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鹭》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白鹭》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单元以“万物有灵”为主题单元导语“一花一鸟总关情” ,一花一鸟中藏着大千世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白鹭》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白鹭和谐的色彩、优美的外形,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白鹭在南方地区比较常见,对于经常生活在乡村的孩子可能会经常看见,在稻田里或者池塘边,但也只是远远望见,不知白鹭的全貌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就没有见过此种鸟类了,所以难免好奇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会写“精巧、镜匣”等14个词语 2.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3.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4.背诵课文,抄写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教学准备】 1.预习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准备资料:白鹭图片 3.学生查阅“白鹭”的介绍,查找有关“白鹭”的诗句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入: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一单元的导语页,一起读一读:一花一鸟总关情生读) (2)引导看图 (预设:图上有一朵盛开的花,它有着金黄的花蕊、洁白的花瓣,露珠在花瓣上摇摇欲坠;露珠中感觉盛藏着千千万万朵小黄花,感觉是透过露珠在看世界;空中还有展翅飞翔的鸟……) (3)引导概览文章标题:《白鹭》《珍珠鸟》,以及琦君笔下的桂花,一花一鸟中蕴藏着作者的深切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白鹭》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文人墨客讴歌的白鹭,有诗句为证,一起读一读 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李白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徐元杰 吟罢诗人笔下美轮美奂的白鹭,再来欣赏诗人郭沫若笔下的白鹭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 二、了解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留有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等,现有《郭沫若全集》 三、认识白鹭 师: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是“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孩子们在课前已经查阅了跟白鹭相关的资料,我们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白鹭是一种鸟类,体型小,身型纤细,仅趾黄色,嘴与脚均黑色,栖息于沼泽、稻田、湖泊或滩涂地带相关的视频也可以) 四、检查预习,识记生词 1.在学习生字之前,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生字表和识字表,你有什么发现? 生:例字没有田字格定位 生:识字表里面的字没有了拼音 (让学生自主观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生读生字:鹭 嫌 嵌 匣 嗜 韵(重点:嫌、嵌、匣) 3.读课文中的词语:白鹭 精巧 色素 适宜 白鹤 嫌弃 寻常 蓑毛 长喙 黛色(青黑色) 玻璃框 嵌入 镜匣 绝顶 嗜好 望哨 恩惠(他人给予的或给予他人的好处) 清澄(清明、清澈) 铿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韵律 美中不足(意思是事情已经很美好,但还有需要修改和补足的地方) 4.写字:匣(横,竖,横折,横,横,竖,竖折/竖弯)记录在书的空白处 5.“嫌”字的理解。
① 嫌疑 避~ ② 嫌怨 前~ ③ 厌恶;不满意 讨人~~贫爱富大家都~他脾气太急内容不错,文字略~啰唆 师:联系上下文,在课文中应该选择哪种解释呢? 五、初读课文,感知“白鹭如诗” 1.师:白鹭这篇文章作者郭沫若是用自己的真感情赞美白鹭,你能用课文开头的话和结束的话,来说说他是怎么赞美白鹭的? 生: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生: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师:我们也一起来写一写写一遍胜过念几遍我们一起来把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教师示范,投入地动情的朗读,学生再读感情非常充沛 师:好长的一篇文章,我们读的时候把它读成了两句话,这就是把课文读短了还抓住了两个词“精巧、韵在骨子里”这就是读准了你是怎么理解“精巧”二字的? 2.读②-⑤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用“之所以……是因为……”句式 生:之所以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因为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生:之所以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因为白鹭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3.