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凉州词》练习题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36KB
约2页
文档ID:514689951
六年级上册语文《凉州词》练习题_第1页
1/2

六年级上册语文《凉州词》练习题 导语: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原文】: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练习题】 1、 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察看顺序是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3分)2、 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局部,则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1分)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2分)4、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局部,则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5.“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中的“春风〞仅是指春天的风吗《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谈谈6.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7. 以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烘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8、对王之涣?凉州词》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全诗描写了戍边将士的乡愁和凄苦)A、前两句描绘了塞外荒凉寒冷壮阔的景象B、第三句透露出征人久戍思家的哀怨C、第四句一语双关,显得委婉含蓄深刻D、全诗描写了远征将士慷慨激昂的气概  赏析: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载有?凉州歌》,并表明是玄宗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所进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这首诗豪迈奔放的歌声,把我们带到祖国大西北的壮丽山川面前诗中描写的西北边疆之美,绝不同于江南水乡柔媚明丽之美,而是一种高远的美,粗暴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升华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这种美使人立即感到历史和未来,立即感到永恒和无穷最能叙述这种美感的是诗的前二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源远流长,一泻千里远远望去,只见它蜿蜒波折,奔流于万山丛中它仿佛由天上流来,又仿佛流向天外黄河远上白云间〞,是诗人真实的感受李白不是也有过“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吗《这绝非偶然的巧合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诗人眼前所见到的似乎只有两件事物:地上奔涌的黄河与天空浮动的白云。

诗人全神贯注,空旷而绝无寂寞之感黄河、白云,色彩对照明丽水在流,云在飞,使人感到宇宙的脉搏与呼吸稍稍将目光转移, 诗人看到了天地间别的景物一片孤城万仞山〞对此仍是那样地强烈城是“孤〞的,是“一片〞,山那么众多,高达万仞山之高,更显出城之小,山之众,愈见其城之孤通过这一比照描写,祖国西北边塞的雄奇广袤之美显现出来了诗人在上两句用这么大的魄力写景是为了什么呢《原来是为了写景中之人,寄寓自己对这广袤的边塞之中的人事的深沉感叹这就是诗的后两句的内容羌笛,是西北边疆富有地方色彩的乐器当羌笛的声音随风传来?杨柳枝》那熟悉的.旋律时,诗人的情绪激越了笛声充斥了哀怨之情,在寂寥的山野间萦绕那是戍边的军士在吹奏送别曲吧他们曾经在这催人心碎的乐声中,辞别了亲人,踏上漫漫的征途现在,只要吹起这支曲子,他们的眼前仿佛会立即浮现妻儿的泪眼,慈母的愁容但是诗人劝慰他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你们何必借?杨柳枝》来抒发满腔的幽怨呢《要知道,春风是吹不过玉门关的这两句,写边地的荒寒和征人的怨情,情调转为忧伤但这种忧伤不是一般悲抑消沉的哀叹,而是暗含挖苦之意的杨慎?升庵诗话》卷二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可见诗人的真意并不在于夸张塞外的荒寒,说那里没有春风,而是借自然现象来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关怀征人的生活,对于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不给予一点和煦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句诗中,引人遐想,耐人寻味,使人对盛唐边塞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全诗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绝千古。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