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清朝官员的顶戴、花翎、补服及朝珠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8.40KB
约3页
文档ID:514571322
清朝官员的顶戴、花翎、补服及朝珠_第1页
1/3

清朝官员的顶戴、花翎、补服及朝珠帽子上的顶子,俗称"顶戴",顺治二年( 1645),定百 官冠制顶戴视其品级而别质色雍正四年(1726)规定:一品 官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二品官顶镂花 金座,中饰小红玉石一颗,上衔红花珊瑚;三品官顶镂花金 座,中饰小红玉石一颗,上衔蓝亮宝石;四品官顶镂花金座, 中饰蓝宝石一颗,上衔蓝暗宝石;五品官顶镂花金座,中饰 小蓝宝石一颗,上衔水晶石;六品官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 宝石一颗,上衔砗磲;七品官顶镂花金座,中饰小水晶一颗, 上衔素金;八品官顶镂花金阴文,金顶无饰;九品起花银顶朝冠有冬夏之别以礼帽而言:冬为暖帽,夏为凉帽 暖帽以氆氇或紫貂海龙制之,凉帽以青绒或稻草制之,顶为 镂花金座,均缀红缨,俗称红缨帽帽后饰孔雀翎,"眼"就 是孔雀翎上的眼状花纹,一个圆圈就是一眼"眼"越多,官 品越高普通皆一眼,多者双眼或三眼,惟贝子冠三眼,公 冠双眼在清代268 年的历史中,被赏赐三眼花翎的只有傅 恒、福康安、和珅、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大臣 中赏赐双眼花翎的也只有二十几人萧一山《清史大纲》云: "顺治四年(1647)定官民服 制,采金元之遗,削发垂辨,箭衣小袖,深鞋紧袜,较之明 代衣宽四尺,袖宽二尺,袜皆大统,鞋必浅面,就大不相同 了。

但妇女、幼童、释道、优伶却还袭用明制官员着青色 贡缎"外褂"(前后开叉),算是礼服,胸背各补缀黼黻一方 (惟亲郡王用圆形),称为补服,俗称补子文官绣鸟,武 官绣兽,随品级而异"《清通典〃礼〃嘉四》云: "一品:文仙鹤,武麒麟; 二品:文锦鸡,武狮;三品:文孔雀,武豹;四品:文云雀 武虎;五品:文白鹇,武熊;六品:文鹭鸶,武彪;七品: 文鸂鶒,武彪;八品:文鹌鹑,武犀牛;九品:文练雀,武 海马此外,都尉史、按察使等均绣獬豸"凡遇庆典,朝官皆服"蟒袍"一品至三品九蟒五爪,四 品至六品八蟒五爪,七品五蟒五爪此谓之花衣期冬朝服领及裳均裱以紫貂皮,袖端用薰貂皮,绣纹,两 肩及前、后身各有巨蟒一条,披领及袖均为片金边,余制同 冬朝服官服均有饰物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翰林中书 科道、侍卫等官皆得挂"朝珠"妇女受封在五品以上者同 宗室系"黄带子",觉罗系"红带子"一般人仅结"腰巾"或带 "荷包"朝珠共一百零八粒,以珊瑚、琥珀、水晶、蜜蜡、奇楠 香等物制成皇帝所佩朝珠,则以东珠制成共分为四份, 份间加不同质地的大圆珠一棵,叫做 "佛头"其中有一 "佛 头"连缀着形似葫芦的"佛塔",贯以"背云"垂于背。

朝珠两 侧还有三串(左二右一)小珠十颗,名为"纪念"但,祭天 时改饰青金石,祭地时改饰蜜珀朝日用珊瑚,夕月用绿松 石朝服腰间须系朝带,共有两种,均为明黄色。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