师:你们在读②-⑤自然段遇到了哪些问题呢? 生:为什么说“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呢? 生:为什么不直接写白鹭的美,要讲白鹤、朱鹭和苍鹭呢? 生:为什么开始是精巧的诗,结尾是散文诗呢? 生:作者为什么把白鹭比作一首精巧的诗呢? 师:大家的问题提的都很不错,是在认认真真读文章,这些疑问就留给大家课下回去思考,我们下节课再请孩子们分享 第二课时 一、提问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那么多首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诗都有什么特点呢? 生:语言优美 生:富有想象力 生:节奏感强 二、自由朗读,回味形象美 1.回忆②-⑤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师:那白鹭的外形究竟是如何“适宜”的呢? 颜色搭配适宜:雪白、铁色、青色(看图,读文) 2.补充知识:《登徒子好色赋》片段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师:《好色赋》中描写美女的时候(解释句子)你再看看,他们两种写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描写这个东西恰到好处。
生:前面都写的长短,后面是颜色 师:这就是你们明亮而智慧的眼睛文字不是无源之水,得其神韵,而自有境界 造句 师:就像你身上的…… 生:妈妈心灵手巧,为我编织的毛衣,增一点则嫌宽,减一点则嫌窄,素一点则嫌白…… 3.补充知识:忽、分 “忽”和“分”是古代计量单位,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 课文中的“分、忽”强调极其微小,小到极致 三、感悟白鹭的神韵美 1.师:白鹭不仅是一首精巧的诗,而且是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韵是什么? 2.它的韵味无穷表现在第6、7、8节上,读一读,想一想脑海里浮现怎样的画面? (生说) 3.学习第六自然段 师:作者在这里用“钓”字,你们来看看,黄老师用 “捉”,两个比较一下呢 生:我喜欢”钓”,因为是在“清水田”里面,“清水田”给我一种非常平静、明亮的感觉,用“捉”字是动作,就打坏了这一处安静了 生:我认为白鹭此刻是在美丽的田野之中是非常悠然自得的,整个画面也是非常的和谐,宁静,所以用“钓”字更好。
生:我觉得用“钓”的话,显得白鹭悠然自在 生:我觉得用“钓”的话,显得白鹭很悠然 师:无忧无虑,等着鱼儿上钩,姜太公还要一个鱼竿,可白鹭不要竿和钩,只要悠然地等着鱼上来黄老师改的“捉”远远不如“钓”,所有的味道都在一个“钓”字上,想想看,那瓦蓝瓦蓝的天,那碧绿碧绿的水,那雪白雪白的鹭,那自然和谐的色彩,那一尘不染的明澈,那一幅图画,这是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这是一幅优美的白鹭垂钓图,难怪作者说,白鹭垂钓就是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 师:“嵌”字又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一个“嵌”字使美丽的田园风光与充满活力的白鹭融为一体,白鹭带给清水田以美,清水田又使白鹭更美整个画面动静相宜,给人以清新自然、和谐安宁的感觉 4.学习第七自然段 生读第七自然段 师:读得真好,仿佛把我带进了画面,孩子们,什么是嗜好啊? 师:你看,在这句话里,白鹭与众不同的爱好是什么? 师:晴天的早晨是什么? 生:时间 师:每每是? 生:经常 师:白鹭每每站在小树的绝顶悠然地瞭望,这就是它的嗜好 师:如果是白鹭垂钓是悠然的,那么,白鹭瞭望是更加富有个性的悠然。
在“晴天的清晨”,“小树的绝顶”使得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能嗅到清新而又略带寒意的空气在苍茫的天宇下,小树、白鹭、远眺,是如此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人们说白鹭站立于小树的绝顶,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生:也许还在看着远方可以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同伴 生:瞭望四周的景色 生:好奇地看着大千世界 生:看着远处的白云,想起自己的母亲 …… …… 师:白鹭也许在聆听大自然美妙的声音,也许在尽情地享受生活中的乐趣,也是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独特的嗜好白鹭在小树的绝顶绽放着自己独特的韵味,让我们好好地把这种韵味读出来学生读) 5.学习第八自然段 师:黄昏的空中,白鹭低飞,他们飞向哪里,你们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夕阳西下,忙完了一天的功课,放学回家的孩子们偶尔看见白鹭低低地飞在空中,孩子们会对白鹭说些什么? 师:干完一天农活的父亲,看见低飞的白鹭,他会说些什么? 师:烧好了晚饭,等着家人回来的妈妈,看见低飞的白鹭会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说出自己的想象) 师:“落霞与白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象是多么悠闲啊!“人鸟两相看,相看两不厌”的生活是多么和谐啊! 四、诗意标题,感悟白鹭的动态美 师:白鹭钓鱼时的闲适、站立时的悠然、低飞时的空灵。
我们的脑海中出现一幅幅白鹭生活的画面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这三个自然段,分别给每一个画面起一个名字:①符合文意②力求字数一致③语词尽量简练 (生分享) 师:我们不仅要关注作者所描绘的景物,还可以借助想象丰富画面,这样写出的文字即合理又符合课文的意境第一次修改) 师:“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我们再思考一下,能否取一个更有诗情画意的名字第二次修改) 水田钓鱼图 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