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近代化的起步测试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406993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二近代化的起步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主题二近代化的起步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主题二近代化的起步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主题二近代化的起步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主题二近代化的起步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题二近代化的起步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二近代化的起步测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主题二:近代化的起步测试题一、选择题1.19世纪60-90年代,我国历史上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创办军事工业 创办民用工业 筹建海军 废除科举制A B C D4.下列对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A.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D.创办强学会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5.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的标志事件,主要是因为( )A.兴起于工业革命后 B.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采用机器生产C.创办了大量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D.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6.首先从经济和政治领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B.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C.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7.在国内直接引发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公车上书”的事件是( )A.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 B.“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C.德国“强租”胶州湾 D.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8.揭开了维新变法序幕的是( )A.公车上书 B

3、.创办中外纪闻 C.颁布定国是诏 D.创办了强学会9.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10.孙仲上先生最早提出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A国共合作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11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建立了中华民国 D.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12.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13. 辛亥革命

4、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14.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表述,错误的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结束了封建制度,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5. 与右图相符合的信息是( )创办人是陈独秀 民主和科学是其两大口号它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它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ABCD16.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

5、项搭配正确的是( )林则徐、魏源、胡适 新文化运动 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孙中山辛亥革命A. B. C. D. 17.下列哪些事件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A B C D18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巨变是指( )A.1840年的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C.光绪帝接受康有为建议开始进行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胜利和中华民国建立。19作为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否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都主张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

6、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20.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 B.外国势力干涉 C.没有发动群众参加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京师同文馆1862年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安庆军械所1861年中国第一个近代交通企业轮船招商局1872年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工业汉阳铁厂1890年材料二:中央设立铁路矿物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的发展,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材料三: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

7、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权力。材料四:从1919年起,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历史事?对于这一历史事件,有人认为失败了,有人认为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你认为应怎样评价这一历史事件的? 材料二是中国发生的哪个事件中颁布的法令?这个法令的颁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作用?材料三中的“中华民国”建立于哪一年?“中华民国”是哪一重大事件的结果?这一历史事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四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的什么运动?这一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前三大事件的最后

8、结局是怎样的?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哪里?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请完成以下各题: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中国近代化历程主要特点相关重大事件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近代化探索的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请你帮助

9、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从上述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1919年以前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或者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 分别从后两个阶段选择一名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简要说明他对中国近代化做出的贡献。回首中国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热点一: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2008年5月27日在南京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吴伯雄在拜谒后说,南京把中山陵维护得这么好,让我们很感动。这就是正视历史的最好的证明。

10、吴伯雄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热点二:2008年6月12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一行抵达北京香山碧云寺拜谒孙中山衣冠冢。请回答: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从当时的基本国情分析,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获得独立和富强,说明了什么?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一般有三种观点: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结合材料回答,作为中学生,我们从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两岸如果共同举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有何意义?(2分)24. 阅读下列

11、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材料三: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佑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人民网材料四:他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并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为实现材料一中“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在思想上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内容?孙中山将它阐发为

12、什么?指出材料三中“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的性质是什么?这一事件在思想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中“他”等由此而掀起了一次著名的什么运动?为救治中国的“黑暗”,这场运动把矛头指向了什么?这次运动有何重要作用?依据上述材料,谈谈思想解放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并指出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主题二:近代化的起步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BADBCAAA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ACDBCDDAD二、非选择题21.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不能因此就说它失败了。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戊戌变法中颁布的法令,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912年、1911.10.10、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洋务运动最后破产,主要原因是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失败了,主要是资产阶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