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4064217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5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标准化高中宝鸡市陈仓高级中学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姓 名:黄会敏课 题:盐类的水解邮 箱: 目录第一部分:教材思路分析3 一、教材内容分析3 1. 地位和功能3 2. 结构特点4 二、学生情况分析6 1. 学生认知特征6 2. 学生知识基础6 3. 学生非智力因素6第二部分:教学方案设计8 一、教学目标8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8 三、教学准备9 四、教学设计流程图9 五、教法和学法的设计10 1教法方面:10 2学法方面:10 六、教学过程11 七、教学效果与评价19 第一部分:教材思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1. 地位和功能 (1)本节课在整个高中化学中的地位和功能本节课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

2、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的第一课时,此前,“离子反应”、“化学平衡”和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这些已经从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本质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盐类水解的知识又是后续电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学习的基础。因此,从教材的编排情况上来看,本节的学习在整个高中化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化学的重点,也是一个过渡。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2)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 盐类的水解是平衡理论在盐溶液中的具体应用。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化

3、学平衡特征及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并讨论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学生已经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酸碱性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溶液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既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也加深了以前所学内容的再认识。从教材的呈现方式来看,本节充分体现了宏观、微观以及符号的统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2. 结构特点 (1)本章的结构特点第二章已学习化学平衡原理,本章学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离子平衡知识与化学平衡知识密切相关,尤其是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及其学习方法,可直接用来指导对离子平衡的学习。因此,本章是化学平衡学习的继续与拓展。本章从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

4、这三个方面进一步阐释了化学平衡,盐的水解又进一步拓宽了和细化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是对中学化学的平衡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化学平衡理论解释溶液中的离子反应4、沉淀溶解平衡u 沉淀溶解平衡u 溶度积u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1、 弱电解质的电离:u 强、弱电解质u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u 常见的弱电解质u 电离常数3、盐类的水解u 盐类的水解规律u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u 盐类的水解应用 综合深入应用2、溶液的酸碱性:u 水的离子积常数u 稀溶液酸碱性及pHu pH的简单计算u 酸碱中和滴定实践活动:测定中和反应曲线u 滴定实验操作u pH计测量Phu 绘制滴定曲线 (2)本节的结

5、构特点本节由实验入手,突出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通过实验现象,能够明确感知到盐溶液可以呈现酸性、中性、碱性。在以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以及溶液酸碱性的实质为基础,探索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从微观原理上解释宏观现象,体现了在化学世界中现象与本质的统一,有助于树立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探究了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和盐类水解反应的应用,不仅体现了知识的连续性,节节铺垫,层层渐进,更重要的是将化学知识同科技信息、能源问题、生活常识、生产实际和环境保护灵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实现了核心知识与STS内容的整合。 二、学生情况分析 1.

6、学生认知特征本节课的教学教学对象是高二平行班的学生,高二学生大多处在16、17岁,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他们已经普遍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可以进行较高级的抽象与概括,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较强的成就欲望,渴望用所学知识解决心中的“为什么”。发现这些有利因素,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 2. 学生知识基础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二小节“离子反应”中初步涉及了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化学选修4第三章前两节已经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以及从微观上学习了溶液显示酸碱性的原因。 3. 学生非智力因素高二的学生

7、对于化学的学习具有较浓厚兴趣,维敏捷、活跃,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喜欢自己动手实践。学生连续学习两章全新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没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那么形象,且难度较大,这使学生心理上难免产生一定的疲倦感和畏惧感,在学习上会增加难度,存在一定障碍。因此,本节课比较适合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基本思路(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 盐类水解的教学思路 以问题探究为本的教学 创建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盐溶液的酸碱性如何呢? 提出课后思考题:盐溶液的酸碱性会不会有什么规律呢? 都是盐,其溶液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酸碱性?它们为什么会结合呢?谁会与谁电离出来的H+或者OH-结合呢?这种结合将对水的电离造

8、成什么影响?此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什么?反应方程式是什么?应该用“ ”还是“”?如果有气体和难溶物生成,需要标“”“”吗?第二部分:教学方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从微观上对盐溶液中的相关离子的分析,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解释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2)学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3)通过探究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盐的水解过程,能初步发现盐类水解的规律 。 (2)通过讨论交流、逐步分析,体会归纳推理的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中,体验从现象到本质及归纳法学

9、习的乐趣。(2)通过宏观现象微观本质化学符号之间的转换,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求真务实、勇于探究,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确立依据:基于对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生现状的分析,制定相应的三维目标。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和科学探究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确立依据:根据这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盐类水解是前面学过的许多知识的综合利用。教学难点:盐溶液酸碱性现象用弱电解质溶液理论分析以及建立盐类水解本质的思维过程、用离子反应方程式的表达。确立依据:与之前所学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有所不同,同时需考虑盐类的

10、水解的本质,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准备实验仪器:表面皿、玻璃棒、pH试纸实验药品:AlCl3、CH3COONa、Na2CO3、(NH4)2SO4、Al2(SO4)3、NaCl、Na2SO4学生自由分组:4-6人一组,按照学案要求进行预习,并将相关内容填写在学案上。鼓励制作PPT或网页。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PPT。 四、教学设计流程图 创设问题情境利用酚酞遇碱变红设计魔术魔术表演: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希望能探究其原因学生发现不同盐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提出为什么?实验研究大问题细化为小问题学生重点理解盐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而显碱性,酸性学生小组合作,互相评价,整理得出结

11、论解决问题在问题分析和解决过程中获得知识学生能分析盐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并体会到知识的获得过程获得知道、培养能力 五、教法和学法的设计 1教法方面:(1)情境教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上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比较强,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意识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我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顺利导入新课。(2)问题探究法化学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须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本节课将以问题驱动的方式

12、,使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而达到理解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的目的。(3)任务驱动法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通过学生已有知识,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各种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2学法方面:基于以上面对学生学习特征的分析,俗话说好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作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必须在传授知识给学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让他们学会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自己通过预习,了解所学知识。(2)探究合作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互相交流,解

13、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3)练习巩固法让学生知道化学重在应用,通过应用来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情境的建构【魔术表演】秘密信:将一张用酚酞试剂写有字的白纸晾干,浸没在无色的Na2CO3溶液中,让同学观察显示出红字的过程盐类的水解观看视频,思考情境中的问题。以魔术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的兴趣,使教学更加生动化、实用化。提出质疑Na2CO3是一种盐,其中并无0H-,溶液为什么会呈碱性,其它盐溶液的酸碱性又如何呢?倾听,学生思考,提出疑问所描述的问题情境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产生冲突,激发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动机。实验探究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分小组测量下列溶液的酸碱性。并且由测量结果,填写卡片1。(1) CH3COONa NH4Cl KN03 (2) K2CO3 Al2(SO4)3 NaCl填写下列的卡片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主动探究科学问题的意识。提出问题由测量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盐溶液可能显示酸性、中性、碱性。对于纯水来说,CH+=COH-,加入某些盐以后,溶液中为什么CH+COH-呢?请同学交流讨论。学生陷入深思,交流讨论以问题驱动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集中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