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与海洋测绘一、 坐标转换:1收集、整理转换区域内重合点成果(三维坐标)2分析、选取用于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的重合点3确定坐标转换参数计算方法与坐标转换模型4转换前坐标形式的转换:采用四参数---同一投影带的高斯平面坐标;采用七参数---空间直 角坐标5初步计算转换参数6分析转换残差,剔除粗差7重新计算参数并评估参数精度8转换二、 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1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GPS测量数据处理2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水准测量数据处理3计算高程异常4收集重力资料与数字高程模型资料,并按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要求对数据经行整理5可采用地形均衡重力归算等方法完成重力点的重力归算与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6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参考重力场模型,采用移去一恢复技术,完成重力似大地水准面 计算7采用融合技术消除或消弱高程异常控制点与对应的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不符值,完成与国 家高程系统一致的似大地水准面计算三、 水下地形测量基本实施过程1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设备监测和调试、测线设计、多波束校准、动吃水的测定等2测量过程:包括水深测量、潮汐测量、声速测量等3数据处理:包括多波束数据处理、水深改正、质量控制、归位计算等。
4质量评估:利用主检比对等对水下地形测量成果进行质量评估5图形绘制:对测点平面坐标、水深进行转换,获得图形绘制要求的坐标系系统和垂直基准 下的成果,用于水下地形图绘制;根据比例尺设计图幅、进行水下地形图绘制6成果提交:资料整理、汇编和提交四、 海图制作----海图总体设计1海图图幅设计:根据制图区域范围,确定海图图幅规格、图幅数量和对海图的分幅,以及 确定每一幅海图的标题、图号及图面配置图面配置一般包括标题内容和位置、各种图表、 说明文字以及方位圈配置的位置等2确定海图的数学基础:主要包括海图比例尺、投影、坐标系统及深度、高程基准3构思海图内容及表示方法:包括海图内容的选择,确定地理要素的制图综合原则和指标、 设计和选择表示方法,确定地名的采用原则四、海图制作 海图制作流程1编辑准备阶段:即海图总体设计;2数据输入阶段:将所使用的图形、数字、文字输入计算机的过程3数据处理阶段:包括两个方面:(1)数据预处理,(2)编图数据处理4图形输出阶段工程测量与权属测绘一、 工程控制测量:控制测量观测方案中GPS测量要重点突出观测的时段数、每时段的观测时间、要按边连接 等及水准测量要明确视距、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往返高差之差等。
最终提交成果:1技术设计书 2仪器检验校正资料 3控制网网图 4控制测量外业资料 5控制测量计算及成果资料 6所有测量成果及图件电子文件二、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作业流程:1接收任务 2资料收集 3技术设计 4基本控制测量5图根控制测量 6碎步点采集 7地形图编绘 8资料的检查和验收9技术总结 10提交成果三、 图根导线或GPS RTK确定图根点流程图根导线的作业流程:1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2野外踏勘、布点3导线测量4平差计算 GPS RTK作业流程:1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2求定测区转换参数3野外踏勘、布点4架设 基准站5流动站测量图根点坐标四、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使用设备:双频GPS接收机、测量机器人(TCRP1201/TCA2003等)、数字水准仪、激光投 点仪双频GPS接收机用于首级GPS平面控制网复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施工控 制网复测等工作测量机器人用于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施工控制网复测、电梯井与核心筒垂直度 测量、外筒钢结构测量等工作数字水准仪用于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监测激光投点仪用于控制点做竖向传递,将控制点随施工进度传递到相应楼层五、 竣工测量的内容1实测1: 500地形图:详细测绘出与竣工建筑物相关的地物、地貌,竣工建筑物的相应位 置关系及与周围建筑物“四至”关系,建筑物层数、材质,竣工建筑物的阳台、雨篷、挑檐、 飘窗及地下车库的准确位置,以及一层地坪高和地下车库的地坪高,并应在1: 500地形图 上将以上内容都表示出来。
