说明新的社会所有制关系 的建立不仅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成熟,同时也需要在它们之 上的社会和人的协调平衡的发展一方面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发展为生产力的更高发展铺平了路 段主体性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承担者人只有掌握了物质生 产资料在意识的指导下,作用于客观的存在对象的时候才能起到改造 社会的作用如果人仅仅停留在过去的发展程度不进行自身的发展, 那么社会的发展程度也将永远的静止在那个状态社会的发展又为人 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人的发展是以对社会发展的继承基础为前提,人 的发展只能在现有社会的发展中进行,是不能越过社会发展的事实的 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的不自由、“异化”了的畸形发展正 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大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种失去平衡性的发 展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延缓了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的 进程,只有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的统一和协调,才能加速生产 力的大发展,进而加快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社会的步伐另一方面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又为公有制社会的建立创造了必 要的社会环境马克思坚决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最终目的就是建立 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 条件”“一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高级社 会形态”7。
从这可以看出,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畅想不仅需要人 得到自由,更需要由自由发展着的人所创立的自由发展着的高级社会 他将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完全联系在一起,认为只有自由自在发展着 的人和发展而来的高级社会的双向互动才能为公有制社会的建立提 供优越的环境因此,在当前社会,生产力还较低下,社会发展与人 的发展还不完善时,只能不断地去发展生产力,努力实现人与社会发 展的协调,为未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创造必备的社会环境总之,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有它必备的物质和历史前提的,只 有明确了这点,才能在奔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上减少绕道,才能在现下静心静气的搞好现代化建设参考文献:[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72.[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M]. 人民出版社,1972[3] 列宁专题文集[M].人民出版社,2009.[4] 共产党宣言[M].人民出版社,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