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文献综述专业:中药学 姓名:宋敏 学号:18590120摘要:文章重要以中药的现代化发展为本体对象,试图理清中药自古以来的发展,以及中药在现代的发展形势和趋势通过文章初步理解中药的发展历史与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以期对中药的发展作一次简朴的回忆性综述核心词:中药 现代化 发展 文献综述引言: 中药从中国古代开始缘起,在中国的医药历史上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是中国的国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药徐徐暴露出其自身诸多局限性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中药有被西药取代的也许中药仍是中国医药的特色发展中药有了新的方向,中药应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发呈现代化中药,以弥补中药的局限性之处1 中药的来源在人类求生存找寻食物的过程中,当采集野生植物的了果实、枝叶、根类或狩猎野兽肉类、捕鱼等所获得食物等充饥时,偶尔误食了某些具有强烈生理反映的食物而引起中毒症状,特别是对胃肠和神经系统症状的浮现,如呕吐、腹泻、麻木和昏迷等,由此发现和结识了某些有毒植物或动物由于在自然界活动中,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增强,对外界事物反映的加深,进而在继续找寻食物时就会故意识地加以选择和取舍了这种在生存活动中的偶尔遭遇,积累了原始保健的意识,许多动植物被逐渐作为抗病的药物了。
因此古代曾称药物为“毒药”继后随着人类对天然药物的发现和药物对机体作用意识的积累,同步人类在长期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为了改善生活条件,相继发明了农耕畜牧的措施和技术,进而在故意识种植谷物和蔬菜及驯化家禽过程中,积极地去辨认和尝试多种动植物,以辨别哪些动植物无毒可供食用,哪些动植物是有毒的,有毒的则选作药用,因此有“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之说就此可知天然药物的发现,亦就是用药医病的开端,这些与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和农耕畜牧技术的发明分不开的1】药物来源有两大途径,一是来源于人类先天的本能,即人类继承了动物(类人猿)所用的药物;二是人类从后天获得后者来源有三:有来源于食物,即药食同源;有来源于有病找寻非食物也非已知药物的天然物质来治疗而发现药物;有从动物自己治病用药得到启发而发现药物2】从大量的文献看来,中药来源很早,从原始人类开始由此可见,中药在古代的中国医药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 中药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中药是中国的国粹,特别是在尚未对外开放的中国,没有西医西药的年代,人们治病都靠老式中医,均以服用中药为主中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治病救人,养生保健的中药作用,在中国历史的医学界有着崇高的地位。
中药是中医学的中药构成部分,也是中医理论的体现工具回忆中药发展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有365种药物,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已收录了1892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动物药443种,矿物药355种目前,国内的天然药物资源已发展到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动物药1581种,矿物药80种,还在不断地更新和增补中药已成为国内医疗保健中的重要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3】中国老式医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华夏先人在华夏文化传承过程中的智慧结晶,是伟大的知识宝库中医学来源于时间,是以治疗疾病为中心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学科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是以“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为核心和重要特色辩证论治”是中医药的理论核心和临床诊断应用的基本措施,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与理论精髓,是中医结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今本仿佛和原则,是中医独特理论体系中丰富临床时间经验的集中体系,是中医辨治理论体系中的点睛之笔,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4】中药是中医药体系的中药构成部分,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不仅在中国古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 中药在现代的发展老式中药以汤药为主,味道较苦,不以便服用。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以便所需,中药开始有了新的发展最直接和最明显的是中药形式的变化,从汤药向饮片或颗粒药物转型不仅以便人们服用,并且也能集中药物的有效成分,使中药的药效更为明显中药饮片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最能体现中医“辩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的特色,有着灵活多变的特点,敬酒不衰中药饮片质量优劣与对的使用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对整个中医药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药饮片临床使用的各环节存在的某些问题和不合理现象,困扰和阻挠了中药饮片的对的制备和健康发展,影响了中药饮片在临床上的地位,须高度关注,积极应对在遵从老式的基本上发展创新,以政策制度改善推动中药饮片的原则化、规范化,真正保证中药饮片的临床地位中药饮片是中药材一种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措施,通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不通过任何溶剂提取、浓缩、制粒等工序临床使用能因时、因地、因人对厨房中药物和药量进行合适地领过化裁和加减,显示了很强的生命力随着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动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中药走到了老式中药、配方颗粒、纳米中药、超微中药等并存的时代,但目前临床大量使用的仍以老式饮片为主5】4 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核心众多专家一致觉得,中药要发呈现代化,核心在于要将中药某些不必要的杂质弃除,摈弃老式的以汤药为主的用药原理。
