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隧道路基路面基层与路面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38KB
约3页
文档ID:514234751
隧道路基路面基层与路面_第1页
1/3

15 路基、路面基层与路面15.1 一 般 规 定15.1.1 隧道内路基、路面基层和路面的材料、施工和质量要求,应满足现行的《公路 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8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水泥混凝 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 —8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2 —86)》及《公路工 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 —94)》的有关规定,并符合本章要求15.1.2 隧道进、出口外50m范围内路基、路面基层和路面的施工方法,应与洞内施 工相同15.1.3 隧道内应采用满足施工要求的配套机械设备施工15.1.4 应尽可能就地取材,所用材料应满足相应规范要求15.1.5 路面基层和路面在施工以前,应根据设计类型,通过铺筑试验段确定施工配合 比、控制参数、松铺系数等15.1.6 路基、路面基层和路面各工序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5.1.6.1 必须在上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才可进入下道工序15.1.6.2 交验时必须具备施工单位的自检、互检、专检手续、完整的施工交接记录、 标高和坡度复核及其他各种测试记录15.1.6.3 如发现受检资料不符合要求,必须补全改正,否则不予验收。

15.1.6.4 在最后一道工序(路面)未完成时,或未达到设计强度之前,不得开放交通15.2 路 基15.2.1 路基排水的施工应符合本规范10章规定,并符合下列规范定:15.2.1.1 盲沟、有管渗沟以及掺水滤层的回填与夯实,应满足路基施工压实度要求15.2.1.2 路基通过暗河、溶洞时,应采用桥涵跨越,并进行加回处理,亦可按本规范14.4 节有关条款处理15.2.1.3 渗水滤层应采用质地坚硬且纯净的砂砾石、碎石或隧道石质弃渣等材料铺 设,渣体粒径不宜大于15cm,滤层厚度宜为10〜20cm15.2.1.4 开挖中央水沟时,严格控制装药量,不得损坏隧道已有衬砌或其它设施15.2.1.5 路基施工应与疏通横向盲沟、侧沟和中央水沟同时进行做到排水沟顺直, 坡度均匀;排水管接头平顺、稳固;排水系统内不积水,排水流畅15.2.2 硬质路段的超挖部分应先清除软石和杂物,再用坚硬碎(砾)石材料或混凝土填 补平整,并碾压密实硬质岩欠挖路段,宜进行浅孔爆破松动,并应挖至设计标高处15.2.3 在软弱围岩及断面破碎地带应先清除软石和淤泥,再用硬质碎石、砂砾、片石 等换填,并按设计要求的密度和平整度分层碾压,达到路基设计标高为止。

15.2.4 仰拱地段应清除虚渣,并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回填至路基设计标高15.3 路 面 基 层15.3.1路面基层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5.3.1.115.3.1.215.3.1.3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足够的强度和适宜的刚度 排水系统良好平整、密实基层路拱与路面路拱一致15.3.1.4 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15.3.2 路面基层施工前应做下列准备工作:15.3.2.1 选择与路面基层类型相适应的施工机械15.3.2.2 根据路面基层类型选用的基层材料,应满足选用材料的有关规定15.3.3 路面基层为二灰碎石、二灰矿渣时,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5.3.3.1 石灰质量(如钙镁含量、消解后的残渣含量、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15.3.3.2矿渣的凿径不应大于30mm,并要求崩解稳定,具有一定级配,不含杂质 矿渣重量在混合料中应占80%〜85%15.3.3.4二灰稳定级配集料用作基层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0mm,压碎值不应 大于 26%,扁平细条颗粒含量不超过 20%,并不得含粘土杂物及有害物质集料的重量应占 混合料80%〜85%作底基层时,集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40mm15.3.3.5 配料必须准确,拌和均匀,摊铺平整。

