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解表药归纳总结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4.50KB
约6页
文档ID:517078155
解表药归纳总结_第1页
1/6

解表药1•含义: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2•共性(1) 药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且药物大多质轻(多为花、叶类)而清轻上扬宣散; 其归经主入肺、膀胱或肝经,偏行肌表2) 功效:使初入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而主具有发汗解表作用相关功效释义:1 )发汗解表:解表药多辛散轻扬,具有使患者发汗或微发其汗,使表邪随汗出而解,从而控制疾病转变的作用, 达到早期治愈疾病的目的 这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其 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意思古时称其为“开鬼门”,鬼(同魄)门即 指汗孔,“开鬼门”,即指发汗2) 发散风寒:解表药中,一般具有性味辛温,人肺与膀胱经,能达表以辛散风邪,温散寒 邪的药物,具有治疗风寒表证的作用,如麻黄、桂枝、紫苏叶等3) 疏散风热:解表药中,一般具有性味辛凉,人肺与肝经.能达表以辛散风邪.凉散热邪. 其 发汗、发散之力均较发散风寒药为弱的药物,具有治疗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的作用,如桑叶、菊花、蝉蜕等4) 发表解肌:即具有治疗外感表证初起有汗的功效有辛温解肌,如桂枝;辛凉解肌,如葛 根也可以说是比发汗而较弱的解表作用。

3) 适应证:主要用于外感六淫之邪, 病位浅在肌表肺卫肌肤所致之表证 症见恶寒、 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其中尤以恶寒为表证特征表证又分表寒(风寒表证),表热(风热表证),表虚(气虚表证、阳虚表证、阴虚表证、血虚表证),表实(风 寒夹湿表证、风寒表实证)等见下表各类表证症状的要区别证型恶寒发热汗出头痛身痛等舌苔脉象风寒表证重轻无汗(或有汗)头痛身痛,不渴舌淡苔薄白浮紧或缓风热表证轻重多有汗头痛、头晕、咽痛、口渴舌淡苔薄黄浮数风寒夹湿重轻多无汗周身酸痛或重舌淡苔薄白或腻浮紧或濡气虚表证易感冒或反复感冒,或全身乏力,加上述风寒表证或夹湿邪的症状舌淡苔白浮、按之无力阳虚表证寒重热轻,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舌淡苔白沉无力或浮大无力血虚表证表证伴血虚特征舌淡苔白浮、按之无力阴虚表证风热表证加阴虚特征舌淡苔白浮虚数无力(4) 有功效及适应证:借其辛散、宜肺、散表、达表透邪之功,有的解表药兼有宣肺利尿,宣肺止咳平喘,宣毒透疹,祛风胜湿止痛,解表消疮等作用,故还可分别用于水肿、尿闭因 肺气不宣者.咳喘.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风湿痹痛或头痛身痛, 疮疡等疾病的初起阶段而兼表证者。

值得注意的是,若上述病症不具备初起而兼表证的前提条件,则不可用,因里证而不能发汗解表相关功效释义:1) 宣肺利尿:即具有恢复肺之通调水道功能,开肺气而利水湿的功效,适用于表证咳 嗽气喘而有水肿•浮肿以上半身和面部为甚,小便不利,量少色深黄,腹部胀满,伴有咳嗽 气喘 或有寒热,苔白滑,脉浮滑,如麻黄桂枝等药物2) 宣毒透疹:“肺合皮毛”,若外感表邪而致麻疹,风疹,疹子应出而未出或出而不 畅之 时,采用辛散解表的药物,宣发其肺气,使疹毒之邪从皮毛透发于外,使疹出顺利, 不致发生变证3) 解表消疮:若疮疡初起而兼表证,则可通过解表药的开宣肺气、达表透邪之功以消解疮 疡4) 通窍止痛:指苍耳子、辛夷、白芷等药物,具有能使鼻窍通畅而达到消除因风邪阻塞而 致鼻渊所引起的头痛、鼻塞流涕的功效5) 穴肺利咽:一般具有辛凉性味,入肺经,具有消除风热表证或沮病初起而引起的发热,咽 喉疼痛的功效,如薄荷,牛蒡子、蝉蜕等6) 升举阳气:具有解除脾胃气虚而下陷的功效如用柴胡、升麻配伍人参、黄芪等药物, 能治疗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而出现的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证5) 分类:表证主要由风邪所致,但风邪却常由夹寒与夹热之不问,故而解表药除了共具 有辛味外,分别还具有温性与寒性。

