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4.2波的干涉达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341109170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406644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4.2波的干涉达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341109170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4.2波的干涉达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341109170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4.2波的干涉达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341109170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4.2波的干涉达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341109170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4.2波的干涉达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34110917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4.2波的干涉达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34110917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2 波的干涉更上一层楼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时叠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遇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B.相遇后,两列波的振动情况与相遇前完全相同C.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D.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相互间听得清楚,这说明声波在相遇后互不干扰解析:两列波相遇后,每一列波引起的振动情况都保持不变,而质点的振动则是两列波共同作用的结果,故A项错误,B、C两项正确,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声带振动发出的声波在空间中相互叠加后,不改变每列波的振幅、频率,所以声波到人的耳朵后,仍能分辨出不同的人所说的话,故D项正确.答案:BCD2.两列波在

2、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发生了干涉现象,则( )A.在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总是比振动减弱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大B.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总比振动减弱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大C.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D.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解析:振动加强的区域,各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周期性变化,它的位移某时可能为零,也不一定比振动减弱区域的位移大,故A项错误,C项正确.振幅是质点振动的最大位移,故B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BC3.关于两列波的稳定干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意两列波都能产生稳定干涉现象B.发生稳定干涉现象的两列波,它们的频率一定相同C.在

3、振动减弱的区域,各质点都处于波谷D.在振动加强的区域,有时质点的位移等于零解析:两列波叠加产生稳定干涉现象是有条件的,不是任意两列波都能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两列波叠加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而选项B是正确的.在振动减弱的区域里,只是两列波引起质点的振动始终是减弱的,质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如果两列波的振幅相同,质点振动的振幅就等于零,也不可能各质点都处于波谷,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在振动加强的区域里,两列波引起质点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质点振动的最激烈,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但这些点始终是振动着的,因而有时质点的位移等于零,所以选项

4、D是正确的.答案:BD4.如图12-6-12所示,S1、S2是两个相干波源,它们振动同步且振幅相同.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在某一时刻它们所发出的波的波峰和波谷.关于图中所标的a、b、c、d四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图12-6-12A.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质点振动最强,d质点振动既不是最强也不是最弱 B.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d质点振动都最强C.a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弱的,b、c、d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强的D.再过T/4后的时刻a、b、c三个质点都将处于各自的平衡位置,因此振动最弱解析: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质点振动最强,这不难理解.但是d既不是波峰和波峰叠加,又不是波谷和波谷

5、叠加,如何判定其振动强弱?这就要用到充要条件:“到两波源的路程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时振动最强,从图中可以看出,d是S1、S2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一点,到S1、S2的距离相等,所以必然为振动最强点.答案:BC5.如图12-6-13所示,S是水面波的波源,x、y是挡板,S1、S2是两个狭缝(SS1=SS2,)狭缝的尺寸比波长小得多,试回答以下问题:图12-6-13(1)若闭上S1,只打开S2,会看到什么现象?(2)若S1、S2都打开,会发生什么现象?(3)若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波峰和波谷,那么在A、B、C、D各点中,哪些点向上振动最强,哪些点向下振动最弱?解析:(1)只打开S2时,波源S产生的波传播到狭

6、缝S2时,由于狭缝的尺寸比波长小,于是水面波在狭缝S2处发生衍射现象,水面波以狭缝S2处为波源向挡板另一侧传播开来.(2)由于SS1=SS2,所以从波源发出的水波传播到S1、S2处时它们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当S1、S2都打开时产生相干波,它们在空间相遇时产生干涉现象,一些地方振动加强,一些地方振动减弱,加强区与减弱区相互间隔开,发生明显的干涉现象.(3)质点D是波峰与波峰相遇处,是振动最强点;质点B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处,也是振动最强点,质点A、C是波峰与波谷相遇的地方,这两点振动最弱.答案:(1)水面波以狭缝S2处为波源向挡板另一侧传播开来(2)发生明显的干涉现象(3)D、B A、C综合应用6.

7、如图12-6-14所示,在坐标原点O和x=3 m处的A点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声源,声源发声的波长均为1 m.则在y轴正方向上除O点外,声音加强的点的位置有( )图12-6-14A.一处 B.两处 C.三处 D.无数处解析:由O点和A点分别引直线OP和AP交y轴正方向于P点,两相干波的路程差为s=AP-OP设想P由O点向y轴正方向移到无穷远处,由振动加强的条件,可得s=n,解不等式0nAO(其中n=1,2,3,)将=1 m和AO=3 m代入上式,得0n3即取n=1,2,因此可得从O点以上至+处,声波加强的区域仅有两处.答案:B7.两个不等幅的脉冲波在均匀介质中均以 1.0 m/s的速率沿同一直线相

8、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12-6-15甲所示,图中小方格的边长为 0.1 m.则对于图12-6-15乙所示的不同时刻,波形正确的是( ) 甲 乙图12-6-15解析:由波的知识知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各自保持独立性,根据题给波速可求出,当t=0.3 s时,x=0.3 m.两列波分别向前方传播了三个小格,尚未发生叠加,各自的波形不发生变化,A项正确.同理可知B、D项也正确.答案:ABD8.(经典回放)如图12-6-16所示,S1、S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源,振幅为A,a、b、c三点分别位于S1、S2连线的中垂线上,且ab=bc,某时刻a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c是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则(

9、)图12-6-16A.a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 B.c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C.b处质点的振幅为2A D.c处质点的振幅为2A解析:S1、S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振源,则到两波源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偶数倍的点振动加强,振幅是两列波振幅之和,即为2A;到两波源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奇数倍的振动减弱,振幅为零,两波源连线中垂线上的所有点到两波源距离之差为零,符合振动加强条件,故C、D两项正确.振动加强只是振动的振幅最大,位移在-2A2A之间不断变化,故A、B两项错误.答案:CD9.在图12-6-17中,A、B是同一介质中两相干波源,其振幅均为A=5 cm,频率均为f=100 Hz,当A点为波峰时,B点

10、恰好为波谷,波速v=10 m/s,试判断P点为振动加强点还是振动减弱点.图12-6-17解析:A到P与B到P的波程差为x=25 m-15 m=10 m.这两列波的波长为= m=0.1 m.所以10 m恰好为0.1 m的整数倍,又因A、B步调相反,因此P点为减弱点.答案:减弱点10.如图12-6-18所示,湖面上有一个半径为45 m的圆周,AB是它的直径,在圆心O和圆周上的A点分别装有同样的振动源,其波在湖面上传播的波长是10 m.若一只小船在B点恰好感觉不到振动,它沿圆周慢慢向A点划行,在到达A点之前的过程中还有几次感觉不到振动?图12-6-18解析:在B点时距两波源的路程差为半径,沿圆周上走可找到一个距两波源相等的点,在之间可数出有n次振动减弱点.解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振动减弱的条件,即s=(2n+1)(n=0,1,2,).答案:某点感觉不到振动即该点为振动减弱点,设圆周上C点到两波源(A和O)的距离相等,则船由B点向C点运动过程中,它到A点、O点的距离差由45 m减小到零,此过程中有4次距离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由C点到A点过程中距离差由零增加到45 m,在此过程中亦有4次距离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故在到达A点之前的过程中有8次感觉不到振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