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5.39KB
约5页
文档ID:515324652
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_第1页
1/5

《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一 . 仁 仁者爱人zhì1.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 知子曰:“知人樊迟问老师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别人就叫仁 ”樊迟又问什么叫智 孔子说:“了解别人就叫智慧2.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3.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zhì4.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 知?”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5.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 “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6.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想让hào7. 子曰:“唯仁者能 好人,能恶人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 , 才能爱人和恨人 . ”xi ǎn8. 子曰:“巧言令色, 鲜 矣仁!”孔子说:“满口说着讨人喜欢的话,满脸装着讨人喜欢的面色,那样的人仁心就很少了 . ”二 . 德 君之怀德9、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 “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10.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说:“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 , 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 ”11.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 , 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12.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 , 该是最高的了吧 ! 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 ”1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说 :“品德不去修养 , 学问不去讲习 , 听到了义却不去做 , 对缺点错误不能改正 , 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 ”14. 子曰:“乡 愿,德之贼也孔子说:“所谓‘乡愿’,是败坏道德的人15.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有人问孔子:“用恩德回报怨恨,你觉得怎么样?”孔子说:“那么,用什么回报恩德呢?应当用公平无私回报怨恨用恩德回报恩德16.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说:“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 , 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 ”三 . 孝 孝悌为本t ì17.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道理与行为规范 , 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有仁慈博爱之心的根本所在啊 .t ì18.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说:“弟子们无论在家还是出外都要孝敬父母 , 敬爱兄长 , 言行谨慎而诚信 , 广泛地关爱民众 , 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 . 做到这些以后 , 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 , 那么就可以用来读书学习文献知识了 . ”19.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问怎么做才是尽孝 . 孔子说:“现在人们认为的孝 , 是能养活父母 . (其实 , )连狗马等牲畜都能得到饲养 . 假如对父母不敬的话 , 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zhuàn20.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 馔 曾是以为孝乎?”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很难有事情,年轻人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j ī21. 子曰:“事父母几 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他们要干错事, ] 就要和颜悦色、轻言细语地劝说如果他们不愿听从自己的意见, 还是要恭恭敬敬, 但不能违背道理, 为他们操劳,也不要怨恨22.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司马牛担忧地说:“别人都有兄弟 , 我死的时候就干巴一个人 (就是说他是独子) ,子夏就说:商朝的时候就有人说了 , 富贵生死都是说不定的事 , 君子为人处世 , 毕恭毕敬做到没有一点失误 , 对待别人恭恭敬敬尽到礼数 , 周围人都会待见这样的哥们 , 谁都愿意把它当兄弟 , 所以 , 严格要求自己 , 努力做一个君子 , 然后君子还怕没兄弟么 ?”四 . 学 学而不厌huì23.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 , 勤奋学习而不满足 , 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 对我来说 , 还有什么遗憾呢 ?”zh ì24. 子曰:“吾有知 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25.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说:我曾经整个白天不进食,整个夜里不睡觉,把时间用于思考,但是徒劳无功,这样还不如去学习wú26.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 ,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己矣。

子夏说:“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27.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说: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28.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贡问孔子 : 孔文子为什么谥号是“文”呢 ? 孔子回答说 : 他聪明好学 , 不以向不如他的人请教而感到耻辱所以他的谥号是“文”29.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说:“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 , 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 , 给别人看 . ”30. 子曰:“君子不器孔子说:“ 君子不象器皿那样只有一种用途 . ”五 . 礼 克己复礼31.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问孔子,怎样才算得上是仁德孔子说: “约束自己,一切言行都依照礼仪的要求,这便是仁德如果这样做了天下便都能归顺于仁德要达到仁德,全凭自己,难道还要依靠别人吗?”颜渊说:“向老师请教如何推行仁德的具体的条目规定。

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东西, 不看不爱礼的规矩, 不听不合乎礼的话, 不说不合礼的事情,不做32.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 , 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 , 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啊 ! ”chǎn33. 子贡曰:“贫而无 谄 ,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 , 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 , 怎么样 ?”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 , 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 ”34.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孔子说: “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x ǐ35.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孔子说: “恭敬而不符合礼的规定,就会烦扰不安;谨慎而不符合礼的规定,就会畏缩拘谨;勇猛而不符合礼的规定,违法作乱;直率而不符合礼的规定,就会尖刻伤人36.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 , 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 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 , 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 ”六 . 和 和而不同37.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盲从附和 , 小人 , 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 .38.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孔子说: 君子不因为人家一句话(说得好)便提拔他 , 不因为他是坏人而鄙弃他的好话 .39.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说:“君子庄重拘谨与世无争 , (虽然)聚集在一起但不结党营私 . ”4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 要担心的是能不能了解别人 . ”41.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wú42. 子绝四:毋 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 , 不绝对肯定 , 不拘泥固执 , 不自以为是 .43.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说:“没人了解我啊 ! ”子贡说:“怎么说没人了解您呢 ?”孔子说:“不埋怨天 , 不责备人 , 我学了些平凡的知识 , 从中领悟了高深的道理 . 了解我的 , 大概只有天吧 ! ”44.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说:“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七 . 知 知着不惑zhì4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孔子说 , 由,( 我) 教你知道就是知道 ,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 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zhì46. 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 , 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 , 仁德者沉静 . 聪明人快乐 , 有仁德者长寿 . ”47. 叶公问孔子 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 “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48.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说 , 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 , 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49.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 “敢问死?”曰: “未知生,焉知死?”季路向孔子询问应如何侍奉鬼神 . 孔子回答说:“还没能侍奉好活人,又怎么侍奉好死去的呢?”季路又问:“老师,我斗胆请教死是怎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