15.3.3.6用12〜151压路面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用18〜201压路 机时,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当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应分层铺筑压实,每层 最小压实厚度应为 10cm15.3.4 路面基层为级配碎(砾)石时,施工应符合一列要求:(1) 级配碎石作基层时,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0mm作底基层时,碎石的最大粒径 不应超过40mm压碎值不大于26%级配砾石作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40mm作底基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 超过50mm压碎值不大于30%2) 配料必须准确,且拌和均匀,无粗细颗粒离析现象3) 人工摊铺时,松铺系数为1.4〜1.5;机械摊铺时,松铺系数为1.25〜1.354) 用121以上压路机时,每层压实厚度不宜超过15〜18cm,用重型振动压路机时,每 层压实度宜为 20〜23cm5) 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碾压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刹车6) 两次作业的衔接处,应搭接拌和第一段拌和后留5〜8m暂不碾压,第二段施工时, 对前段留下未压部分重新拌和,并与第二段一起碾压,依此类推,直到完成15.3.5 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碴时,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及受潮变质水泥;(2) 碎石碴的压碎值不大于 30%,且应有一定级配;(3) 施工要求按本章15.3.3 条办理。

15.3.6 隧道内路面基层宜全幅摊铺施工;若有车辆通行,可采用半幅施工方法,但中 缝对接应平整密实15.3.7 路面基层施工质量应满足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和质量标准(见表15.3.7)路面基层竣工外形的合格标准值 表 15.3.7项目厚度(mm)宽度(mm)横坡度(%)平整度(mm)纵坡高程(mm)压实度 (%)均值单个值底基层-10-25+0以上±0.315+5,-15设计值基层-8-15+0以上±0.310+5,-10设计值注:表中适用于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隧道15.4 路 面15.4.1 隧道路面质量应满足15.4.1 中的规定值,并符合下列要求:15.4.1.1 结构密实,路面平整,达到设计强度,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抗磨耗性和抗 滑性15.4.1.2 不透水,抗水性好,有良好的排水系统15.4.1.3 抗腐蚀能力强,漫反射率高,颜色明亮,易修补15.4.1.4 严寒地区的隧道路面,其表面应保证有足够的粗糙度15.4.1.5两则路缘每隔10m设置泄水孔;洞内渗水较多的区段,泄水孔间距可取5m 泄水孔及水箅应平整,其标高不得高于路缘水泥混凝土板竣工外形的合格标准值 表 15.4.1项目抗 折 强 度(MPa )平整 度(mm)相 邻 板 高 差 (mm)纵 坡 高 程(mm)横坡(%)厚度(mm)宽度(mm)两 缩 缝 间 长 度 (mm)拉 毛 压 槽 深 度 (mm)合 格 标 准 值不的 小合 于格 规强 定度3±2±5±0.15±51/2000±101〜215.4.2 隧道路面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5.4.2.1 模板高度应与混凝土板设计厚度一致。

厚度小于 22cm 时,可一次性浇注, 厚度大于 22cm 时,可分成二次浇注,下部厚度为总厚度的 3/5严禁在刚做好的面层上洒 水和撒水泥15.4.2.2 捣实应从边角起开始先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每一位置持续振捣时间不少 于20s;再用平板振捣器纵横交错全面振捣,同一位置振捣时间不宜少于30s15.4.2.3 纵缝(纵向缩缝和纵向施工缝)拉杆宜设在板厚中央,临近横缝时纵缝拉杆间 距可适当调整15.4.2.4横向缩缝宜用假缝形式,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应采用切 缝机进行切割横向缩缝与其他横向缝距离不得小于2m15.4.2.5 横向缝的传力杆长度的一半应固定于混凝土中,另一半沥青,允许滑动传 力杆与缝壁垂直,且与中线平行,并应与支承体一起安设15.4.2.6 隧道处于不良地质地段时,洞内衬砌相隔一定距离应设置沉降缝水泥混凝 土路面的横向施工缝、缩缝和胀缝应结合洞内衬砌沉降缝设置15.4.2.7 填缝前应清除砂石杂物,待养生期满后及时注入填缝材料填缝注入深度宜 为3〜4cm,夏季施工时注入填缝料宜与面板高度齐平,冬季施工时填缝料宜稍低于水泥混 凝土面板高度应选用粘结力强、弹性好的填缝料。

15.4.2.8 路面拉毛压槽必须使用专用工具,并在水泥浆硬结前做好拉毛时严禁水泥 浆体剥离路面,不得形成水泥渣15.4.3 洞内铺筑复合式路面时,必须待水泥混凝土板达到80%设计强度后可在其上铺 筑沥青混凝土罩层沥青路面的施工和质量要求应按现行的《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执 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