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复习资料1、 精神分析的理论构成:P124① 意识与无意识理论: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自己觉察的,弗洛伊德把这些能够被子我意识 到的心理活动叫意识无意识,一般是指不知不觉的、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不能用言语 来表表达在无意识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可以进入意识,被人们察觉,这一部分无意识被称作前 意识,后来把不能进入意识的那一部分无意识特别称作无意识② 人格结构说: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自我、本我、超我三部分组成③ 人格发展理论:a生本能:性本能、自我本能b死本能:指向外部表现为战争、攻击、破坏; 指向内部表现为自残、自杀④ 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自我对本我、超我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协调中,常受到“这三种危险的 恐吓”当它难以忍受其压力时,就使它发展了一种机能,用一定的方式调解冲突,缓和这三 种危险对自身的威胁常见有:压抑、投射、否认、合理化、退行、置换、升华、反向形成2、 性心理发展的五阶段:P124口欲期(0—1岁)这一时期口腔部分是能够引起快感的主要部位,即性感带,而口腔部分 的满足与否便会成为形成他人格特征的重要因素这一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吮吸和啃咬肛欲期(1—3岁)自发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方法。
通过父母有意识的训练,他就会知 道应当遵循现实原则来控制排泄的行为,所以这种以肛门活动来获得快乐的行为主宰着本阶段 的人格发展,肛门也就成为了儿童发展阶段中的第二性感地带性器期(3—6岁)这一时期儿童开始对性器官发生兴趣,他会去触摸或者显露自己的性器 官,并对其他人的生理构造也产生兴趣,而且恁刚从中得到快乐,这时人格发展就进入了性器 期阶段这一时期会出现男童的“俄狄浦斯情结”和“阉割焦虑”,女童的“奥列屈拉情结” 和“阴茎嫉妒”这种冲突引发的焦虑,会导致儿童内化性别角色的特征,和与之竞争的同性 父母的道德标准潜伏期(6—12岁)性器官的创伤引起性冲突的压抑,性冲动转移到学习和充满活力的游戏 活动中随着儿童在学校获得更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对社会价值的内化,自我和超我持续不停 地发展青春期(12—18岁)青春期的到来唤醒了性冲动,青少年必须学会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 达这种冲动如果发展是健康的,婚姻和抚养孩子能够满足这种成熟的性本能3、经典精神分析治疗方法:P125—130① 自由联想:是要求当事人将进入自己意识的任何内容,无论其性质如何,都能无所畏惧的 讲出来,即当事人要毫无保留的诉说他想要说的一切,包括近况家庭工作童年记忆随想对事物 的态度个人成就和困扰思想情感等,甚至是自己认为荒谬或奇怪的不好意思讲出来的想法。
② 释梦:释梦的过程是一个增加自我认识、疏泄情感、整合意识与潜意识的过程,具有同心 理治疗一样的作用原则:把梦的内容分成各个部分、要了解梦者的生活经历、利用自由联想、 利用象征知识③ 解释:(过程)了解来访者表现出的不良行为或不健康心理的由来、清楚这些心理现象和行 为的形成机制是怎样演变而来的、根据理论和临床经验给来访者一个满意的说明,即说明他目 前症结的起源④ 疏泄法(宣泄法、洗净法)通过痛快淋漓的倾诉,让当事人把压在心头的郁闷、精神负担 和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说出来,从而恢复心理平衡,防止躯体和精神发生疾病的一种心理治疗 方法(原为布洛伊尔所创)⑤ 精神集中法(前额法):即在让当事人精神集中的情况下,要求其回想构成患病原因的过去 经历的方法⑥ 失误分析:即通过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犯的行为倒错来揭示潜意识被压抑的动机(失误 分析的过程:确定所犯的失误行为与潜意识动机的关系、挖掘被压抑的潜意识动机、分析倒错 行为的心理动机,说明事物的潜意识动机)⑦ 移情分析:移情是指在治疗过程中,当事人把潜意识内对某一对象的情感转移到治疗者身 上,爱为正移情,恨为负移情过程:洞察移情想象、联系当事人的实际情况,追述曾经的经历 和被压抑的冲动动机,对目前状态给予说明和解释)。
