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案:高一数学《等比数列》教学设计方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4074464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教案:高一数学《等比数列》教学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教案:高一数学《等比数列》教学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教案:高一数学《等比数列》教学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教案:高一数学《等比数列》教学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教案:高一数学《等比数列》教学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教案:高一数学《等比数列》教学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教案:高一数学《等比数列》教学设计方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教案:高一数学等比数列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理解的概念,掌握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1)正确理解的定义,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了解等比中项的概念;(2)正确认识使用的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的首项、公比、项数及指定的项;(3)通过通项公式认识的性质,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2.通过对的研究,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品质.3.通过对概念的归纳,进一步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是另一个简单常见的数列,研究内容可与等差数列类比,首先归纳出的定义,导出通项公式,

2、进而研究图像,又给出等比中项的概念,最后是通项公式的应用.(2)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是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教学难点 在于通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与等差数列一样,也是特殊的数列,二者有许多相同的性质,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可根据定义与通项公式得出的特性,这些是教学的重点.虽然在等差数列的学习中曾接触过不完全归纳法,但对学生来说仍然不熟悉;在推导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分析猜想能力;第一项是否成立又须补充说明,所以通项公式的推导是难点.对等差数列、的综合研究离不开通项公式,因而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建议(1)建议本节课分两课时,一节课为的概念,一节课为通项公式的应用.

3、(2)概念的引入,可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由学生概括这些数列的相同特征,从而得到的定义.也可将几个等差数列和几个混在一起给出,由学生将这些数列进行分类,有一种是按等差、等比来分的,由此对比地概括的定义.(3)根据定义让学生分析的公比不为0,以及每一项均不为0的特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4)对比等差数列的表示法,由学生归纳的各种表示法. 启发学生用函数观点认识通项公式,由通项公式的结构特征画数列的图象.(5)由于有了等差数列的研究经验,的研究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需把握课堂的节奏,作为一节课的组织者出现.(6)可让学生相互出题,解题,讲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设计示例课题:的概

4、念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概念,推导并掌握通项公式.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类比、归纳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是的定义的归纳及通项公式的推导.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教学方法讨论、谈话法.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给出以下几组数列,将它们分类,说出分类标准.(幻灯片)2,1,4,7,10,13,16,19,8,16,32,64,128,256,1,1,1,1,1,1,1,243,81,27,9,3,1, , ,31,29,27,25,23,21,19,1,1,1,1,1,1,1,1,1,10,10

5、0,1000,10000,100000,0,0,0,0,0,0,0,由学生发表意见(可能按项与项之间的关系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数列、摆动数列,也可能分为等差、等比两类),统一一种分法,其中为有共同性质的一类数列(学生看不出的情况也无妨,得出定义后再考察是否为).二、讲解新课请学生说出数列的共同特性,教师指出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如变形虫分裂问题.假设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每个变形虫都分裂为两个变形虫,再假设开始有一个变形虫,经过一个单位时间它分裂为两个变形虫,经过两个单位时间就有了四个变形虫,一直进行下去,记录下每个单位时间的变形虫个数得到了一列数 这个数列也具有前面的几个数列的共

6、同特性,这是我们将要研究的另一类数列. (这里播放变形虫分裂的多媒体软件的第一步)(板书)1.的定义(板书)根据与等差数列的名字的区别与联系,尝试给下定义.学生一般回答可能不够完美,多数情况下,有了等差数列的基础是可以由学生概括出来的.教师写出的定义,标注出重点词语.请学生指出各自的公比,并思考有无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是这样的数列,教师再追问,还有没有其他的例子,让学生再举两例.而后请学生概括这类数列的一般形式,学生可能说形如 的数列都满足既是等差又是,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当 时,数列 既是等差又是,当 时,它只是等差数列,而不是.教师追问理由,引出对的认识:2.对定义

7、的认识(板书)(1)的首项不为0;(2)的每一项都不为0,即 ;问题:一个数列各项均不为0是这个数列为的什么条件?(3)公比不为0.用数学式子表示的定义.是 .在这个式子的写法上可能会有一些争议,如写成 ,可让学生研究行不行,好不好;接下来再问,能否改写为 是 ?为什么不能?式子 给出了数列第 项与第 项的数量关系,但能否确定一个?(不能)确定一个需要几个条件?当给定了首项及公比后,如何求任意一项的值?所以要研究通项公式.3.的通项公式(板书)问题:用 和 表示第 项 .不完全归纳法.叠乘法, , ,这 个式子相乘得 ,所以 .(板书)(1)的通项公式得出通项公式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认识通项公式

8、.(板书)(2)对公式的认识由学生来说,最后归结:函数观点;方程思想(因在等差数列中已有认识,此处再复习巩固而已).这里强调方程思想解决问题.方程中有四个量,知三求一,这是公式最简单的应用,请学生举例(应能编出四类问题).解题格式是什么?(不仅要会解题,还要注意规范表述的训练)如果增加一个条件,就多知道了一个量,这是公式的更高层次的应用,下节课再研究.同学可以试着编几道题.三、小结1.本节课研究了的概念,得到了通项公式;2.注意在研究内容与方法上要与等差数列相类比;3.用方程的思想认识通项公式,并加以应用.四、作业 (略)五、板书设计1.等比数列的定义2.对定义的认识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公式(2)对公式的认识探究活动将一张很大的薄纸对折,对折30次后(如果可能的话)有多厚?不妨假设这张纸的厚度为0.01毫米.来源:中师教育 / 下载文档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