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方文化概论选修课论文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5KB
约6页
文档ID:516432317
西方文化概论选修课论文_第1页
1/6

漫谈欧美文化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10级机制三班学号:05210327姓名:苏炳山[摘 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中西方言谈的差异;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社会礼仪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等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一、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中国文化传统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即人与客体对象的融合,从而达到无我无对象的水平;西方文化传统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分析,达到控制自然的目的,为我所用Doubtfire猜想:中国文化的境界的确是比较高或者是中国人的追求(理想)比较高要达到中国文化所尊崇的至高境界,其负载形式通常都是比较柔和的“琴棋书画”等“高雅”技术而排斥经世致用的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目标太高又无法实现,“圣人”不是上学可以产生的,而是“顿悟”出来的。

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实际上是不能从“教育”这种手段中得到助益的于是教育无法系统地发展起来西方的情况恰恰相反,西方人定的目标比较合适可以通过学习,发挥人的智能,达到控制自然的目标并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已有的知识不断积累,并形成规范的知识体系,极具操作特征,可以很好地推广教育,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也许真的如某些学者所说,西方人忙活了一阵,发现迷失了方向,于是到东方文化中一瞧,哈,找到了归宿真谛云云,以此来说明,中国的文化是如何如何牛,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新的世界文明中心等等上述情况在Doubtfire看来,可以这样描述,即中国人一直在追求人间天堂的美景,但限于客观条件(智力,体力等等),无法实现,只好通过一些梦幻手段“假装”实现之(比如气功等)而西方人则为了达到天堂,花了两千年造战车和梯子等也许人类最终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但是在策略上,中国人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得太高,结果反而在表现形式上落后在西方后面了二.交际语言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

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三、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   1.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   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相反,中国 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本为不满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你的英文很好),” “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我的英文很差)”;“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你的工作做的很好),” “No, I don't think so. I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不,这是大家共同努力得结果).” 这种谦虚,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资本主义的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2.个人主义与自我尊重 个人主义是西方民族性格的突出特征西方社会遵循个人价值至上的原则,提倡个人利益为最高利益,强调主动进取,追求自由平等、自立自强,注重个人自由和权利,并把它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个人主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对个人隐私的绝对尊重,人们的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纯属个人私事,不能成为交谈的话题;即使在一个家庭内,不经允许,夫妇双方也不能私拆对方信件中国文化从集体主义的价值目标出发,把协调好人际关系放在首位。

既然和谐是最好的秩序和状态,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和”的理想呢?儒家认为,最根本的途径在于保持“中庸” 中庸之道是一种调节社会矛盾,使之达到中和状态的高级哲理而道家的中道观则是无为、不争、处下等消极的思想儒道两家的中道观造就了中国人和平文弱的文化性格,因此中华民族不尚征战,不喜扩张侵略3.讲究面子与讲究实际 中国人非常重视面子与面子功夫明恩溥认为“面子”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那只藏有中国人诸多最重要性格的密码箱面子即脸面,这脸面是给别人看的,也就是在别人的眼里要活得体面,绝不能没面子或者丢面子对于中国人来说,不管出了什么问题,最优先、最重要的就是考虑如何保全面子,导致中国人经常会为了维护面子而坚持错误,也会不惜牺牲实际利益来换取形式上的面子请客吃饭时品种越齐全,分量越充足就越能表现主人的热情体面,在无形中也让客人感到很受重视,特有面子 西方人则不同,一般对任何事情都直来直去,讲求实际,认为没有永久的友情,只有永恒的利益他们喜欢胜不骄、败不馁的强人比如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王启明的前老板戴维,在商业失败后竟可以毫不在乎地给他以前的下属打工在西方,这种做法是值得推崇的,然而在中国人看来,这是典型的没脸没皮。

在金钱问题上,西方人也十分务实,朋友聚餐要实行AA制,搭乘朋友的汽车要分担汽油费,使用别人的要付费,即使是孩子替父母干家务活也要索取报酬,绝不会因为考虑面子而含糊了事四、社会礼仪的差异 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同,各国人民在进行礼尚交往时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笑话并不少见近代历史上有两则故事,相信大家会比较熟悉故事一是:李鸿章曾应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不懂西餐礼仪,把一碗吃水果后洗手的水喝了当时俾斯麦不了解中国的虚实,为了不使李鸿章丢丑,他也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景,其他文武百官只能忍笑奉陪还有一个故事是:一个国民党军官携夫人去机场迎接来自美国的顾问双方见面后,美国顾问出于礼貌说:“您的夫人真漂亮!”军官甚感尴尬又不免客套一番:“哪里,哪里!”在中国,这本是一句很普通的客套话,可是蹩脚的翻译却把这句话译成:where?where?美国顾问听了莫明其妙,心想:我只是礼貌地称赞一下他的夫人,他居然问起我他的夫人哪里漂亮?于是他只好说:“从头到脚都漂亮!”这两个故事都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闹出的礼仪上的笑话由此可见,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

往大处来说,一个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从小处来讲,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间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发展,东西方的礼仪正在相互融合,西方人逐渐地接受了东方文化中重情感等合理因素,东方人也逐渐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中先进文明的礼仪和交往方式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对礼仪产生的影响还很多, 这就需要我们跟西方人在接触的日常生活中或通过资料去理解其中的不同五、社会习俗的差异——处理事务的不同态度   在东方文化中,男士往往倍受尊重,这主要受封建礼制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东方文化也主张男女平等,但在许多时候,男士的地位仍然较女士有优越性,女士仍有受歧视的现象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尊重妇女是其传统风俗,女士优先是西方国家交际中的原则之一尊重妇女的礼节在美国社会随处可见:男士为女士开门;扶女士下车;女士进餐厅时,所有的男士都要起立;餐桌本前,男士要为女士拉开椅子,等女士站好了位置再把椅子送回女士的身后,请她就坐中国社会对女性的照顾和礼节似乎要少一些,封建时代的女性更具有代表性,且有一些专家注意到:汉字中带“女”字旁的有相当一部分含有贬义,如“妖、奸、奴、妒”等。

再如,在处理长幼关系时,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对待长者特别尊敬、孝敬比如,在许多中国人看来,如果老人有子女,年老时子女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或敬老院去生活,这就是不孝,过年过节儿女一般要和老人一起过在中国农村一些地方,过年时,晚辈都要给长辈行跪拜礼而在西方国家,由于崇尚自立,儿女成年后和父母间的来往则越来越少,致使许多老人时常感到孤独,晚年生活有一种凄凉感六、结语 不可否认,当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这一切与基督教的社会基础密切相关,因为礼仪是宗教的重要活动方式,由于对宗教的虔诚信仰,西方人从小就接受这种礼仪的教育与熏陶,使得礼仪能够自然地表现在人的行为之中精神与物质、政治与文化的高度契合,使得人们获得高度的自信与优越感,正是西方人的自信与优越感赋予了西方文化强大的感染力,使其礼仪文化被视为世界标准对照我们现在的中国社会状况,我们与西方的差距是明显的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在我们今日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但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是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

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是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民族的复兴不仅是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只有别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礼仪行于世界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的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  综上所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许多方面,但简单加以概括其实并不复杂:反映到思维方式上是抽象和具体的差别,反映到生活态度上则似乎可以理解为西方人更加实用,中国人多少更偏重一些精神感受中西方的文化有着很多的差异,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其中的很多习俗也产生了很多笑话。

但是,不同的文化中的相同点就是这些都是人类的文化发展本历程,这些文化的差异不能说谁优谁劣,这是客观形成的,它们的存在必将引起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在当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