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营养与慢性病结课论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4062801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食营养与慢性病结课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饮食营养与慢性病结课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饮食营养与慢性病结课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饮食营养与慢性病结课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饮食营养与慢性病结课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饮食营养与慢性病结课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食营养与慢性病结课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姓名:张宇学号: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试谈“病从口入”与慢性病1. 营养及相关慢性病概述多少年来,“病从口入”的说法已深入人心,人们大多理解为食入不洁的食物而导致传染病。“病从口入”的含义仅仅是这些吗?据资料显示,国人死亡的前三位疾病即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前两位与膳食结构不合理有明显关系。很多专家指出:心脑血管病、肿瘤等常见慢性病大多是从口入的,也就是说,不少慢性病是“食”惹的祸。1989年美国国家研究院膳食与健康委员会编著的膳食与营养:减少慢性病风险的启示(Diet and health: implications for reducing chro

2、nic disease risk)系统收集了膳食成分和食物模式与主要慢性病的科学研究证据,表明不合理膳食是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与膳食的关系当时已有大量强有力的证据支持。此后,慢性病与膳食的研究证据不断积累,WHO发布了膳食、营养和慢性病预防(Diet, 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hronic diseases)。表1-1为证据概要(经修改),列出了膳食因素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主要慢性病的证据强度。注:C:确实可增加危险;C:确实可降低风险;C-NR:确实没有关系;P:很可能增加风险;P:很可能降低风险。

3、表1-1 膳食成分与主要慢性病关系的证据概要从表1-1可见,同一种膳食成分可以影响不同的慢性病,同一种慢性病又可受不同膳食成分的影响,表明通过对单一膳食成分的干预可降低多种慢性病的患病风险,同时还应考虑多种食物成分的组合对慢性病的作用。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居民膳食营养模式发生了转变,膳食更倾向于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质、低膳食纤维。因此,从慢性病防控的公共卫生策略考虑,一些膳食因素与主要慢性病的相关证据意义重大。2. 膳食因素与主要慢性病的关系2.1 能量、脂肪与主要慢性病表1-1的证据表明,大量摄入高能量密度食物可导致肥胖;脂肪的类型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有关

4、。能量密度指单位重量膳食提供的能量数。高能量密度食物的特点为高脂肪、高糖、高蛋白、低水分含量。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为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在体内氧化实际产生能量分别为16.7kJ/g(4kcal/g)、37.7kJ/g(9kcal/g)和16.7kJ/g(4kcal/g),脂肪的能量系数最高,因此脂肪含量对能量密度的影响最大,食物的脂肪含量越高,能量密度也越高。对于高能量密度食物,膳食脂肪与体重增长和肥胖的关系,实验室和临床试验研究结果一致,显示高能量密度食物和膳食脂肪摄入越多,体重增长越多,肥胖患病风险越高。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却并不统一,这可能与人群膳食摄入量估计的偏性和同一人群

5、膳食模式的均质性有关。如果保持总能量摄入不变,脂肪供能比高并不会导致肥胖,但是对自由居住的个体来说,高脂膳食往往伴随着更高的能量摄入,因为高脂食物味道可口,容易摄入过多,并且机体对膳食脂肪摄入增加相应增加脂肪氧化作用的能力有限,膳食中的脂肪相对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更容易在体内转变为脂肪存储起来。在许多国家,高能量密度食物与低能量密度食物相比,价格更低廉,因此收入越低、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居民越趋于选择价廉的高能量密度食物,肥胖率也越高。大量证据证实,膳食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胆固醇可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一项对11个队列研究的综合分析显示,将饱和脂肪酸供能的5%用多不饱和脂肪酸代替,冠心

6、病患病和死亡的风险都可明显下降。另外,如果将反式脂肪酸供能的2%分别用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替代,可分别使冠心病患病风险下降17%、21%和24%。证据还显示,膳食脂肪摄入过多可使糖调节受损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增加,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国的研究也显示,摄入脂肪的供能比由20%增至25%30%时,可增加37%的超重肥胖、10%的糖尿病和31%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风险。基于摄入过多脂肪可能引起的健康风险,WHO建议膳食中来自脂肪的能量不应超过30%。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烹调油的摄入量不超过25g或30g,尽量少食用动物油。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

7、脂肪提供的能量比例分别为35%和28%,城市的脂肪供能比已超过30%的上限。中国居民平均脂肪摄入为76.2g/标准人口(标准人口指18岁从事轻体力劳动的男性,每天能量需要量为2400kcal,即10041.6kJ),食用油的摄入量为41.6g/标准人口。中国居民食用油的实际摄入量已经超过每日推荐量。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措施降低居民每日食用油的摄入量。2.2 水果蔬菜、膳食纤维与主要慢性病表1-1显示,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能够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水果蔬菜还很可能降低某些癌症的患病风险。关于水果蔬菜与癌症的证据尚未得到有力的确证。最近发表的对欧洲10个国家大样本量平均随访8.