2根据规划许可证规定的内容完成公建配套设施测量、公建配套设施的面积测量、小区绿 地面积测量3校核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平面尺寸,测量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与设计的差值,以及建筑物 与道路红线、用地界线等的距离与审批图纸相关尺寸的差值4测量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层数、室内外标高、层高、总高度,核实地下室的面 积及相关尺寸、层高和停车泊位信息5核实建筑物立面造型、外墙材料、色彩信息,主要以拍照为主房产测绘参看案例第四章:建筑面积计算及共有建筑面积房产测绘的基本内容: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产图绘制、房产面积测算、变更测量、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地籍测绘流程:地籍控制测量、基本地籍图测绘、界址点测量、宗地图编绘、宗地面积量算、质量检查和成果提交7项土地利用调查内容:土地权属调查和土地利用分类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流程:资料准备、正射影像数据(DOM)制作、内业解译判读、外业实地核实测量、内业编辑(数据编辑、图形编辑、数据接边、图幅整饰)、面积 计算、数据成果检查(空间参考系、精度与完整性检查、逻辑一致性、表征质量和附件质量)、 成果整理与提交8个主要环节界线测绘的内容:包括界线测绘准备、界桩埋设和测定、边界点测定、边界线及相关地形要素调绘、边界协议书附图制作与印刷、边界点位置和边界走向说明的编写。
摄影测量和遥感测绘航空摄影项目:航摄空域申请、编写航空摄影技术设计书、航摄仪的选用和检定、航摄季节和航摄时间的选择、摄区划分、航摄基本参数计算、航空摄影、航空摄影影像处理、 成果质量检查和成果整理与验收等摄影测量的主要工序:控制测量、调绘、碎步测量、影像扫描、空中三角测量、数调绘及空中三角测量、影像处理、元数据制作据采集和编辑、元数据制作和图历薄(文档薄)填写等 遥感资料获取主要工序:控制测量、和图历薄(文档薄)填写等遥感影像预处理:3、影像增强 4、去除噪声、滤波7、多光谱波段选取8、匀色处理1、影像格式转换 2、轨道参数提取5、去薄云处理 6、降位处理空中三角测量作业过程:准备工作、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和区域网平差计算、 区域网接边、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7个环节1准备工作2匹配加密点3交互量测控制点、检查点等像点坐标4平差计算5区域网 接边6质量检查、7成果整理与提交7个环节数字线划图(DLG)制作过程:资料准备、数据采集与属性录入、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 的编辑与接边、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5个环节1资料准备、技术设计2外业像片控制测量3空中三角测量4创建立体模型5立体测 量地形要素6外业调绘与补测7矢量数据编辑8成图9成果检查数字高程模型(DEM)制作过程:资料准备、定向、特征点线采集、构建不规则三角网 (TIN)内插DEM、DEM数据编辑、DEM数据接边、DEM数据镶嵌和裁切、质量检查、成 果整理与提交9个环节。
1资料准备、技术设计2外业像片控制测量3空中三角测量4创建立体模型5影像匹 配、DEM立体编辑6生成DEM数据7DEM分幅裁切8成图9成果检查 数字正射影像(DOM)制作过程:资料准备、色彩调整、DEM采集、影像纠正(融合)、 影像镶嵌、图幅裁切、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8个环节地图制■与地理信息工程一、 地图设计步骤1确定地图的用途和对地图的基本要求2分析已成图3研究制图资料地图制图的主要工作之一4研究制图区域的基本情况5设计地图的数学基础6地图的分幅和图面设计7地图内容选取及表示方法设计8各要素制图综合指标的确定9地图制作工艺设计.10样图试验二、 普通地图编制过程1地图资料收集2地图设计3地图数据处理4地图数据编辑和制作三、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主要包括入库数据检查、处理与验收,数据库设 计与建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应重点掌握:建库实施流程、建库数据质量要求处理技 术、数据库结构设计、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与开发等技术数据建库实施流程:入库数据检查验收、入库前数据处理、数据库设计、数据入库、数据 库处理、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等1数据整理、2数据预入库、3数据处理与修改、4元数据整理、5数据 正式入库、6数据库功能开发数据库结构设计: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
数据库系统设计:网络环境、软硬件环境、存储环境、系统构架等的设计管理系统功能设计:数据入库检查、视图管理、查询检索、输入输出、数据编辑、空间分析、 制图、分发服务、数据库维护、安全管理等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5个:1、数据采集与输入;2数据编辑与更新;3数据存储 与管理;4空间查询与分析;5数据显示与输出地理信息工程的实施主要步骤:1、用户需求调研与可行性研究(3系统目标获 取及分析;b系统功能获取及分析,C可行性分析与系统分析方法d需求规格说 明书);2工程实施方案与总体设计(a体系结构设计b软件结构设计c软件配置 与硬件网络架构d系统功能设计e系统安全设计);3开发与测试;4试运行与调 试;5系统维护和评价数据库设计:1数据库设计基础(1概念设计阶段2逻辑设计阶段3物理设计阶段)2空 间数据库设计3属性数据库设计4符号库设计5元数据库设计6数据更新设计系统功能获取及分析方法:1结构化分析方法;2面向对象分析方法;3快速原型化分析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