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实验课堂评价的研究结题报告执笔人:××【摘要】:根据《初中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的目标要求,本课题组对初中科学实验课堂进行研究,并从实验课堂过程评价、实验结果评价、课外实验评价、 实验互相质疑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入手,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对科学实验的教学有不少启发作用、并对教学指导作用关键词】实验 教学 评价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科学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科学的素养” (1)是科学课程总的目标课程目标指出:学生将保持对自然现象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了解或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学会或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并能用它们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初步形成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和科学的世界观;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施建议提出:要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注重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实验既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又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前几年,浙江省做了学生实验基本技能考查,并以10分计入中考总分,对各地实验教学起很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实验教学还是受应试教育功利影响,对学生实验习惯,操作规范性,课外实验不够重视,没有通过有效课堂评价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习惯的养成。
农村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感受到:1、学生习惯养成不够,一到实验室,实验目的不明确,乱动手,常常损坏仪器2、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中提出问题不多,主动探究问题更少而教师评价中,仍忽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忽视学生个性和差异;过分关注结果,而不是关注过程的评价;学生在评价中处于消极被动地位针对存在这种情况,本课题就是想通过教师课堂表现性评价,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调查问卷、访谈、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等多种途径对学生实验习惯、操作的规范性进行评价,对问题提出、质疑、探究的能力进行评价 二、课题研究综述和理论依据:(一)国外对课堂实验教学的评价:①泰勒目标为中心的评价,评价目标已不再是学生本身,而是什么样的学习目标模式对学生最有效,评价者也不再仅是“测量技术员”,更主要的是一个“描述者”,泰勒目标为中心评价实质是要求针对课程系统地、理智地研究课程计划,评价首先必须确定所要达到的目标,它是成功进行评价的必要标准但泰勒缺少达成目标的过程评价②比贝把评价定义为:“系统地收集信息和解释证据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作出价值评判”他们认为评价就是对被评事物赋予价值,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建构。
他们进一步强调“价值多元性”,提倡在评价中充分听取不同方面的意见,并把评价看作是一个由评价者不断协调各种价值标准间的分歧、缩短不同意见间的距离、最后形成公认的一致看法的过程斯蒂金斯在《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一文中强调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这种评价方法值得借鉴,但并不完全适合实验课堂的评价二)国内对课堂实验教学的评价:《浅析学生实验表现性评价》--蔡俊,“表现性评定特点在于它强调的是做,而不仅仅是知道,在表现性评定中,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表现性评定实际就是注重学习的过程《学生课堂互相评价的理解与实践》提出要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发展 评价课堂教学》中认为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上主要论述表现性评价,注重学生发展,注意学生课外实验的评价,注意学生互动评价但都只侧重某一方面 在实验教学中,既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重视学生自我的相互的评价要重视课堂表现的评价,又要重视作业、课外实验的评价,以及学生质疑能力、探究能力的评价,使评价成为一个整体三)理论依据1.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
他认为人的智力至少由八种智力要素组成,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的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我们能从他的理论发展得到启示,即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不可能是终结性的,必然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而学生综合素质必然包含知识、技能 、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内容,我们的教育评价又怎能只顾一点而不顾其他呢?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借助其它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教师的评价再权威,学生也是从他人的评价中,有选择性地逐步建构自我发展认知结构因此,我们的评价应该是动态的、持续的,并及时反映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之中3.科学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课程目标:①发展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进对提出问题意义的理解;②发展提出猜想和形成假设的能力,了解假设对科学探究的作用;③发展制定计划、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④发展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收集、处理信息的技术对科学探究的意义;这些无一不与实验有关。