8、7年的研究结果显示,水果蔬菜的抗癌作用有限。另外,随访研究显示,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量对降低癌症患病风险的作用不明显,但是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其中又以绿叶蔬菜作用突出。大量摄入绿叶蔬菜还可使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下降14%。从不或者很少摄入水果和绿叶蔬菜的人,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血糖浓度成正比,是反映机体糖代谢的重要指标)更高。此外,英国中年女性队列研究显示,随访期间水果和蔬菜摄入量增长越多的女性,体重增长的风险越低。水果和蔬菜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植物化学物质以及膳食纤维等有益健康的营养成分。研究显示,大量摄取膳食纤维很可能对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

9、风险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例如,每天额外摄入1g水溶性膳食纤维,膳食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下降0.028mmol/L和0.029mmol/L,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没有明显变化。虽然没有得到一致的证据,但从生理学上考虑,膳食纤维具有增加大便水分与体积,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减少肠道癌的重要作用。为此,WHO建议每日摄入至少5份水果和蔬菜(相当于400g),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膳食纤维2530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摄入蔬菜300500g,最好深色蔬菜能占50%,水果200400g,并注意增加薯类的摄入。中国居民膳食参考摄入量(DRIs)确定膳食纤维适宜摄入量

10、为30.2g/10041.6kJ(2400kcal)。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标准人口日蔬菜的摄入量为276.1g,其中深色蔬菜90.7g;水果的摄入量为45g/标准人口;平均每标准人口总膳食纤维摄入量为18.7g,仅达到推荐量的61.9%。可见居民水果蔬菜和总膳食纤维的实际摄入量与推荐量还有很大差距。2.3 盐与高血压高血压本身是心血管疾病,同时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许多膳食因素与高血压有关,证据最多的是钠盐与高血压的关系。充分的证据表明,盐的高摄入量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而限制盐摄入量对健康的益处很大。血压水平与盐摄入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且有剂量-反应关系。一个被引用最多的经典例

11、子是对大猩猩分别喂饲盐0.5g/d和1015g/d的试验,大猩猩的血压随膳食中盐量的增减而相应升降。有研究显示,对普通膳食组和富含水果蔬菜的低脂食物的食物模式控制高血压膳食组(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进行30d低钠膳食干预,均可使其收缩压下降,并且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现象、黑人和其他种族、女性和男性都有作用。多项Meta分析显示,通过4周以上限盐饮食(减少食盐摄入量的50%),对高血压患者,减少食盐摄入4.6g/d对应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5.06mmHg(1mmHg=0.133kPa)和2.70mmHg;对血压正常现象,减

12、少食盐摄入4.4g/d对应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2.03mmHg和0.99mmHg。中国的数据显示,与每日食盐摄入量6g者相比,每日实验摄入量18g者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27%。我国居民平均每标准人口食盐摄入量为12g。为预防慢性病,WHO建议食盐5g/d(2g/d钠),我国膳食指南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居民食盐实际摄入量远远高于推荐量,因此限制食盐摄入是当前高血压及相关慢性病一级预防的重要手段。预防慢性病的措施健康膳食食谱可根据性别;年龄;劳动强度和自己身体的实际状况,按照我国居民膳食指南食物要多样,饥饿要适当,油脂要适量,粗细要搭配,食盐要限量,甜食要少吃,饮酒要节制,三餐要合理的原

13、则,对食物可进行适当调整或同类互换。对慢性病患者,如高脂血症者,每天烹调用油可降至20g以下,以脱脂牛奶替代全脂牛奶,以禽肉替代畜肉,吃鸡肉时把皮丢弃,有利于减少脂肪的摄入量;高胆固醇者,可每两天吃一个鸡蛋;高血压患者,应控制盐的摄入量,降低烹调用盐、限制酱油、咸菜、味精和各种腌制食品(如酱菜、咸菜;香肠、火腿等腌制肉食品)的摄入量。美国心脏学会建议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3g,以减少钠的摄入量,这对防治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均有益处。肥胖者可适当减少畜肉的摄入量,增加海鱼、蔬菜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研究表明:海鱼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营养失衡导致的各种慢性病具有重要的预防作用。流行病学研究

14、发现,大量食用水果和蔬菜能够降低冠心病的危险性。目前,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如能适当调整,是一种较好的膳食结构。即控制持续上升的膳食脂肪摄入量,特别是烹调用油的消费量;城市及富裕地区农村居民适当增加粮谷类食物的摄入;农村居民在保持现有谷类摄入水平的同时,特别是贫困地区应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与此同时,应保持膳食总能量的平衡,严格控制食盐等高钠食物的摄入。膳食对健康的影响是长期的,应坚持平衡膳食,参加适量运动,预防慢性病的发生,确保自己的身体始终处于健康状态。参考文献:【1】姜培珍,施爱珍,颜敏.健康膳食与预防慢性病【2】赵法伋,郭俊生.膳食结构与慢性病【3】陈春明,赵文华,杨正雄.中国慢性病控制中膳食关键因素的研究【4】李园,施小明,侯培森.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预防的科学证据【5】刘淮玉,单成迪,吴建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广运用后的效果评估【6】善本.膳食指南,你信还是不信?【7】余桂爵.当心食出慢性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