⑧ 抗拒或阻抗分析:分析师对当事人阻抗治疗进展及防治揭露潜意识内容的表现,寻求原因, 进而合理的分析原因(过程:观察阻抗现象的发生、向当事人解释阻抗发生的原因是自我防御 机制,治疗要取得进步及要打破防自我御机制、联系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对其防御机制作出解 释,并使当事人能理解)阻抗是对抗治疗进展及防止揭露当事人潜意识内容的阻碍4、 意象技术的基本原则:P131① 自知为本:意象对话必须用于增加来访者对自我的认知,而不能忽略自知而只处理具体 问题,更绝对不能削弱或掩盖自知② 生命与成长为本:意象对话以生命为本,而不断成长是生命的本质要素,所以意象对话 以成长为本③ 真爱为本:意象对话认为真实的爱是心理治疗的根本④ 勇敢地承担:对生命中的苦难和心理上的痛苦,对于所恐惧的失误以及有责任面对的 命运,意象对话的原则是敢于承担5、 心理能量的两种运动形式:释放、固结(压抑、沉溺)正常释放:如果没有障碍和其他异常,里比多就会自然释放自然释放导致产生一些内在 或外在的行动,并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心理能量的正常释放,常常使人感受到情绪宣泄的畅快 感压抑:当心理能量被压抑而不能得到充分释放时,能量便会积累其作用就像大坝,把里 比多的能量堵截起来。
压抑的益处是可以使人将这些能量升华,做一些创造性的事情压抑过 度则会造成太大压力,心理疾病的产生就和压力太大有关沉溺:现实疗法的创始人格拉塞认为:沉溺是一个循环,积极的沉溺对人有益,消极的沉 溺导致事态恶化不论压抑还是沉溺,都是能量的相互作用即在某种活动中被压抑时,就会 沉溺于另一种活动6、 意象的治疗过程:P134初始阶段(建立良好的资方关系、初步判断来访者的心理状态和问题以及确定治疗的目的计划 并和来访者达成共识)、矫正阶段(化解消极意向)、结束阶段7、 行为治疗基本过程:P142① 行为评估(行为问题的鉴别、问题行为的分析)②治疗方案的实施(确定目标行为、选 择方法技术、实施治疗计划)③治疗效果的维持(行为维持也称行为泛化,失职行为改变的效 果与行为矫正方案不同的场景和时间中去)8、 问题行为的鉴别P142:①行为不足②行为过度③行为不当9、 行为治疗要完成的任务P143 :①确定目标行为②选择方法技术③实施治疗计划10、 冲击疗法治疗过程P147:① 进行疗法前的说明②进行身体及精神科检查③治疗场地及其他条件的准备④实施冲 击11、 人本主义人性观P157:①人性本善②实现趋向③机体智慧和机体评价过程12、 不合理信念的特点P173:①绝对化的要求②过分概括化③糟糕至极13、 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P175:①功能型辩论②实证型辩论③逻辑型辩论④哲学型辩论14、认知家庭作业的形式PI77:①合理情绪治疗的自助量表②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③ 合理的自我分析(RSA)15、 森田疗法的原理:P184①“顺应自然”治疗原理 ②“为所当为”治疗原理16、 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形式:P160①对来访者的问题和情感表示积极关注②把来访者作为一个值得坦诚相待的人对待③ 对来访者的反应要伴有准确的感情投入(设身处地的理解)④鼓励来访者17、无意识(概念)P124:无意识一般是指不知不觉的、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不能用言 语来表表达,在无意识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可以进入意识,被人们察觉,这一部分无意识被称作 前意识,后来把不能进入意识的那一部分无意识特别称作无意识。
18、 心理能量两种意向形式P133 :水、火19、 行为后效:P14120、 Alice11种非理性信念P172:需要被赞赏、责备、过高的自我期许、面临灾难、不必负责、忧虑、逃避问题、无助感、 惰性、过分关切、完美主义.21、 森田疑病素质理论P183:森田认为,发生神经质症的人都有其素质基础,他把这种素质成为疑病素质疑病素质是 一种精神活动的倾向性森田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可以分为两种倾向:内向型精神倾向和外向型 精神倾向外向性是指精神能量带有较强的向外界客观事物积极活动的倾向这种人一般不过分忧虑, 不自寻烦恼,做事爽快,迅速,想到做某事就会很快的付诸实施对人热情,喜好言谈,但有 时表现轻率而精神内向者,其活动目标则常拘泥于自身,有较强的自我反省的倾向这种人 做事小心谨慎,容易陷入沉思的迷宫,一般不会做出粗鲁的举动,但有优柔寡断的表现,往往 失去了很多可以成功的机会又由于其自我反省心较强,使之容易发现自我的缺点和弱点,常 常处于缺乏自信的状态森田正马认为,人们健康的精神生活是靠这种内向性和外向性的协调活动而形成的,如果 人的精神活动出现大的偏向,就会逐步形成一种明显的神经倾向性疑病素质即是一种担心患 病的精神上的倾向性。
