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芭》吴整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419906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芭》吴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素芭》吴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素芭》吴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素芭》吴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素芭》吴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芭》吴整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圣”,作品有飞鸟集、 新月集、 吉檀迦利(赢得世界性声誉) 小说素芭、摩诃摩耶、 人是活着,还是死了? 史诗性长篇小说戈拉、象征剧国王 散文有中国的谈话俄罗斯书简等 创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 1931年,“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 词语积累: 瑕疵 浑身解 数 蜷 缩毗 邻 埠 炙 颊 磨蹭 舐 摩挲 憩 蜃 愫 葺 情节挈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从文中找出论据:这是一个_的地方。 1.这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 分析第二部分:远离尘嚣的小村庄

2、、小溪、鸟儿、树叶、蟋蟀,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 2.这是一个人情冷漠的地方。 素芭 “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尤其是她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她始终沮丧不堪”。 “人们在素芭面前,毫无顾忌地对素芭的前途,发表了各色各样令人担忧的议论”。 填上一个词语,从文本中找出由:素芭是一个_的姑娘。 举例: 美丽的姑娘:第一部分眼睛的描写。 感情丰富的姑娘:心理描写 善良的姑娘:与动物、与自然 命运悲惨的姑娘:是亲人的负担、让朋友冷漠、被丈夫抛弃 P55 这个姑娘被起名为素芭茜妮时,谁会料到她竟是位哑巴呢!在她之前,两位姐姐分别被起名为苏

3、盖茜妮和苏哈茜妮。出于押韵好叫的考虑,父亲给小女儿取名为素芭茜妮。 在印度,如果有女子被夫家抛弃的话,她只有走向死亡。 印度种姓制度,素芭只是更为典型。 妇女地位极其低下 在印度,有94%的人口信奉印度教与回教,而这两种宗教都歧视女性。根据印度教的教义,一个人死前必需由儿子施以临终仪式,灵魂才能得救,而且儿子继承家产,有扶养父母的义务,於是父母千方百计的想生男孩,女孩先天就受歧视。 印度盛行嫁妆,女子出嫁,如果没有体面的妆奁,易受夫家凌虐。成婚那天,参加婚礼的客人不必送礼反而能拿到红包,女方送。因此若生个儿子就是多了一个发财的机会。父母为了女儿的幸福,不得不勉力营治,女儿於是成为家庭的包袱。

4、事实上,印度人的婚姻多半由父母安排。而相亲是女性一生之中极为羞辱的一刻,男方和他的家长应邀到女方家中。女方盛装以待,用丰盛的食物款待男方,女方的家长免不了要夸耀女儿的手艺,例如强调菜肴都是女儿亲手做的,然后才把女儿带出来让对方打量。 倘若对方满意,双方的父母就开始讨论嫁妆。如果男方的条件好,比方是公务员,嫁妆就要多一些。反之,如果女方的条件好,譬如受过高中教育,嫁妆就可以少一些。如果谈不拢,整个相亲的过程就得重来一次。对女子而言,不论因为她外貌平庸,或是她的父亲筹不出男方要求的嫁资而遭到拒绝,都是极大的创痛。 泰戈尔对于印度妇女悲惨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在他的众多短篇小说中,都述说了妇女们不

5、幸的生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为妇女鸣不平。 阅读全文后,我们知道素芭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作者用诗化的语言来描写素芭的形象,对她的形象的塑造起什么作用呢? 写人物 手法分析: 正面描写(眼睛) 侧面描写(生活环境) 反面衬托(父母、帕勒达帕)。 侧面烘托表现人物形象,乐景衬哀情。素芭与人的关系,远不如与大自然、小动物来得亲切,揭示人性深处的冷漠。 * * * * * * 素 芭 印度 泰戈尔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1861年1941年)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长篇小说

6、,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 小草呀,你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月儿把她的光明遍照在天上,却留着她的黑斑给她自己。 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c xi qun p b zh ji m ceng sh m su q shn s q 悲伤的眼泪,无言的结