内容标准:①科学探究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方法与过程的理解②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实验技能: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和观察的技能、基本实验技术、查阅信息资料的技术实施建议: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注重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三、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及意义:(一)研究的内容1、实验课堂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或完成具体的任务能力的一系列尝试,在表现性评定中,常常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定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可直接由高水平的评定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观察、判断研究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实验习惯、实验操作的影响其特征:既是一种测验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活动 2 、对课外实验及作品的评价3、实验结果评价4、学生互相质疑能力的评价5、探究问题能力评价二)研究目标:1、能力目标:实验是科学的灵魂,通过实验教学评价,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实验习惯,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通过课堂内外的评价,使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教师经常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好科学知识,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2、情感目标:通过实验评价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学习的学习氛围三)研究的意义:1、能发现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各种实验方法的优缺点2、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3、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如实验习惯、实验操作规范的改进与提高4、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实验兴趣、科学探究的兴趣四、课题概念的界定、原则和方法: 概念的界定:实验课堂教学评价就是系统收集实验课各种信息,并对实验课堂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并及时对实验教学进行反馈、调整的过程实验教学评价既是对学生的,也是对教师的评价,本课题着重于学生方面的评价原则:1、表现性原则:表现性评定是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或完成具体的任务能力的一系列尝试,在表现性评定中,常常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定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可直接由高水平的评定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观察、判断表现性评定适合实验教学评价的特点,即注重学生的做的过程,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验教师评定着重于学生课堂上的表现 2、激励性原则: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改变原来不良习惯,勇于实验,主动以评价作为自己发展的需要和动力3、参与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实验课堂的评价要非常注意学生的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促进学生发展这个评价的根本目的。
方法:1、行动研究法:重在实验教学中通过评价,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调查法: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并通过调查检查发展的进程3、经验总结法:这里主要通过案例的方式,从材料分析中,得出结论,以便 改进教学中的问题五、课题的研究过程:1、准备计划阶段:(2006.5-----2006.11):(1)成立课题小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学习课题有关理论,查阅相关资料3)课题选题论证,申报立项,设计方案、开题,再对课题方案作修改4)课题组分工情况:2、课题实施阶段 (2006.11---2007.06)3、课题总结阶段 (2007.07---2007.10) 六、课题实施的策略(一)、对学生实验情况摸底调查,掌握研究班级的实际情况 课题组用问卷调查方法,使用自编《初中学生实验情况问卷调查表》(见附件一)对七(1)班、七(4)班100名(各50名)问卷调查,样本对实验兴趣,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习惯、实验规范七个方面,十三个问题问卷调查,发放100份,采用统一指导,答题时间统一用15分钟,回收100份结果显示:①48%喜欢科学课,56%学生喜欢做实验,实验准备中预习有32%、明确实验目的有41%、了解仪器使用28%,学生总体喜欢做实验,但实验没有预习、没有明了实验目的、不了解仪器使用的占大多数。
②实验过程学生52%都比较认真、同学很好配合有35%、填好实验数据只占32%,说明农村学生实验态度认真、但同学配合不够,实验数据没有及时填写③实验习惯:58%注意实验纪律、70%爱护仪器,但仪器58%没有按规定摆放④实验规范只有19%按老师要求做实验从以上看学生普遍不知实验怎样准备,实验习惯不够,实验不规范二)、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价1、鼓励学生大胆实验,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同组同学轮换做实验,只要不是故意损坏仪器,不赔偿,这样能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做好实验;同时要求学生细致做实验,要求进实验室必须先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大致了解仪器的使用,这样学生进实验室就有条不紊、按步骤做实验2、注重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实验教学表现性评价要针对学生实验操作,对学生多角度(包括态度、规范、操作技能)及时作出合理判断,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要非常关注学生的状况(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自尊心),评价重在激励学生表现性评价具体操作时,教师每堂课都要有具体的目标,一定的评判规则,给学生以必要指导,要用亲切的学生可接受的语言进行评价,要正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差异,要有给学生改进、赶上的时间,并重视学生个性差异。
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先个人在实验册上评价,再小组评价,教师最后作出评价,有的还可以在一堂课后作总结评价案例分析:张建林八(1)班学生:原来不太喜欢动手为了鼓励他,实验课他只要动手,实验活动册就打A等经过不断努力,一年下来,实验兴趣浓厚有时老师演示实验下来,常常问这问那如有次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气问老师如果高锰酸钾,氯酸钾中混有会燃烧的物质会发生爆炸吗?我说对啊!实验中高锰酸钾,氯酸钾千万不能带入纸屑不然会发生爆炸黑火药(成分S.C.KNO3)前两种是可燃物,后一种是氧化物我让他把装有高锰酸钾和纸屑的烧杯进行加热,结果纸屑燃烧了,不要扼杀学生的好奇心,也许就会从他们之间诞生诺贝尔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下表 :习惯养成对照表 表一项目遵守纪律课前预习仪器整理前测中测后测前测中测后测前测中测后测实验班58%82%90%3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