其中辛温入肺或膀胱经者,善于发散风寒;辛凉入肺或 肝经者,又长于疏散风热,故解表药分为发散风寒药、疏散风热药两类其中若寒、温药性 不明显,或性平的解表药,则随配伍既可用于风寒表证,又可用于风热表证6 )选用及配伍原则1)针对外感风寒,风热的不同,分别选用发散风寒药或疏散风热药2)随兼夹证,季节气候变化及患者体质不同等而选用或配伍用药:①如夹湿者,选用兼能 祛风湿的发散风寒药;②痹病初起,选用兼能祛风胜湿止痛的解表药,并配伍祛风除湿 药; ③暑多夹湿,暑季可配伍祛暑化湿药;④秋多兼燥,秋季可配伍润燥药:⑤风热表证 或温病初起,热邪较盛者,当配清热解毒药;⑥若虚人外感,正虚邪实,即当患者气虚,血 虚、阴虚、阳虚而外感表证者,分别配伍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品,以扶正祛邪7)使用注意1) 发汗适度,微汗为佳,中病即止:因“过汗伤阴”,“大汗亡阳”,故对发汗力较强的 解表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伤阳耗气,损及津液,甚或“亡阳”、“伤 阴”2) 久病体虚、老幼、妇女胎前产后均不宜用大剂解表药3) 对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久患疮疡、久患淋病、失血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故《伤 寒论》中有“汗家、疮家、失血家不可汗”的警语。

4) 注意因时、因地适当增减用量:①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轻;②冬季 腠理致密,不易出汗,用量宜重;③北方严寒地区用量宜重;④南方炎热地区用量宜轻5) 煎药法:解表药多为辛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辛味 药物绝大多数含有挥发油(解表药中仅桑叶、菊花、蝉蜕不具有辛味),而且是较高比例的 挥发油,挥发油在常温下就能挥发解表药归纳小结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1)按功效归纳1) 发汗解表:①较强:麻黄、羌活、桂枝、香薷、细辛; ②较弱:葱白、生 姜、胡荽;③用温和:荆芥、紫苏 、防风2) 止咳平喘化痰:麻黄、生姜、细辛、胡荽3) 利水: 麻黄、香薷、桂枝4) 透疹: 荆芥、胡荽5) 止头痛: ①头痛: 白芷(阳明经) ②后头痛: 羌活(太阳经) ③巅顶头痛:藁本(厥阴经) ④少阴头痛:细辛(牙痛)6) 止痹痛: 羌活、 藁本、 防风、桂枝、苍耳子 适合于上肢痹痛的药物: 桂枝、 羌活、桑枝(祛风湿药)及姜黄(活血化瘀药)7)通窍止痛,疗鼻渊:苍耳子、辛夷、白芷、细辛8)止呕:生姜、紫苏梗9)疗疮解毒:白芷、生姜汁、紫苏叶、(2)常用要药1)发汗解表之峻药:麻黄。

2)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3)“呕家圣药”,即止呕之要药:生姜4)暑月解表要药,“夏月麻黄”:香薷5)疗鼻渊头痛之要药:苍耳子、辛夷3)有毒药物1)有小毒:细辛 2 )有毒:苍耳子(4)常用配伍药对③风寒③寒饮:1) 发汗解表:①表实无汗:麻黄与桂枝; ②表虚有汗:桂枝与白芍; 或夹湿:荆芥与防风; ④轻症:生姜与大枣,生姜与葱白2) 止咳平喘:①风寒实喘:麻黄与杏仁;②风热实喘:麻黄与石膏; 干姜与细辛、半夏3) 胜湿止痛:①羌活与防风; ②羌活与独活4) 疗鼻渊:苍耳子与细辛5) 疗寒饮呕吐:生姜与半夏第二节 疏散风热药(1)按功效归纳1 )疏散风热常用药:薄荷、桑叶、菊花、蔓荆子、蝉蜕2) 利咽: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3) 明目:桑叶、菊花、蝉蜕、木贼、白蒺藜(平抑肝阳药)4) 透疹:升麻、葛根、蝉蜕、牛蒡子、白蒺藜(平抑肝阳药)5)清利头目:蔓荆子、薄荷、菊花、桑叶6)升阳:柴胡、葛根、升麻、 7)疏肝:柴胡、薄荷、白蒺藜(平抑肝阳药)2)常用要药1)宣肺疗哑:蝉蜕2)疏肝解郁:柴胡3)升举阳气:升麻、柴胡3)(常用配伍药对)1) ①疏散风热:桑叶与菊花; ②薄荷与牛蒡子; ③金银花与连翘(清热解毒 药)。