7、局 婚前婚后 6 觉醒的自我,月夜的倾诉 父母之命 5 唯一的玩伴,奇异的梦想 帕斯达帕 4 特殊的朋友,深厚的友情 亲密朋友 3 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芭 生活环境 2 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 素芭身世 1 情节 章节 思考?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2、素芭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 父母 朋友 村民 动物 自然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从文中找出论据:这是一个_的地方。 朋友:帕勒达帕 P57 很难描述素芭与他关系的深浅程度 男孩十分懒散,他的父母经过多少次费尽心血的努力,不见成效,就放弃指望他能对改善家境做些什么。 P57 大家通常叫她为“素芭”,而帕勒达帕掺入了几许爱的成分,亲热地称呼她为“素

8、”。 人类中的惟一朋友,一个懒散,被父母放弃指望的无用之人。 素芭的可悲,她所认识的帕勒达帕只是对她的称呼显得亲昵一些而已 P58 这期间,一天下午时分,在河岸边, 帕勒达帕一边专心致志地钓鱼,一边面带笑容问素芭:喂,素,我听说,你有了未婚夫,你准备赴加尔各答结婚?可别把我们忘得一干二净!”说罢,他又凝视水面。 朋友的话显得漫不经心,没有丝毫的分别的惆怅,只是轻描淡写地证实了她的担心,并带有一种调侃的味道。 朋友:帕勒达帕 把这个残疾的女儿看作自己的负担。 父母 写父母用欺骗和交易的方式终于扔下哑女包袱后的轻松,尽显亲情的冷漠。 “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

9、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 人们没有同情,根本没有考虑她的感受,只是把她当作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 人们似乎也把这个哑巴女孩看作是村子的一个耻辱,是一个不祥之物。 “现在,父母为操办她的婚姻大事而焦急不安,村人也到处谴责他们,甚至要把他们逐出种姓的流言飞语,到处扩散着。” 村民 素芭是个怎样的姑娘? 身世命运 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 芭: b 葩: P 素 更能影射她的凄惨命运。 花 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她的两片嘴唇,只要获得心灵情绪的少许暗示,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颤抖不已。 然而,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任何时候都不需要翻译,心灵自个儿会映照在这双黑眸

10、里飞速地向四周放射光芒。 掩饰不住的热情和渴望,忧郁与忧伤。 她睁大了自己的黑眼睛,目不转睛地死盯着他们,好像企图探听到一些消息似的 素芭犹同中了箭的牝鹿一般,怀着令人怜悯的目光望着猎人,仿佛在怨恨地唠叨个不停素芭就这样直盯盯地望着帕勒达帕素芭坐在他脚边,盯着父亲的脸,哭泣着。 素芭到牛栏,向自己无言的同伴告别两眼泪汪汪地向它们道别,泪水不止地从她眼里,簌簌落下。 无奈、怨恨,却无法表达;悲伤的泪水,令人扼腕叹息,人世悲情一览无遗 眼泪大把大把地从素芭的眼睛里淌下来。但她的眼泪对严厉的斥责,不屑一顾。她的泪水格外流得凶。 小说以这样一段文字来结尾: 这次,她的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非常仔细地

11、察听,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 对小说结尾的理解存在两种观点: 一是素芭被她的丈夫理解接纳,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是一大团圆的结局; 二是写她的丈夫抛弃了她,另娶新娘,轻松的笔调背后是深深的悲剧意味。 你以为结局是喜剧性的,还是悲剧性的? 冰心在翻译素芭(泰戈尔作品集(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结尾时是这样翻译的: “她的主人耳目并用,又做了一次仔细的考察。这一次他不只用眼睛,而且用耳朵来仔细地考察,他又娶了一个会说话的妻子。” 泰戈尔研究专家董友忱翻译的泰戈尔短篇小说选中素芭的结尾是这样翻译的: “这一次,她丈夫眼耳并用又相了亲,娶来了一个会说话的姑娘。” 背景介绍 据新印度时报、印度斯坦报、沙哈拉报、觉醒日报等报道,仅3个月,印度新德里及其周边,共发生烧死小媳妇案件8起。据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统计,1996年、97年、98年,全国分别有5513名、6006名和6917名妇女因嫁妆而被烧死、掐死、毒死或刺死。自杀的还不算。分别有35246名、36592名和41318名妇女因陪嫁而遭受残酷折磨。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0世纪初期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剥削,使这个古老国家的人民陷于贫穷、愚昧之中。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两位伟人应运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