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指鉴赏诗歌所描写的人、事、物的特征和意义,以及一些特定的文化意象的含义及其对于抒情的意义⑴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⑵景物形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⑶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例二.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题葡萄图 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讽小结: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等,把握人物特征3.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4.注意细节描写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1.什么形象(概括形象)2.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3形象的意义(形象所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二、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谒金门(唐·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问题:“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情景交融,请简析之。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写了环境中的春天景色;而且用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光阴的流逝,季节的更迭交替,春天又悄悄地来到她身旁春风乍起,春色迷人,这一切怎能叫她无动于衷而不勾起春思的愁绪呢!西 楼 曾 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海面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满腔的豪情.早 梅 张 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白鹭图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景物形象类题目的答题方法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事物形象的解题方法及答题步骤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①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②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③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答题步骤:①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②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③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三、意象与意境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
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离别、游子:杨柳 孤帆 驿路 浮云 沙鸥(飘零伤感)凄凉悲愁: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 梧桐 猿猴 杜鹃 寒蝉 丁香高洁隐逸: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国君:美人 神女 灵修 思乡:羌笛 竹笛 羌管 蟋蟀 月亮音信、书信:青鸟 鸿雁 雁足 尺素 高洁:白雪 玉壶 冰心离情别绪:芭蕉 芳草 流水 鹧鸪伤春:落花 梅子(怀春)爱情:莲 鸳鸯(恩爱夫妻)琴瑟(夫妇感情和谐)练习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①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嘉兴),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节,后人尊为“茶王”、“茶神”②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3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