2) 利咽:薄荷与牛蒡子、蝉蜕3) 疏肝:①柴胡与薄荷; ②柴胡与白芍、当归4) 辛凉透疹:葛根与升麻5) 升阳举陷:柴胡与升麻并配人参、黄芪6) 和解少阳:柴胡与黄芪7) 除烦:淡豆豉与栀子8) 明目:①风热目疾:桑叶与菊花; ②肝虚目疾:菊花与枸杞子功效相似药物的异同比较1 麻黄与桂枝的异同 :相同点 :均有辛味,同具有发汗解表之功,用于于外感风 寒表实证,常相须为用 相异点 :麻黄还具微苦之味,发汗力较桂枝强,尤长治 疗风寒表实无汗证, 能宣肺平喘, 与杏仁相配用于风寒实喘; 与细辛干姜相配用 于外寒内饮之咳喘;与石膏相配用于肺热喘咳还有利水消肿之功,配生姜、白 术治疗风水水肿而桂枝还右甘味,发汗力较麻黄缓和,无论风寒表实无汗、表 虛有汗均可用之, 表虚有汗常配白芍 又能温通经脉, 随配伍用于寒凝血滞诸痛 证,如上治上肢痹痛,中治胸痹、虚寒腹痛,下治经闭痛经还能助阳化气,配 伍茯苓、白术,用于脾阳不运,痰饮眩晕及膀胱气化不行之水肿、小便不利;还 可配伍炙甘草、人参,通阳以治心动悸、脉结代2 紫苏、荆芥与防风的异同 :相同点:均有发表散风之功,其力不及麻桂峻烈, 为一般风寒感冒的常用温和之品。

相异点:紫苏:①兼理气散寒,发散力较大,故风寒感冒无汗或脾胃 气滞者多用之;②还能理气安胎,解鱼蟹毒荆芥:① 性质平和, 长于散风,为发表散风通用 药,发汗之力大于防风, 风寒风热皆用; ②还能透疹疗疮,炒炭止血防风:①甘缓不峻,为治风通用药,发汗力较弱, 但长于胜湿,治风寒夹湿感冒及风寒湿痹,头风头痛;②还能解痉,治疗破伤风, 炒炭止泻止血,另能治疗砷中毒3 香薷与麻黄的异同 :相同点:均辛温, 人肺经, 同擅发汗散寒解表, 利水消肿,用治表 寒证及水肿相异点:香萧:①善于发越被遏之阳气而发汗解表,又能 化湿和中解暑; ②主抬 阴暑证夏季乘凉, 饮冷或外感风寒暑湿之恶寒发热、 无 汗、吐泻等,故有“夏月麻黄”之称 麻黄:①长于开宣肺气,透发毛窍而发汗解表,其发汗力较强,散寒力较大,但尤和中化湿之 功;亦能宣肺通水道, 有较强的止咳平喘之功; ②适用于外感风寒, 发热恶寒, 无汗之表实证 及肺气 壅遏的喘咳证和兼有表证的水肿证4 羌活与藁本的异同 :相同点:均为辛温燥散之品,善除太阳经风寒湿邪,可治 风寒感冒, 头痛身痛, 风湿痹痛 相异点: 羌活善治头痛背强, 尤以后头痛为优, 且通痹止痛之功也 胜于藁本;藁本芳香升散.巅顶头痛非此不除。

5薄荷、牛蒡子与蝉蜕的异同:①相同点:均具有疏散风热,利咽透疹之功 主治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 咽喉肿痛、 麻疹初期透发不畅、 风疹等症 ②相异点: 薄荷疏散风热之力较强,且能上清头目,下疏肝气,又可治疗风热目赤,肝郁气 滞之胸闷胁胀等症蝉蜕还有明目退翳,祛风止痉之功,可用于风热目赤翳障、 惊风、破伤风、小儿夜啼等症牛蒡子还具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之功,可用于 热毒咽痛、咳嗽、疮疡、痄腮及便秘等症6.桑叶、菊花与蔓荆子的异同:相同点:①同具有疏散风热,清泻肺肝,平肝明目之功, 常相须为用;②用治外感风热,温邪犯肺,头痛咳嗽及风热上攻,肝火上升,目赤肿痛,目 暗昏花, 肝阳眩晕等 相异点: 桑叶发散作用不及薄荷, 疏散解表力胜, 且能清肺润燥止咳, 兼能凉血止血, 肺热燥咳, 血热吐衄, 每多用之; 菊花长于平肝明目, 息风止痉, 兼能解毒, 故肝阳眩晕,虚实目疾,肝风内动及疔疮肿毒多选用;蔓荆子主散头面风热而治头痛目赤, 齿龈肿痛兼可用治湿痹拘挛也取散风止痛之功,其发散解表之力较桑、菊为弱7 升麻、葛根与柴胡的异同 :相同点:均具有发散风热、升阳之功主治风热表 证或温病初起及中气下陷的久泻等。

相异点:①葛根长于解肌,为治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