具有疑病素质的人精神活动内向,内省力强,过分追求完美,对自己的 身心活动的状态及异常很敏感,被自我内省所束缚,总会担心自己的身心健康22、 人本主义理论的表现形式:23、 人本主义治疗目标和经验的开放:P158① 人本主义治疗目标是促进完整人格的发展,它重视的是个体的成长而不是目前问题的本 身治疗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解决问题,而是在于支持来访者的成长过程,以致他们能够更好得 解决目前甚至是将来所面临的问题② 对经验的开放指个体可以无拘无束的体验所有的情感和态度,与防御戒备性状态相反 对经验的开放就是让人变得更易于了解自身机体内部的情感和态度,同时能够真实的全面的接 受周围的客观现实,自由的体验生活24. 每种疗法的创始人(五种)(1) 精神分析疗法:弗洛伊德(2) 行为治疗:斯金纳(最先提出)(3) 人本主义疗法:卡尔•罗杰斯(4) 合理情绪疗法: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5) 森田疗法:森田正马25、(1)潜意识:也成为无意识,代表的是深藏于内心的、不可接近的部分,是精神活动 的主要方面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潜意识是心 理的深层基础和活动的内驱力,它支配着人的行动。
2) 前意识: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前意 识是意识同前意识之间的过渡领域,潜意识进入意识领域必须经过前意识领域,借助前意识的 某种形式才能实现前意识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履行“检察官”的指责,即不让潜意识的 本能和欲望随便侵入意识之中3) 意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映,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等,是随时可以观 察的心理现象,代表人在任何时刻所能够觉知到的每一件事,包括感觉、知觉和各种经验、记 忆等26、 本我、自我和超我:P124①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靠遗传获得,是人体结构中内在的东西,有个体的一切原 始冲突和本能欲望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性欲望和攻击欲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 按快乐原则行事,追求无条件的即刻的满足本我同外部世界杰出的唯一出路是通过自我② 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我,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追求满足自我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性 和审慎自我对本我之中的东西有权检查,防止被压抑的东西扰乱意识,同时在超我的指导下 按外部现实条件驾驭本我的要求③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其作用是接照社会道德标准 监督自我的行动它以“自我理想”和“良心”为尺度,追求理想原则。
④ 自我必须来调节超我、本我和现实之间的关系27、 自我理想和良心的作用及形成过程P124:“自我理想”和“良心”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孩子惩罚和奖励的结果奖励产生 自我理想,惩罚产生良心当本我产生了某种冲动和欲望时,就要求自我来实现这一需要,但 由于自我常常考虑的是现实原则,因而面对本我不合理的冲动、欲望时,便会感到焦虑不安 当然超我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控制本我的无理冲动和需求28、意象的类型P131: —种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