避免药材过量,可是真正有疗效的成分却微乎其微中药现代化发展,就是要将中药材中真正有疗效的部分提取出来,进行加工解决,更加以便有效的应用到医学中4.1新药研发中药新药研发是中医药产业化地中药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面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的中药新药研发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将中药新药研发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即运用和借助相待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全是中药新药的科学内涵,并保持中医特色基本下的高速持续发展,是我们不可回避并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6】4.2中药饮片的发展中药饮片是中医治病的物质基本,积极履行中药饮片原则化、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是保证中药饮片临床生命力的核心所在,摸索和建立于国内国情相符,在保护环境和资源前提下,可持续发展的中药模式,保证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强中药饮片临床疗效验证研究总结,以临床疗效为评价核心,建立中药评价体系在诊断对的、选药合理、使用措施得当的前提下,疗效是检查药物优劣的唯一原则同步提高中医药人员素质,在现阶段强调医药分工明确、紧密结合下,为传承和提高中医药事业的共同目的而努力7】4.3中药化学研究中药化学研究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核心之一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和当今世界对天然药物的重新结识和注重,世界植物药市场正在迅猛扩张,同步,中医药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
然而,由于中西医学理论体系的不同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别等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发挥中药疗效的物质基本—有效成分多数尚未明确,有的甚至连中药所含化学成分都不清晰,可供定量用的对照品品种数量更是有限,因此导致选择质量控制指标上的困难,使中药质量控制的水平不高目前所用质量控制指标尚不能体现中药内在质量的差别,无法保证产品内在质量的稳定均一,很难被世人理解和接受,已成为严重制约中药作为治疗药走向世界的瓶颈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中药化学研究是前提,是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水平的重要途径8】中药药效物质基本的研究不仅规定对其中指标性成分进行精确的含量测定,还需对其中所含各类化学成分进行鉴别,从而达到整体全面地控制与评价中药质量中药药效成分的研究不仅规定对其自身所含化学成分进行辨别鉴别,还需对其入血成分进行分析测定,拟定也许的药效成分,同步进一步对其体内代谢过程和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合中药方证模型和药理指标来评价药效,最后拟定中药方证有关的有效成分 中药成分分析研究的复杂性与整体性,决定了单靠一种类型的分析技术并不能满足中药分析的规定,因此必须考虑采用多种联用分析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发挥多种联用技术的优势9】4.4 中药现代化质量监控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药的质量控制却仍然依赖于老式的化学呈色反映和植物学鉴定,没有建立起来一套规范的质量原则体系,在应用与推广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具有中国老式文化特色的中医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人们在”回归自然”的热潮中,重新引起对老式药物的极大注重另一方面强大的跨国医药集团以及日本、韩国、印度、泰国等亚洲国家老式医药产品和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植物药将给中药带来巨大冲击因而,中药现代化是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线出路,而中药材(中成药)的质量监控是中药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10】中药质量的优劣,归根结底在于其形态,所含化学成分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差别,这种差别可以通过图象,色谱和光谱反映出来,因此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指纹谱图对中药内含物质群的总质量控制提供了基本目前,所用的分析检测措施涉及:紫外光谱法(UV)、红外光谱法(IR)、核磁共振法、质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以及毛细管电泳法等电化学分析措施,应用于指纹图谱监控中药材(中成药)的质量与否稳定,在国内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国外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11】参照文献:【1】 王孝涛,曹晖 略论中药炮制技术来源【J】时针国医国药,1999年10月,3期【2】 骆和生 中药来源探讨【J】广州中医大学学报,1997年1月,3期【3】 李恩,李志华 中药在医疗保健中的地位及其研究的思路与措施【J】疑难病杂志,7期【4】 尹天雷,刘天舒,丁正香,朱克俭 证候在重要新药临床研究中的地位与现状的思考【J】湖南中医杂志,5月。
第25卷第3期【5】 徐玲玲,王凌 保证中药饮片的临床地位【J】药学与临床研究,5期【6】 尹天雷,刘天舒,丁正香,朱克俭 证候在重要新药临床研究中的地位与现状的思考【J】湖南中医杂志,5月第25卷第3期【7】 徐玲玲,王凌 保证中药饮片的临床地位【J】要学与临床研究,5期【8】 洪净,王跃生,巢志茂,边宝林 加强中药化学研究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核心和保障——中药化学研究的目前与展望【J】中国中药杂志,2月,第29卷第2期【9】 张海 现代联用分析技术在中药药效成辨别识中的应用研究【D】 第二军医大学:药物分析学【10】 严云丽.基于现代分析措施的中药材质量控制研究【R】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11】 严云丽.基于现代分析措施的中药材质量控制研究【R】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